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去年9月25日下午,结束对防川的访问后,走访了洋馆坪路堤、联合国世界公园碑、圈河口岸、渤海古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洋馆坪路,是进出防川的唯一通道。1957年夏,图们江洪水泛滥,靠近江边的洋馆坪路,被江水冲毁。防川断绝了与内地的联系,成了“飞地”,生产、生活方面产生了很多困难。在借路的26年里,因涉及中苏两国领土和边境管理问题,特别麻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1年,国家投资780万元,修筑了莲华洞通往防川的公路。1983年,在洋馆坪水毁路段,筑起了一条长888米、宽8米、高于江面2.5米的路堤。从此,结束了借路的历史,“飞地”回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2年,中俄重勘国界,从俄罗斯要了1.2平方千米土地,在两国军队监视下,修筑了高质量的201省道。洋馆坪路堤,是天下第一堤、也是中国最窄的领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洋馆坪路堤石碑、防川风景区石碑(1999年珲春市政府立,启功【1】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洋馆坪路堤旁,还有一座1999年珲春市政府立的联合国世界公园石碑。这个联合国世界公园,是跨中俄朝三国的世界公园,由韩国崔珉子教授发起筹建,意图加强东北亚各国间经济文化合作。1994年4月,这位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教授、世界韩民族联合会会长崔珉子,曾筹资10万美元,修建山东荣成赤山法华院的张保皋纪念塔。其它资料,查不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圈河口岸,解放后,就作为国家二类口岸,与对面的朝鲜元汀口岸对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初,两国通过圈河老桥来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圈河老桥,位于珲春市敬信镇圈河村,距图们江入海口36千米,距珲春市区 42千米。桥长532米,宽6.6米,14孔,钢梁,承重60吨。1936年建成。1945年,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多辆坦克过桥,造成东端桥面桥墩下沉20厘米。但未影响后续使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8年,国务院批准圈河口岸升级为国家一类口岸,随之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在老桥上游,建圈河新桥。桥长637米,宽23米,双向四车道。新联检楼面积4127平方米。口岸年过货能力60万吨,过客能力60万人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目前,圈河口岸景区,可购票入内游览。游览项目,有边防检查站主题文化教育基地、边防检查站驻地、老桥游览区、119号界碑和国旗、联检楼、新桥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渤海古镇,2022年开工,总投资4.8亿元,建于珲春市区西部。占地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785—794年,此地曾为唐•渤海国都城。唐•渤海国【2】(698—926年)是中国唐朝册封的一个地方性民族政权。珲春重建唐•渤海国都城,一是发展文化旅游事业,二是寓教于乐,触摸唐•渤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风貌,让华夏子孙学好中华古代历史,以史为鉴,行稳致远,强我中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到访时,景区建设接近尾声【3】。可见气势恢宏,内容丰富。河道、长廊、山水、曲桥,与宏伟的仿古建筑相得益彰。大唐歌舞、都城烟火、饮宴夜游、灯火辉煌已显端倪。想像一下,换上唐装汉服,沉浸古代渤海国都城生活,拉满“穿越感”,好像每个细胞都会律动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览项目,主要有阙楼、古镇大门、演艺广场、副都统衙门、商业街、景观河道、游船码头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注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启功,1912—2005,中国书法家、书画鉴定家。姓爱新觉罗,字元伯,雍正皇帝九世孙。长于古典文学、古文字学。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故宫博物院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著作颇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唐•渤海国(698—926),是中国唐朝册封的,以粟末靺鞨(mòhé)族为主体,统治东北亚的地方民族政权。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zuò)荣建立靺鞨国,自号震国王。范围包括今中国东北、朝鲜半岛东北、俄罗斯乌苏里江以东的滨海边疆区。713年,大祚荣接受唐玄宗的册封,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今吉林敦化),加授忽汗州都督。自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成为唐朝版图内的一个羁縻州。762年,唐朝廷诏令渤海为国。其都城多次迁移转换于今吉林敦化、黑龙江宁安等“五京”。785—794年曾驻都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唐•渤海国受唐朝文化影响很深,创造了一个时代的“海东盛国”辉煌。到926年,渤海国传十五世,历229年,终为辽所灭。渤海国与渤海不相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据延边州政府新闻办“延边发布”报道,渤海古镇,已于2024年10月1日开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资料源于网络和景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二〇二五年八月四日拟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二〇二五年八月十日定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