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师何处寻?(下)

微语留言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话题评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严师何处寻?(下)</b></p><p class="ql-block"> ...接(上)</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化解“不愿做严师”难题的路径</b></p><p class="ql-block">重建“严师”形象并非回到过去的高压体罚式教育,而是要建立一种基于关爱、尊重、专业和明确规则的“有效之严”。这需要多方的协同与努力:</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社会层面:重塑教育共识</b></p><p class="ql-block">倡导理性教育观:媒体、专家、领导、社会舆论应积极引导,澄清“快乐教育”不等于“放任教育”,强调规则、责任、努力和适度挫折在成长中的必要性。宣介科学、理性的教育理念,肯定“严而有格、严而有爱、严而有方”的教师价值。</p><p class="ql-block">营造尊师重教氛围:真正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规则中学会飞翔。全社会要真正尊重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育权,理解教师严格要求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对教师的正当管教行为给予更多信任和支持,对恶意投诉、诬告等行为实施有效的甄别和惩戒。</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政策与制度层面:为严师提供坚实后盾</b></p><p class="ql-block">地方党政机关建立多方参与的协调组织:如成立一个由关工委、政法委牵头,公安局、法院、检察院、教育局、司法局、教育工会、学校、社区村居、家委会等组成的“师生安全协调处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处理师生家校矛盾、校园欺凌事件。该机构设在教育局,负责调度协调。建议各中小学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律顾问。该委员会要为教师正当履行教育管理职责提供相应保护,避免他们卷入过多的处分、诉讼和责任承担中。同时应严肃处理涉教师恶意投诉和不实举报。当教师因合理、合规行使教育惩戒权而被学生或家长举报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敢于给他们“撑腰”,并做好心理疏导等工作。</p><p class="ql-block">细化并落实教育惩戒规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更清晰、更具操作性的教育惩戒实施细则,明确不同情形下的惩戒方式、程序和尺度,并建立教师正当行使惩戒权后的容错、免责和申诉保护机制。</p><p class="ql-block">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建立更加科学、多元的教师评价标准,将学生的品德发展、行为习惯养成、综合素养提升等长期性、过程性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并赋予合理权重。鼓励和奖励那些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做出成效的教师。</p><p class="ql-block">切实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大力精简非必要的检查、评比、填表、值班等行政事务性工作,保障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班级、与学生深入交流沟通。</p><p class="ql-block">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投入资源,为教师提供持续的、高质量的培训,内容涵盖: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积极行为支持、非暴力沟通技巧、高效课堂管理策略、家校合作方式艺术、教育惩戒的合理运用等。建立导师制或专业支持团队,为新教师或遇到棘手问题的教师提供指导帮助。</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3.学校层面:创建支持性环境</b></p><p class="ql-block">明确校规校纪并切实执行:学校应建立清晰、合理、得到师生家长共识的校规校纪和班级公约。学校管理层必须成为教师的坚强后盾,在教师依法依规行使教育权特别是惩戒权受到无理挑战时,敢于担当,公正处理,力挺并保护教师。</p><p class="ql-block">构建积极的家校合作文化:学校要主动搭建沟通平台(如家长学校、共育座谈会),向家长宣讲学校的教育理念、规则要求以及“严格”背后的育人目标,传授家庭教育及家校联系的基本方法,争取家长的理解、认同与配合。建立起家校协同育人机制。</p><p class="ql-block">营造专业学习共同体:鼓励教师之间分享班级(学生)管理经验、处理棘手学生问题的有效方法,互相支持,共同切磋研讨如何实施“有效之严”,尝试成立学生教育管理委员会,集思广益,共同做好处理棘手学生问题工作。</p><p class="ql-block">赋予教师更多专业自主权:在符合教育方针和校规的前提下,信任教师根据班级和学生具体情况,采取适合的管理方式和教育策略。</p><p class="ql-block">制定并落实激励措施:通过表彰和奖励机制,认可肯定老师的努力与成就,促进老师专业成长,倡树公平正义,以提升老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4.教师层面:提升“严”的艺术与效能</b></p><p class="ql-block">建立关爱与尊重的关系基础:“严”的前提是爱和尊重。真正的严格,是在学生跌倒时伸出的手,也是在学生走偏时拉回的绳。教师首先要真诚关心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时,学生则会亲其师、信其道。</p><p class="ql-block">明确规则,一视同仁,前后一致:清晰、提前宣讲告知规则和期望。执行规则时要公平、公正,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要求前后一致,避免朝令夕改。</p><p class="ql-block">严而有理,严而有据:所有的严格要求必须基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并且符合教育规律和校规班纪。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严”,比单纯地“严”更重要。</p><p class="ql-block">严而有方,注重沟通:探索多种有效的教育方法,避免简单粗暴。批评要对事不对人,注重建设性。惩戒要适度,与过错相匹配,并伴随必要的引导和教育。与学生沟通时,注意方式方法,倾听学生的解释与想法。</p><p class="ql-block">严而有度,因人而异:严格要求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对不同的学生,方式和尺度可以有所不同。</p><p class="ql-block">同时还要严而有德,不断修炼完善德行,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成为学生榜样。严而有据,依据教育法律法规,管教学生有理有据。严而有情,涵养教育情怀,树立教育信念,增强工作责任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p><p class="ql-block">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提升学科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能力。因为专业能力强的教师更有威信,其严格要求也更易被学生接受。</p><p class="ql-block">因此看,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家长无知、霸道、护犊子,动辄举报投诉老师,使得老师不敢管、不想管,这是家长造成的教育景象。从老师的角度看,有的老师不懂不擅与学生(家长)打交道,方法简单粗暴,惹得家长心烦意乱,这就是老师的不足了。所以老师与家长都要注意审视自己的不足,讲究教育和沟通的方式方法,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友好合作,实现共育。</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5.家庭层面:理解、支持与配合</b></p><p class="ql-block">理性看待教师的“严”:理解教师的严格要求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避免过度溺爱保护,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老师或学校的规章。</p><p class="ql-block">与学校、老师积极沟通: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要求。当对老师的教育方式有疑问时,应通过正式、理性的渠道(如面谈、电话)与老师或学校沟通,寻求理解或解决方案,避免情绪化的公开指责、无理取闹。</p><p class="ql-block">家校协同,保持一致:在家庭中也应建立合理的规则和要求,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支持老师的教育工作,共同引导孩子遵守规则、承担责任。</p><p class="ql-block">这里对学生教育成长重要参与者的家长多说几句。家长要明白一个道理:严格是另一种爱的教育,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只有认可“严师出高徒”理念的家长,他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多的严格要求和教导。而不认可这一理念的家长,严师再严,也不敢对他的孩子严,所以,他的孩子得到的可能就是所谓的快乐教育的自由和放纵。老师不管不理他的孩子了,他的孩子还能健康成长吗?这种深层次的教育“不均”与“不公”,一般家长往往感觉不到,这是无知、霸道、护犊子家长的可悲之处。家长要清楚老师对孩子的负责程度、耐心程度、要求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品德养成与表现以及学业成绩。中小学阶段,老师之间的差别差距即在这里。</p><p class="ql-block">而家长的态度,直接决定着老师对学生的重视程度。凡是家长不与学校老师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家长善待老师就是善待孩子的未来。家长只有和老师肩并肩,形成聚合共育优势,孩子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家长要给予老师、学校更多的理解、包容和支持。能遇到一位严师,是孩子最大的福气。当今社会,严格的老师愈发难得。</p><p class="ql-block">家长不仅要明了这些道理与做法,还要教育引导自己的孩子:管理与教育是你们获取知识、锤炼品格、成长为独立个体的过程。在你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对老师和教育的敬畏,保持对自我成长的渴望,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稳健。敬畏教育,尊重老师,才能让你们走得更远,成就更加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严师何处寻?其实严师并未真正消失,只是变得隐于尘烟、藏于角落。他们在分数压力与宽松氛围的夹缝中艰难前行,在家长过度保护与教育体制的束缚下默默坚守。这种困境不仅关乎教师个体,更折射出整个社会教育理念的深层焦虑。</p><p class="ql-block">严师并不是冰冷规则的执行者,而是以爱为底色、以专业为支撑的引路人。当我们为严师正名、召唤严师时,并非一味呼唤教鞭的回归,而是期盼教育要重拾那份“为长远计”的勇气——敢于在学生走偏时及时拉一把,在学生懈怠时坚定推一把,在学生迷茫时果断点一盏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p><p class="ql-block">我们呼唤严师这一教育力量的回归,需要全社会共同松绑:解除教师身上的苛责枷锁,卸下家长心中的过度保护,重建师生间的信任纽带。当教育不再被功利裹挟,当教师重获专业尊严,当家长理解并懂得“爱与规矩”的平衡,严师自然会在每一间教室、每一位学生身上焕发应有的光彩。</p><p class="ql-block">假以时日,如果学生和家长都在炫耀“我(孩子)的老师很严格”,我们这个社会则是“尊师重教、严师出高徒”达成高度共识的社会。这是家庭与孩子之幸,是国家与社会之幸!</p><p class="ql-block">请善待那些对学生严格的老师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全文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北京公众号学人智汇(原校长传媒)于2025年8月4日实名推送。新浪网财经头条于当日转发。搜狐网于8月5日转发。收入百度辞条。东方文学网于8月7日实名发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