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航拍:柯南</p>
<p class="ql-block">编辑/撰文:柯南</p>
<p class="ql-block">后期制作:柯南</p>
<p class="ql-block">组织策划:沈阳森海行摄采风团队</p>
<p class="ql-block">时 间:2024年7月21日—22日</p>
<p class="ql-block">地 点:青海·同仁·四合吉村</p>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8日,《沈阳森海行摄俱乐部》组织来自辽宁沈阳、锦州、本溪、朝阳,以及黑龙江五常、吉林梅河口的国家摄影协会会员、各省市级摄影家协会会员和艺术工作者,跨越千山万水,行程三千公里,从东北平原的渤海之滨沈阳出发,奔赴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走进青海省同仁市四合吉村,参与中外闻名的“热贡六月会”。7月21日(六月会前一天),我们与法师一同走家串户,参与“拉强嘎”祈福仪式,祈愿幸福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次日,我们与来自海内外的摄影人及四合吉村的藏族同胞们一同载歌载舞,正式参与“热贡六月会”庆典仪式。活动期间,有幸登台就座,并结识了四合吉村的藏族朋友关却东智(现于青海省黄南州政府工作),深入了解了“热贡六月会”的人文历史与发展趋势。一年后的今天,整理旧照与资料,重温那段难忘的旅程,感悟人生,撰写美篇,权当纪念。</p> <p class="ql-block">“热贡”,在藏语中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而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正是热贡文化的核心区域。四合吉村,作为“热贡六月会”最早的发起村落之一,承载着这一古老民俗节庆的深厚底蕴。每年农历五月到六月,这片金色谷地迎来油菜花盛开与青稞成熟的丰收时节。从农历六月十七日至六月二十五日,同仁市隆务河流域的藏族与土族村落纷纷举行盛大的“热贡六月会”,以歌舞、祭祀、祈福等传统仪式,表达对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美好期盼。</p> <p class="ql-block">“热贡六月会”拥有超过1400年的悠久历史。自古以来,各村落所祭祀的神明不尽相同,既有藏族文化中的山神,也有来自各路的神仙。仪式中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神舞、军舞与龙舞。在四合吉村,45岁以下的男性村民与25岁以下的女性村民皆需参与演出,他们来自幼儿园、学校、机关单位与企事业单位……“热贡六月会”如同春节一般,是必须参与的节日。正是凭借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传承,这一古老节庆才得以延续至今,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7月22日上午9时,四合吉村钟声鸣响,神庙烟塔点燃柏枝,青烟袅袅升腾,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柏香。当地藏族村民手捧青稞、白酒、水果等祭品,络绎不绝地赶来参加这场一年一度的盛大仪式。我们与海内外摄影同行提前抵达庆典现场,恰逢鸣钟击鼓、吹螺诵经的祭祀仪式。随后,一场别开生面的“拉什则”神舞拉开序幕。在神庙宽阔的方形院落中,身着节日盛装的男性舞者头戴高耸红顶丝坠帽,手持幡旗,踏着鸣锣的节奏缓缓前行,呐喊声与舞姿交织出庄重而热烈的氛围;身着华丽藏袍、佩戴精致传统首饰的年轻女性,则成为仪式中最亮丽的风景线;队伍中还不乏年仅五六岁的孩童,他们欢快地穿梭其中,为这场神圣仪式增添了几分童趣与生机。在庄严热烈的舞姿与虔诚神秘的祈祷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与丰收的满足。</p> <p class="ql-block">法师身披法衣,领队前行,村中头人与长者齐聚神坛,点燃柏枝,虔诚祭拜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寨平安。</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热贡六月会”正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这一古老节庆不仅是热贡地区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更成为展现中华各民族团结交融、和谐共处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结语</p>
<p class="ql-block">有幸参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四合吉村的“热贡六月会”,收获颇丰。这不仅是一场盛大的民族节日,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交流与心灵洗礼。它不仅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也标志着非遗传承正迈向更加规范、系统的崭新阶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