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之缘令人心生敬意的马七斤先生》

崤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七斤先生是故乡的一位资深的新闻工作者,1957年3月出生于河南渑池(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地),我与他相识是前几年在一次《张茅教育印记》一书的出版发行的答谢宴会上同坐一桌,同桌的还有《婉儿传》的女作家董建华女士等故乡知名的文化学者,举箸推杯间,因书结缘,相谈甚欢。各留微信,虽不相见,但网络相连,对各自的生活工作(业余)状态也能通过网络分享略知一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2年他25岁时,离开教师岗位,进入渑池县英豪镇政府从事新闻宣传工作。1985年,成为《三门峡日报》的前身《豫西报》的通讯员。此后,他先后担任三门峡市湖滨区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电视新闻中心主任等职,现任三门峡市老年体育协会副秘书长兼新闻中心副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30多年来,他在中央和国家及省市一级报刊发表新闻及各类文艺、文学作品达6000余件,先后出版四部著作。他还荣获三门峡市首届优秀新闻工作者、湖滨区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是湖滨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青年科技人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七斤先生的新闻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敢于为百姓说话,稿件采用率很高。他曾冒着大雪赶路20公里采访村民致富新闻,生动描绘当地村民的奋斗历程。其文章短小精悍,常刊登在报纸头版头条等重要位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兴趣爱好广泛,是摄影、摄像、书刊设计排版等专业性人才。还会近10种民族乐器,能写词谱曲,经常随团演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退休后,他依然热爱新闻事业,他紧跟时代步伐,熟练运用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用手机拍摄新闻短视频进行跨媒体传播,宝刀未老的融入全媒体时代。继续在新媒体平台为党的政策传播建言,为政府工作献计献策,为老百姓权益伸张正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人在典籍里读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那有些模糊抽象,还有些真假难辨。而在自我的亲身经历中认清社会,看懂人生,在风云变幻中认清自我,在社会交往中分清善恶,在处事为人中看清人品非常现实且非常重要。生命的存在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从蒙事入世开始,个人历史已开始用笔,用德,用智,用心,用情去点滴积累,各自书写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而在这短暂的生命过程中,我们要克服的是,生来就嗷嗷待哺的自私,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管不顾的吸吮索取。在步入社会后,人生的成长如果仅仅为了生命自私的延续,为了名利的自我追逐,那这生命的价值,必然会大打折扣,令人唏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七斤先生,他把镜头对准时弊,对准平民百姓,他平生所获得的荣誉称号,是口碑而不是奖杯。他退而不休,初心不改,把教书育人的短暂经历,转行到新闻媒体的岗位,这样能够更加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机关,深入农村。用360度的视角,观察社会记录生活,传播正义,播撒大善。看了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阳光的温暖,正义的坚持和人品的厚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就是我一面之缘的令人尊敬的马七斤先生!他是故乡的骄傲,父母的自豪,朋友的幸运!</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崤 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8月10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