<p class="ql-block"> 全书 目录</p><p class="ql-block">特殊的经历,特别的意义(代自序)</p><p class="ql-block">如何理解"迟到的燃情"(代序)</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新世纪的呼唤</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新班子燃起新希望</p><p class="ql-block">第三章 初入行时的回忆</p><p class="ql-block">第四章 几篇文章始"锦秀"</p><p class="ql-block">第五章 景中行突然"响亮"起来</p><p class="ql-block">第六章 关键的两大"工程"</p><p class="ql-block">第七章 一次小型座谈会</p><p class="ql-block">第八章 我曾经的恋人们</p><p class="ql-block">第九章 妻子终于再上岗</p><p class="ql-block">第十章 公开竟聘添活力</p><p class="ql-block">第十一章 不合常理的"老秘"</p><p class="ql-block">第十二章 热衷企业文化</p><p class="ql-block">第十三章 我的老哥老姐们</p><p class="ql-block">第十四章 欣然成为"会长"</p><p class="ql-block">第十五章 与扬行长一席谈</p><p class="ql-block">第十六章 果然三年扭亏为盈</p><p class="ql-block">第十七章 谋求新一轮发展</p><p class="ql-block">第十八章 三届一次职代会(上)</p><p class="ql-block">第十九章 三届一次职代会(下)</p><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附录</p><p class="ql-block">一,悄然涌动的春潮</p><p class="ql-block">二,人间正道是沧桑</p><p class="ql-block">三,景市中行事迹介绍</p><p class="ql-block">四,大企业一定要找好银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与时俱进率先崛起,扭亏为盈进良入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全国金融系统“五一奖状”候选单位中国银行景德镇市分行事迹介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三个代表”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指引鼓舞下,江西老区人民不甘落后,响亮地提出了“要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宏伟目标,全省上下群情激奋、斗志昂扬。就在江西这片热土上,在千年瓷都景德镇,活跃着一支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优秀金融团队——中国银行景德镇市分行,近几年来,他们紧紧围绕总行良好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和省行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在内陆中部落后地区率先崛起的金融赞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行于1979年成立,至1998年陷入了困境,各项人民币存款仅6.8亿元,当年亏损达4232万元,累计亏损已超亿元。1998年底,在省行主持下,该行调整新一届领导班子,他们认真倾听了员工们“让我们景德镇中行人高昂起头”的心灵呼唤,誓言要让景德镇中行在四面环山的中部洼地率先崛起。经过3年多的艰苦努力,不仅业务量比前19年的总量翻番,市场份额大幅提升,以人民币存款为例,至2002年6月,余额占有率已达18%,新增占有率年均30%以上,而且经营质量、效益也大幅提高,截止2002年6月,不良贷款占比从70%下降至20%,经营利润达938万元,帐面利润284万元,预计全年经营利润将突破1800万元,帐面利润600万元,在全省中行系统和景德镇市金融系统率先实现扭亏为盈,有力地支持、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受到江西省中行和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的嘉奖。在这“率先崛起”的过程中,景德镇中行已成为一个品牌,一种象征,激励着红土地上的金融工作者们勇往直前、奋力争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么在这几年当中,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他们的“率先崛起”又是怎样实现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设定科学目标——景德镇中行率先崛起的过程恰是目标激励和凝聚人心的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暂时的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甘落后,景德镇中行的可贵之处,也是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自强不息、不甘落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9年,在当地经济环境尚未大启动,而自身经营状况又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大胆设定“三年扭亏为盈”的奋斗目标,并响亮地提出“力争不把亏损带入21世纪”这样一个具体而又振奋人心的目标,一下子把全行员工的热情和士气点燃,全行上下以“扭亏,有我一个”的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条清晰的终点线就在不远的前路,大家奋勇争先,冲刺向前,创造了团结向上、开拓进取的良好氛围。2001年该行实现经营利润909万元,帐面利润168万元,成为江西省中行系统和景德镇市金融系统第一家实现扭亏为盈的二级分行,在新世纪的第一年他们实现了自己的庄严承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更为可喜的是,2002年该行并没有一味沉浸在“扭亏为盈”的欣喜之中,而是自我加压,适时提出了“打造第一流品牌,推动新一轮发展”的口号,并清楚明白地号召以“进良入康”为主要标志,力争实现全市金融第一品牌,全省中行第一梯队,全国中行前100名的“三一”奋斗目标,再一次激发全行员工的士气和想象力、创造力,推动景德镇中行朝着持续、快速、良性、健康的方向迈进。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上半年该行又取得了经营绩效综合考评全省第一的成绩。现在看来,由于该行的目标设定都是建立在科学分析论证基础之上的,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必然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他们“率先崛起”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用大胆的、科学的新目标去凝聚人心、鼓舞人心、激奋人心的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确立先进理念——景德镇中行率先崛起的过程恰是思想转变和改进观念的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除却不甘落后,自我加压的勇气,景德镇中行更多地是提炼出一种顺应世界经济大潮,契合时代精神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这就是“守正出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事情还得从1999年说起。当时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异常激烈,有些金融机构为了争揽业务不惜违规操作,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一状况,使既要快速发展,又要合规经营的景德镇中行常陷于两难的境地。市分行党委在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守正出奇”的经营理念,并将之归纳为“开正门、走正道、扬正气,依法合规经营;思奇策、出奇兵、亮奇招,大胆开拓创新;守正不守旧,出奇不出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这一先进理念指导下,几年来,他们一方面严格依法合规办事,从不去“越雷池半步”,并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剥离不良负债”,使存款和其他业务日趋规范。还主动与人民银行联手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宣传,大张旗鼓倡导公平竞争,在全市金融系统产生极大影响,市人行在进行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考试时,都把“守正出奇”作为考题。另一方面,他们大力推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建立与客户策略联盟式的新型银企合作关系。市移动公司,在邮电分家前,曾是其他行的铁杆客户,分家后被中行快速的反应、敬业的精神、双赢的战略、走进市场的勇气以及热情周到的服务所打动,他们为了本企业的良好发展,毅然舍却了诱人的“利益”,决然将户头开到了中行,并把所有的代收业务交由中行独家办理,随后还在《中国邮电报》、《景德镇日报》上发表了题为《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文章,将与中行的合作作为成功的典范加以推广,宣传了一种“好企业一定要找好银行”的理念,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这一示范效应下,很多优势企业,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石油、公路、交通、烟草、电力、供电、医院、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纷纷加盟与中行的合作。“守正出奇”终于开出了一朵朵美奇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事物总不是一成不变的。景德镇中行这几年由于一直遵循“守正出奇”这一先进理念和辩证法则,慢慢由过去的“小气”、“死板”的贬诽变成了“最正规”、“最守信”的美誉,市民、客户也纷纷看好中国银行,许多大型企业老总赞誉说,从中国银行的经营理念中我们看到了一家国字号大银行的良好作风,更证明了“规范就是竞争力”的新论断!现在看来,思想观念转变和改进是景德镇中行率先崛起的保障,有一幅对联说得好:凭守正出奇,拓市场,赢客户,人气旺旺,欣别蹉跎岁月;靠革故鼎新,聚群志,促发展,财源滚滚,笑迎世纪新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创新工作思路——景德镇中行率先崛起的过程恰是思路打开和创新局面的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企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景德镇中行发展到今天,也是不断创新思路,逐步打开局面的过程。有人统计,不到4年间,除却小战役不算,光是浩繁的“工程”就接连组织实施了5个,而每一个“工程”都记录了她已经走过并继续在走的艰难历程,其背后都凝聚了很多艰辛动人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先推出的是“宣传响亮工程”。为了营造良好的业务发展环境和氛围,该行树起宣传大旗,对外塑造形象,对内凝聚员工,让中行声誉响起来,把中行形象亮出去,通过系列宣传活动,树立了中行亲善的、主动地走向市场的形象。紧接着又推出“网点装改工程”,通过营业网点结构性调整、形象性改造、功能性升级和精品化发展相结合的装修改造,建立了服务环境佳、服务品质好、服务功能全、服务条件优的营销网络,使该行的竞争力大大增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之后,该行又陆续组织实施了“负债换血工程”和“资产康复工程”。前者,主要是抓住国家宣布第7次降息并将开征利息税的契机,通过率先对四代业务发起猛烈攻势,增加了许多具有良好成长性的“鲜活血液”,不仅解决了存款增长缓慢,后续增长乏力的问题,使资金实力大大增强,逐步由贷差行变为存差行,而且使负债结构得到优化,活期占比大幅上升,存款付息率大幅下降。在“换血工程”实施过程中他们还开创性地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有的甚至是全省首笔的新业务,比如国内信用证、国内保理、开放式基金代售、远期结售汇、福费廷以及移动、电信、供电、煤气代收系统等等,极大地增强了自身的竞争能力。后者主要是抓住国家下决心剥离不良资产的机遇,通过“一盘一剥,消化不良;一增一扩,优化优良”的十六字运作,使资产病体得以初步康复,至2002年6月,该行本外币不良率已降到20%左右,收息率则接近70%,经营质量和效益明显转好。与此同时,他们还为景德镇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极大地支持了地方交通、通讯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为新兴的城市经营改造、物流市场建设、教育事业发展等提供了支援,为昌河、华意、焦化、东风、江维等国家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技术改造和改组发挥了主办银行作用,受到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高度评价。在此基础上,该行马不停蹄,2002年初又顺势推出“系列化改造工程”,即思想改进观念、管理改革体制、业务改良结构、服务改新形象、队伍改善素质和科技改变面貌,全面转变,全力改造,开创了崭新的工作局面。随着2003年的即将来临,景德镇市中行未雨绸缪,积极酝酿着新的工作思路,即紧紧抓住总行推进整体上市步伐和景德镇建镇1000周年的时机,大力实施制度、文化和队伍“三大建设工程”,推动景市中行“进良入康”,使之成为总行良好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在基层行的有益实践,并将进一步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实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金融企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是的,对景德镇中行来讲,要讲述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但限于篇幅,我们只能采撷几朵小小的浪花。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也不难看出,这3年多来,他们一直在不屈地抗争,一直在不停地呐喊,一直在艰辛地探索,也一直在播洒着希望!他们代表着江西儿女一定要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雄心壮志,甚至也代表着老区人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