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王一良老师视频截图,关于汉语读音争议。(源自网络视频)</p>  <p class="ql-block">王一良,“老爹讲古”博主1979届南开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的学生。(援引自公众号: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视频中老先生说了这么多,丰富了我们大家的汉语知识。然而问题中心不在谁的知识更丰富,更全面。问题在汉语的发展方向,是永远固守某一个历史阶段,不允许任何变化好呢,还是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好呢?</p>  <p class="ql-block">某个汉字标准读音的确定,说来容易,但是落实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就相对复杂,不能任由哪一位权威人士一锤定音,然后就永远不能变动了。这不符合事物演进的客观规律。</p>  <p class="ql-block">古代汉语,作为专业学科,一门学问,可以也应当永远保留下来。但是作为华夏人民相互或者对外沟通的工具,汉语读音,应该逐步简化和统一读音,尽量减少歧义。这是汉语演进的大方向或说大趋势。所以,不能永远自囚于“回字有多少种写法”那种境地。</p>  <p class="ql-block">“挑刺儿老高”视频截图,关于汉语读音争议。(源自网络视频)</p>  <p class="ql-block">“挑刺儿老高”这个视频主讲内容是:</p><p class="ql-block">苏轼《念奴娇》羽扇纶巾:“纶”为什么能读guan?为什么是从仑得声的轮沦伦...都读lun,而且在晴纶、涤纶等词中, 纶也读lun,但羽扇纶巾中纶会读guan?本节目从声韵理论角度做出分析,结论供参考。</p>  <p class="ql-block">“挑刺儿老高”视频截图,关于汉语读音争议。(源自网络视频)</p>  <p class="ql-block">文字是与语言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由开始的以象形文字为主,逐渐转向以读音传递信息为主,大体上是从表意向表音的一个方向发展,这是大趋势吧。这样方便劳动人民广泛掌握应用,也减少语言文字中的歧义,影响沟通,更加准确传递信息。这个应该是一个发展规律。而那些过分倾向于保留表意文字,虽然可能有所谓保留传统文化的善意。却忘记语言文字作为人类工具的初心,以自以为专业的古代知识,多少产生了一种持才自傲心理,走向专业极端主义,恰恰落入固步自封境地。追求更多更深知识,忘记了知识之所以存在的功能这个根本。</p>  <p class="ql-block">“挑刺儿老高”视频截图,关于汉语读音争议。(源自网络视频)</p>  <p class="ql-block">很多东西,长远的东西,或许现在还看不清,不好说怎么样才是正确的,树立起为人类走向文明进步这个终极目的服务,还是可以确立一个范围方向吧。</p>  <p class="ql-block">“挑刺儿老高”视频截图,关于汉语读音争议。(源自网络视频)</p>  <p class="ql-block">以后的事情,以后会有人说的更清楚更准确,我们不能包揽一切,不可能保证现在的想法千秋万代永远正确。未来的日子让未来的人类去忙活吧。而我们,最主要的事,是认真搞好当下,这才是我们的正事。不要把牛吹大了!</p>  <p class="ql-block">“挑刺儿老高”视频截图,关于汉语读音争议。(源自网络视频)</p>  <p class="ql-block">例如现在人们热烈讨论的硅基生命,将来会产生智能的自我觉醒。我希望这些在未来,永远不要脱离为人类文明进步服务这个大方向就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