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font color="#333333">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2021年3月3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孩子入小学应做好<b>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b>以及<b>学习准备</b>等四个方面的准备。</font></h3><h3><font color="#333333"> 入学准备是长期而非一时性的活动,从小班入园就开始了,它需要贯穿于幼儿3年的保育教育工作中,而生活自理能力是生活准备中的主要方面,也是小班幼儿培养的重点,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形成合力共同培养。<br> 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font></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 style="">一、什么是生活自理能力?</b></span><br></div><div><h3>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br> 学前阶段是儿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期,随着能力的逐渐增强,他们不仅能够学会自我照顾,而且逐渐扩展到为集体做事、为他人服务,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这种能力是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体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着极突出的地位。</h3></div></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自己穿衣</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二、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b></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三、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b></font></h1> <h3><b> 1.改变观念</b><div><b> 做赏识的父母</b>:对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快乐,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成立和技能学习的动力。<br><b> 做“懒惰”的父母</b>:“懒惰”的爸妈会带出能干的娃,“软弱”的爸妈身后走出自信的宝儿。</div><div><b> 做“爱玩”的父母</b>: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轻松愉快的活动,是锻炼生活技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来加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div><div><p><b> 2.日常培养</b></p></div><div> <b>(1)自身做起</b>。家长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榜样。之所以有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是因为有些家长自身的生活卫生习惯就比较差,也就忽视了孩子的卫生,没有给孩子树立良好的习惯,给孩子的卫生习惯培养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所以家长要从自身做起。<br></div><div> <b>(2)给予机会</b>。不要过于溺爱孩子,包办代替。家长要提供给幼儿做事和表现的实践机会,如果怕时间来不及,每天早上可以多给幼儿留出一些时间自己穿衣服、洗漱,养成幼儿自理的习惯。<br></div><div> <b>(3)注重方法</b>。幼儿没学会穿衣服的方法,就谈不上会穿衣服;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所以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一定要让他知道生活自理的方法。</div></h3> 当孩子自己做一件事时,即使是做的不好,都应以鼓励为主,而不是批评和指责,应和幼儿一起找出不足之处并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幼儿有自信,敢于尝试,并鼓励他下次更好地完成。 <h3><p><b> 3.家长需要掌握的原则</b></p><b> 统一标准</b>:爸妈说的都一样<br><b> 循序渐进</b>:不要操之过急<br><b> 持之以恒:</b>坚持、坚持再坚持<br><b> 因材施教:</b>这就是我的宝宝</h3>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四、蝴蝶的启示</b></font></p></h1><h3> 蝴蝶从茧上的小口挣扎而出,是上天的安排,要通过这一挤压过程将体液从身体一直挤压到翅膀,这样它才能在脱茧而出后展翅飞翔。如果人为地帮助蝴蝶破茧而出,蝴蝶缺少挤压过程,那么这只蝴蝶在余下的时间里都极其可怜地带着萎缩的身子和瘪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远也没可能飞起来……</h3> <p class="ql-block"> 有时候,我们的生命中同样需要奋斗乃至挣扎,假如生命中没有磨难,我们就会很脆弱,我们不会象现在这样强健,我们将永远无法飞翔。</p><p class="ql-block"> 我们无意中越俎代庖,出发点也许源于爱,但却给对方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我们爱孩子,并不意味着为他包办一切,有一种爱叫放手,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和鼓励,才是最重要的。</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结束语</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家园共育就如同车轮,只有我们双方找一个方向努力,车子才会滚滚向前,否则,难以行进。请家长朋友们放开双手,用爱,用智慧的爱共同陪伴孩子的共同成长!</span></p> <p class="ql-block">编辑:小班组</p><p class="ql-block">初审:朱美玲</p><p class="ql-block">审核:张进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