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河入黄河处及香玉故里

孟令武

<p class="ql-block"><b>南河渡黄河公路大桥 (焦作至巩义)</b></p><p class="ql-block">这次我们是从黄河北过来的,走的就是这座大桥,上次来伊洛入黄处是从洛阳过来的。</p><p class="ql-block">2023.11.8</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神堤控导工程</b></p><p class="ql-block">伏羲画八卦</p><p class="ql-block">今天,这里仍有一个古老的村落,背靠绵延400里邙山之首的神都山,山势东西走向,顺河而立,似一道的自然堤坝守护者村子,故村名神堤,洛河在村东南环绕,黄河在村北流淌,黄河洛水在神都山下交汇。洛河又名雒水,因发源于秦岭深山密林之中以山泉汇集成故水清明澈(当地人亦更喜欢称洛河为“清河”),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裹挟大量泥沙至下游故黄河水混沌浊黄,清浊二水激荡交融之处形成太极奇观,即是我们说的“洛汭”。</p> <p class="ql-block"><b>河图洛书与伏羲画卦的出处——河洛汇流</b></p><p class="ql-block">“河洛汇流”是中原著名的自然景观,历代学者把河洛汇流处称为“洛汭”。《中国历史大辞典》称“洛汭”曰其又名什谷,指洛水入黄处,在今巩义市东北。以“洛汭”为核心的河洛地区,向来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之地。《竹书纪年》、《尚书》等典籍中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以及伏羲画八卦等人文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p><p class="ql-block">《礼纬·含文嘉》说“伏羲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伏羲则而象之,乃做八卦。”又有云"洛水流注黄河清浊异流,嗷焉殊别”,两水暴涨在洛汭相撞击形成巨大漩涡,清浊回旋、黑白分明,此为太极图原始构想。神奇的太极图源出洛汭是被大家公认的。 </p> <p class="ql-block">普法苑 巩义河务局</p><p class="ql-block">走进黄河湿地,共享生态文明。</p><p class="ql-block">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巩义市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治理黄河 重在保护 要在治理</p><p class="ql-block">郑州、巩义黄河河务局</p><p class="ql-block">围圈起来的都是治理、保护黄河堤坝的石料</p> <p class="ql-block">汽车不让开上来,步行到黄河边,路况一流。</p> <p class="ql-block">长长的备用石料堆</p> <p class="ql-block">武略藏胸气自扬,</p><p class="ql-block">燕姿轻舒韵悠长。</p><p class="ql-block">锋芒暗敛存仁厚,</p><p class="ql-block">展翅青云在万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河</b></p><p class="ql-block">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 </p><p class="ql-block">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 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 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 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p><p class="ql-block">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 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p><p class="ql-block">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p><p class="ql-block">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自然特征——</b><b>流域概况</b></p><p class="ql-block">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托克托县区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 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 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 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 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鄭州黄河記憶</b></p><p class="ql-block"><b>洛汭神堤</b></p><p class="ql-block">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一路浩浩汤汤,出孟津峡谷后呈扇面状进入华北平原。洛河,黄河南岸的重要支流!从陕西蓝田县木岔沟和洛南县草链岭出发。一路欢歌,在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汇入黄河。 </p><p class="ql-block">河洛汇流之处古称洛汭,今位于巩义黄河神堤控导工程28坝附近,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发源地。相传,这里是河出图、洛出书、伏羲画八卦的地方。 据史载,黄帝、帝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成王等都在此沉壁祭天。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河洛汇流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中外名人到此怀古凭吊、赋诗作词。 </p><p class="ql-block">“八百里古洛汭濒天苇地翠羽丹霞成画廊,五千年画卦台断碣残碑苍烟落照引诗思”,登上神都山顶,河洛汇流的壮观景象一览无余!西望黄河, 浊浪滔滔,好似从天际而来,肆恣东流去;南瞻伊洛,河洛交汇,两水清浊分明,依偎绵延数里不绝。往事越千年,夕阳西下,河鸥阵阵,伊洛河与黄河相互交织,青黄相接,水汽氤氲,迷离不定,恰如八卦图中的明阳鱼,令人浮想联翩。 </p> <p class="ql-block"><b>伊洛河入黄口成鸳鸯锅</b></p><p class="ql-block">“河出图洛出书”这个中国古代文明的著名传说,巩义人都不陌生,因为故事就发生在离我们很近的黄河和洛河。</p> <p class="ql-block">大坝就是个风景区</p><p class="ql-block">前方是黄河,右侧是伊洛河</p> <p class="ql-block">停在伊洛河港湾的机动观光船 (也可称为“游艇”或“休闲游船”),船尾插着五星红旗,配备了雅马哈(YAMAHA)汽油发动机。</p> <p class="ql-block">大坝左侧 (西方)的黄河滩涂</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黄河水不是很浑,不黄。</p> <p class="ql-block">相比之下,伊洛河的水还是清澈许多,很蓝。</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两河交汇处,还是有界线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领队和还在考虑船价的队友。</p> <p class="ql-block">我们两口上船了,两人50元,兜了一圈10分钟。</p> <p class="ql-block">黄河伊洛河交汇水域</p> <p class="ql-block">黄河水域</p> <p class="ql-block">船老大应该有驾照吧?河边长大的应该也会水。</p> <p class="ql-block">不知去不去渤海,不去我们就下船了。</p> 2017.11.12: <p class="ql-block">仰韶文化时期人类是如何生活的?为何在黄河和伊洛河交汇处会出现大型聚落遗址?形象逼真的兽牙“蚕”雕又说明了什么问题?位于巩义市境内的仰韶中晚期大型聚落遗址——双槐树遗址,会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p> <p class="ql-block">在遥远的洪荒时代,宇宙由混沌而渐渐清廓,轻清的物质上浮,重浊的物质下降,天上仅有太阳月亮,地上仅有草木山川,世间寂寞又荒凉。人身龙尾的女祸在天地间自在遨游。一天,她沿着黄河巡游,低头看见了自己美丽的影子,不禁高兴起来。她决定用河床上的泥按照自己的形貌来捏造。女娲心灵手巧,不一会儿就捏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女娲造人之後,一向太平无事。可是,“天有不测风去”。有一年,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 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共工羞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 哪知不周山是撑天之柱,不周山崩裂,撑天柱断折,天塌地陷,山林燃起大火,洪水从地下喷涌而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灭顶之灾。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p> <p class="ql-block">“泾渭分明”这句成语我们都知道,比喻是非分明,界限清楚。</p><p class="ql-block">如图,泾水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流经陕甘多地,在高陵县注入渭河;渭水发源于甘肃渭源县鸟鼠山,流经陕甘多地,在潼关县汇入黄河,二者在高陵县交汇形成“泾渭分明”景观。泾水清,渭水浊。雨后汉江半清半浊,泾水和渭水合流时清浊非常分明。</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伊洛河和黄河在这里也是这样,一清一浊合流奔向大海。</p> <p class="ql-block">保护母亲河 关爱生命源</p><p class="ql-block">河洛镇人民政府宣</p><p class="ql-block">我到过洛阳彩虹桥处的涧河入洛河处,到过瀍壑朱樱的瀍河入洛河处,也去过偃师杨庄的洛河、伊河交汇处的伊洛河,今天来到伊洛河入黄河处,终于如愿以偿。</p><p class="ql-block">巩义的历史久远悠长,在黄河与洛河的交汇处,从考古工作者在此(洪沟遗址)发现大量的打制石器、哺乳动物骨骼化石以及人类用火痕迹等遗迹现象我们知道,这里至少早在11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p> <p class="ql-block">伊洛河省级河长公示牌</p> <p class="ql-block">河洛镇跨伊洛河大桥</p><p class="ql-block">此桥前面有常香玉捐资修建的桥梁一座。</p> <p class="ql-block">黄河省级河长公示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基本情况介绍</b></p><p class="ql-block">伊洛河位于黄河右岸,是黄河十大支流之一、也是黄河三门峡以下最大的支流。伊洛河流经巩义市西北部,从回郭镇干沟河入口处进入巩义市境内,沿河流经回郭镇、芝田镇、孝义街道办、 杜甫街道办、康店镇、站街镇、河洛镇等7个镇(办),于河洛镇神北村注入黄河。河道全长34.3km,现有堤防长度40km,涵闸41座,险工3处,两岸耕地5万亩,人口约12万人。 </p><p class="ql-block">建国以来,伊洛河发生过两次较大洪水。 1958年最大洪峰流量9450m³/s,1982年最大洪峰流量4070m³/s,伊洛河大堤被冲毁,两岸村庄受淹。1982年水灾过后,巩义市对伊洛河大堤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了加固治理。2006年开始,对伊洛河城区段二十里排洪渠至五龙橡胶坝进行了综合治理,其中右岸堤防为50年一遇防洪标准,左岸为20年一遇防洪标准。2012年至今, 分别对城区段上游、回郭镇段、芝田段和河洛镇段(橡胶坝下游至香玉坝)进行了河道治理。伊洛河治理工程对河道原有堤防进行了加高加宽,涵间进行了重建,通过河槽防护对险工进行了加固处理,防洪护岸功能得到了恢复和提高。 </p> <p class="ql-block">伊洛河边羊倌放🐏</p> <p class="ql-block"><b>河边白鹭金鸡独立</b></p><p class="ql-block">伊洛河属黄河一级支流,位于河南省偃师市与巩义市交界处,由洛河和伊河汇聚而成并得名。因洛河和伊河在偃师市杨村附近汇聚后而称为伊洛河。</p> <p class="ql-block">神堤下河边石阶</p> <p class="ql-block">伊洛河岸边祭祀活动,是求河神保佑吗?</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辛勤劳作生息,一个个动人的神话故事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河大桥与神堤</span></p><p class="ql-block">说到神堤,便绕不开神都山。神都山位于洛河与黄河汇流的西南夹角部,是邙岭的东延部分。据传因喜神泰逢氏建都于此而得名。其形似天然大堤,又叫神堤山。史书称魏头秦尾,地方志称神尾山,俗称邙山头。山下有渡口,古为交通要道,军事要冲,南有北魏石窟寺,东隔洛河与伏羲台遥遥相对,西南有古东周都城。当地有关帝、尧、舜、禹的传说及古文物颇多。而神堤,就在河洛交汇处的神都山下。</p> <p class="ql-block">神秘的洛汭,富饶的河洛,是我们巩义美丽的家园。有人说,神话传说是人类幼年时期的童话,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巩义以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资源居于河洛摇篮之中心,必将以继往开来、敢于创新、勇于奋斗的精神,传承好从上古神话中走来河洛文化,把河洛文化发扬光大,彰显出新时期厚重巩义的华彩。</p> <p class="ql-block">伊洛河平静地流入黄河,黄河将带着伊洛河的水注入大海,进入大洋。</p> <p class="ql-block">行程中河洛庙路西八卦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太昊</span></p><p class="ql-block">联:河洛交汇先祖到伏羲八卦 仰.......</p><p class="ql-block">伏羲(约前1万年)生于古成纪,即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因伏羲“孕十二岁而生”(古以十二年为一纪),所以把伏羲出生地叫成纪。</p> <p class="ql-block">神北大王庙</p><p class="ql-block">河洛大王庙</p><p class="ql-block">河洛交汇处有一座大王庙,又称“河渎庙”、“河洛庙”。据《巩县志》载,始建于唐代。庙内供奉有河伯及四大龙王,现存正殿、前门及戏楼,均为明清建筑。</p> <p class="ql-block">河洛庙内有砖雕对联两副:“范围万派千流无容泛滥,鞭辟惊涛骇浪并入沧溟。”“四海永清功继禹,中流无恙仁为天。”反映了古人治理和征服黄河的雄心壮志和丰功伟绩。这座庙位于河岸边,无论河水再涨,它都不会遭到河水的侵袭与淹没。为什么?据说就是因为这里有神灵护佑着。故此,称这个地方称“神堤”是再自然不过的了。</p> <p class="ql-block">中国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常香玉故居</b></p><p class="ql-block">郑州市人民政府2009年6月3日公布</p><p class="ql-block">郑州市人民政府2011年1月1日 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常香玉故居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常香玉故居位于河洛镇南河渡村董沟。座东面西,现存窑洞4孔、平房3间、大门及古井一口,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 </p><p class="ql-block">常香玉 (1923年-2004年),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九岁随父学艺,经过长期刻苦磨炼, 博采众长,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常派艺术,为发展豫剧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国时期,捐款补修南河渡石坝一段,在陕西义演救济河南灾民。抗美援朝时期,率“香玉剧社” 义演捐赠一架“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ー、二、三、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省豫剧院院长、省戏曲学校校长等职。2004年7月7日被国务院授予"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常香玉故居是我市一处重要的爱国艺人故居,它展示了老一辈艺术家的丰功伟绩,已成为一处重要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基地。 </p><p class="ql-block">2009年6月3日 ,常香玉故居被公布为第二批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月22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苏为第七批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常香玉故居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常香玉故居位于巩义市河洛镇南河渡村董沟。该建筑坐东通西,现存窑洞4孔、平房3间、大门及古井1口,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 </p><p class="ql-block">常香玉 (1923年一2004年),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民国时期,曾捐款补修南河渡石坝一段,在陕西义演救济河南灾民。抗美援朝时期率“香玉别社"义演,捐赠一架“香玉剧社号”战斗机。2004年7月7日被国务院授予"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 </p><p class="ql-block">常香玉故居展示了近现代艺术家的丰功伟绩,现为一处优秀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原水、旱、蝗灾连起,日、伪、匪患肆虐,山河破碎,生灵涂炭。</p><p class="ql-block">出生于本邑的常香玉(原名张妙玲)为生存计,九岁学艺,十岁登台,十三岁主演,泪洒汴、济、秦、成,饱尝社会艰辛,义演赈灾、舍粥济贫,闵家乡洪水双役,复筹粮纳工,运石围堰,前后数月,自是“冯夷韵鼓、女娲清歌”,急流极少为患,乡土深受其惠,乃以其祖张公之名贞珉树碑,俗仍以“香玉坝”颂之。 </p><p class="ql-block">岁月沧桑,邑今小康,父老乡亲常忆香玉德艺双馨之高尚品格,遂題石嵩邙,镌记其事,以彰其行,以告来者。</p><p class="ql-block">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席彦昭 撰文</p><p class="ql-block">巩义市南河渡镇人民政府立</p><p class="ql-block">二00五年五月</p> <p class="ql-block">常香玉故居</p><p class="ql-block">香玉故里</p><p class="ql-block">常香玉后来成为豫剧"常派"创始人,以《花木兰》等经典剧目闻名,更因1951年捐献战斗机支援抗美援朝的义举家喻户晓。此事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在一次会面中,毛主席亲切地握住常香玉的手,喜悦地说:“你这个常香玉,了不起呀!我应该向你学习!”</p><p class="ql-block">她的艺术生涯始于河南,后走向全国,是中国戏曲界的标杆人物。获“人民艺术家”“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2009年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p> <p class="ql-block">常香玉的原名是张妙玲,出生时因外貌娇美,父亲为她取了“妙玲”这个名字。她的父亲张福仙是一位豫剧演员,因此她从小就受到了豫剧的熏陶。然而,那时戏曲演员地位低下,周围的人常常指指点点,这让张福仙感到十分苦恼。最终,他带着妻子和女儿离开了家乡,开始四处谋生。然而,家族成员的反对声音依然存在,他们甚至提议,如果要唱戏,就不要再姓张。张福仙痛心不已,决定让女儿张妙玲改姓常,并且让常老大成为她的义父。常老大因饰演“项羽”一角而出名,于是张妙玲也改名为常香玉。</p> <p class="ql-block">名剧唱腔集(一) </p><p class="ql-block">常香玉 主演</p><p class="ql-block">(一) 豫剧《花木兰》唱段 常香玉演唱</p><p class="ql-block">(二) 豫剧《拷红》片断</p><p class="ql-block">常香玉 马兰香 潘玉兰 孙玉菊 演唱</p> <p class="ql-block">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p> <p class="ql-block">常香玉的事迹,至今仍在人们心中闪光,成为了无数中国人民心中崇高的爱国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b>香玉故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爱国艺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民艺术家常香玉</b></p><p class="ql-block">常香玉故居位于巩义市南河渡镇董沟村,是常香玉出生和开始学戏的地方,历经几十年的风雨沧桑,原有的几孔窑洞坍塌非常严重。常香玉大师逝世后,镇政府出资30万元,按照恢复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窑洞进行修缮加固,同时,大力整治周边环境,对现存的一眼古井、两棵千年古槐加以保护。</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朋友真逗,我在他身边拍照,他竟然踉踉跄跄过来拽着我的手跟我走,他的家人往回拉,他全然不理。我抱起他试着走开一段距离,他不哭不闹,带他的人上前同他打招呼,他还是不睬,让我抱,跟我走……</p> <p class="ql-block">返洛途经偃师</p> <p class="ql-block">街中雕塑</p> <p class="ql-block">世界这么大,带你去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