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开莉莉娅列巴工厂时,向厂里的姑娘打听到恩和的路,结果,人家说,恩和和室韦两个地方都是具有浓浓的俄罗斯风情的地方,室韦的俄罗斯风情比恩和村要更盛,而且,室韦是一个中俄口岸点,加上时间已晚,就开上G331转去室韦镇。</p> <p class="ql-block">汽车驶到室韦出口,已经快晚八点了。赶紧找了个特色木刻楞房屋的维克多宾馆投宿。晚饭就在宾馆对面的小饭馆对付一顿,再上街去看看它的俄罗斯风情。</p> <p class="ql-block">开始对室韦没有认识,实际上室韦这个词要和蒙兀连起来,作为“蒙兀室韦”,就成了蒙古民族的源。蒙兀室韦最早见于《旧唐书》,是东胡部落体系中的重要分支,主要活动于今额尔古纳河与黑龙江交汇处一带。公元7世纪时,因回鹘汗国崩溃,部分部落西迁至斡难河(今鄂嫩河)流域,逐渐形成蒙古本部。语言属东胡语系,与契丹同源,后分化出蒙古语族部落。蒙兀室韦融合了鲜卑,突厥,靺鞨等民族,形成多民族复合体。1206年,蒙兀室韦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标志着蒙古民族正式形成。铁木真出身蒙兀室韦乞颜部,其部落成为蒙古族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蒙兀室韦学界公认为蒙古族群部落的发祥地。</p><p class="ql-block">现在,仅存地名的室韦镇只是个中俄交易的货运口岸,除了各种招揽生意的坐地商号,并无多少外商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小镇被灯火映得无比绚烂,标志性建筑物索菲亚酒店有点像以前上海的中苏友好大厦,另外的几座大楼无一例外地戴着像洋葱头一样的屋顶,仿佛像是东正教的大教堂。大街上装饰着好几个大套娃玩偶,彰显着此地的俄罗斯风情。</p> <p class="ql-block">旅游小册子上说到的街上都是白色皮肤,讲着标准东北中国话的华人的现象并不明显,更多的是操着带内地口音的普通话,在批发零售从俄罗斯进口来的各色商品的沿街商店里做生意的商贩。</p> <p class="ql-block">兜了一圈,买了几片俄罗斯的巧克力,特地挑了几个可可脂含量高的品种。连老板都不知道为什么他认为好吃甜甜的巧克力我们却看不上。</p><p class="ql-block">路上有一辆羊车,驾辕的和拉套的几只羊很有意思,赶车的羊倌特地让我们看他的与众不同的羊。原来那几只羊的头上长着朝两个方向一共四只角,很有点特殊性。要是白天,坐在他的羊车上在街上溜达一圈,可能很好玩。</p> <p class="ql-block">白天赶路游览比较累,兜了一圈,欣赏一番灯火通明的夜景,回到酒店,上床倒头便睡,也体会不到木刻楞房子的隔音效果差,隔壁有人的打呼噜声音响亮。按照旅游小册子的推介,特意订了有专门特色房屋,除了房间里的松树味道,一点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与众不同。</p> <p class="ql-block">天亮了,住店的车子都发动着出发,我们却有点想多睡一会儿。早餐后,游览是从参观室韦口岸开始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口岸北边有一个边境界碑纪念园,需要在口岸办公楼买了景交车的票前往,票价每人五元。纪念园里除了界碑本身外,还有一个像木栏杆一样的标牌,指示着它背后的中俄室韦跨江大桥。一座连接额尔古纳河两岸的大桥。界碑的编号是1993,111。</p> <p class="ql-block">接着就是中俄边境公路,从室韦到满洲里沿着额尔古纳河东岸有一条边境公路,现在的编号是X904,一般地在导航地图上从室韦到满洲里可选的道路仅显示国道G331,要想走边防公路,根据当地老乡介绍的经验,需导航到中间的七卡。不然,导航就会直接导向国道G331,这就是我们来时的路。</p> <p class="ql-block">离室韦口岸十公里处,路旁有一个叫作“蒙兀室韦”的古堡,作为景点显得十分雄伟。</p><p class="ql-block">这条路上有好多“卡”,以数字编号,卡就是蒙古语中“卡伦”,原指“戍守瞭望之地”,后因民族语言融合,部分词汇被借入汉语,形成同形的地名如“五卡”“七卡”和“九卡”等等。</p> <p class="ql-block">在旅游小册子上,此路是以美丽的风景著称。名副其实,山没有多高,水却十分妩媚,弯弯曲曲地汨汨流淌。</p><p class="ql-block">坡地上有着大片的油菜花和芍药花都在初放阶段,菜花与坡上的草地黄绿相间,且芍药的白花又点缀着草绿。加上河水蜿蜒,滩凃的底色的衬托,蓝天白云形成的天幕,色彩缤纷,完全不同于江南典型的青绿山水,驾车其间,独具趣味,断不可孤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