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吠之变 从田园牧歌到小区公害

逍遥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区的狗狗又叫起来了。一狗吼叫,众狗发声;一处犬吠,此起彼应。这种白天黑夜,时时处处随时降临的噪音污染让人不胜其烦,无奈狗何。众人苦犬吠之害久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古诗中的犬吠是田园牧歌的温馨注脚;而今,小区里的犬吠却成了刺破宁静的噪音利刃。当"仙家犬吠白云间"的意境被单元楼间的狂吠取代,我们不得不审视:农耕时代“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的犬吠图景,为何在现代文明中异化为公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农耕时代的犬吠,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在"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的村落里,犬吠是天然的警报系统,守卫着散居的农户,其声音融入蝉鸣鸟叫的自然交响,甚至成为"白云间"的诗意点缀。这种犬吠有着明确的功能边界——守卫家园,且被广阔的乡村空间自然稀释,如同水墨画中的留白,恰到好处地烘托出安宁。而“偏是关心邻舍犬,隔墙犹吠折花人”的情景更是邻里和睦,情感真挚的体现, 犬吠的喧闹恰是生活平静安详的独特写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代都市中的犬吠却失去了这份从容安宁。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声波在楼宇间反射叠加,一声狗叫便能惊醒整栋居民。当宠物犬从"看家护院"的功能性存在转变为情感陪伴,特别是一些独处的老人视犬如儿女的畸形对待,往往忽略了在现代环境中对他人造成的影响以至于伤害。夜半被突兀的狂吠惊醒再也难以入眠、散步时突如其来的吼叫被惊吓出一身冷汗,这种事情屡屡发生,不仅侵扰公众安宁,也危及人身安全。现代文明赋予人们养犬的权利,却也要求其承担不侵扰他人义务的责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田园牧歌到小区公害,犬吠的变迁实则是人类生存方式演变的缩影。当诗意栖居让位于密集居住,我们更需用规则与公德重建和谐——正如古人懂得让犬吠融入自然,今人也应学会让宠物适应城市。犬吠扰民是养犬人道德素养缺失的必然结果。养犬人本该做到:遛狗牵狗绳,出门带嘴套。居家关好门窗,避免外界声音刺激惊动狗狗。不养大型犬烈性犬,这样就能大大减少犬吠对小区居民的伤害。当然能做的,应该做到的还有许多,这关乎养犬人的文明意识和道德素养。唯有如此,才能让现代小区既保有文明温度,又不失宁静本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