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拉木图宣言》说起

无虑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的阿拉木图市</p> <p class="ql-block">蓝调夜空下的阿拉木图</p> <p class="ql-block">二战时期苏军哈萨克斯坦师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塑像!</p> <p class="ql-block">位于阿拉木图市的第一总统公园正门</p> <p class="ql-block">日出阿拉木图</p> <p class="ql-block">从中国新疆运过来的风电设备</p> <p class="ql-block">麦迪奥-琼布拉克雪山</p> <p class="ql-block">要求我们拍下幸福时刻的阿拉木图新人</p> <p class="ql-block">大巴扎里面的干果摊档</p> <p class="ql-block">在大巴扎制作哈萨克马肠的商贩</p> <p class="ql-block">在阿拉木图绿色大巴扎拍到的一个镜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阿拉木图宣言》说起</p><p class="ql-block"> ——中亚哈乌两国采风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深处,上个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那一幕宛如一道耀眼又震撼的闪电,划破历史的长空。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空那面飘扬多年的苏联国旗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国旗,这简单又庄重的交替,却像一场巨变的终章,宣告着一个时代的落幕。苏联解体后,15个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全新的国家出现在世界版图上,全球政治格局就此改写,而中亚五国,包括哈萨克斯坦,就在那时开启了自己独立发展的新旅程。</p><p class="ql-block"> 而这一切重大改变的背后,有一份文件至关重要,那就是《阿拉木图宣言》。1991年12月21日,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齐聚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共同签署了这份意义非凡的宣言。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独立的大门,确认了各国的独立与主权平等,让签署国脱离苏联,成为一个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从那时起,阿拉木图这个城市,不仅是哈萨克斯坦的一部分,更成为了改变世界格局的历史见证者。</p><p class="ql-block"> 这次采风,我们的第一站就选在了阿拉木图。这是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内心满是期待与好奇。在阿拉木图的三天多时间里,我们就像一群探索者,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探寻着它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阿拉木图,这座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城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是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城市,也是重要的商贸中心,坐落在天山山脉的西北麓,被群山环绕,风景美不胜收。城市面积682平方公里,生活着228.6万(2024年11月)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们,哈萨克族、俄罗斯族、维吾尔族等在这里和谐共处,共同描绘着阿拉木图的多彩画卷。它曾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1997年首都迁至阿斯塔纳市后,阿拉木图依然保留着“南都”的称号,就像一位退居幕后的长者,虽不再承担首都的重任,但那份底蕴与魅力丝毫未减。</p><p class="ql-block"> 走在阿拉木图的街头,我被它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深深吸引。这里的街道一尘不染,路边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每一处角落都透露着这座城市对美的追求。更让我欣赏的是,哈萨克斯坦在阿拉木图的许多街区,都用心保留了前苏联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的历史记忆,像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就是一座活着的历史丰碑。公园里的雕塑、纪念碑,还有那些记载着英雄事迹的展板,都在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那段艰难而又光荣的历史,不要忘记那些为了和平与自由而付出生命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这次在哈萨克斯坦的行程,我们只在阿拉木图停留,但这座城市给我们留下的美好印象,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回到住处后,我迫不及待地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通过介绍哈萨克斯坦概况栏目,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国家。原来,哈萨克斯坦独立以后,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稳健。他们非常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积极参与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在这个过程中,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中亚五国里最富裕的国家。2024年,哈萨克斯坦的人均GDP达到14206美元,比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同年中国大陆人均名义GDP折合的13445美元还高761美元。这一数据让我十分惊讶,也让我对哈萨克斯坦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吴子俊 文/图</p><p class="ql-block"> 记于2025年6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