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朝天桥重建记<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明·杨德周</p> <p class="ql-block">在朝天桥所在之地开始动工修建。这座古邑的官员和百姓所资助的费用,不到所需费用的十分之一二。于是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财物、施行善举,费尽心思地精心谋划,最终得以落成。大观察使能始曹先生(曹学佺)主持这项工程,实有百世之功。</p> <p class="ql-block">这座桥位于古邑的交通要道,官员的旌节、车马往来不断,十分繁忙。从前这里就有桥,也非常壮观雄伟。只是因为夏季洪水泛滥,远溪的水汇聚过来,水流不畅,桥的台阶、基石、角落的柱子都被洪水侵蚀,木板和石头崩塌,人们既难以徒步涉水过河,也难以划船通行。</p> <p class="ql-block">我恳请当地的长官向上级请求拨发款项,乡绅们也纷纷捐款,我自己也拿出钱财资助,各项材料的筹备已有头绪。一天,曹先生写信详细规划了如何召集工匠、完成工程的情况。我是个无能的官吏,才能比不上那些有能力、善于周旋的人,没有那种果断干练的手段来处理公事。而且我生性最痛恨那些借着公家事务谋取私利、借着修缮工程中饱私囊的人。所以在这件事上,既没有做出扰民的坏事,也缺乏救济百姓的良策。若不是曹先生独自谋划、决策,支出有计划、费用有节制,勤勉行事且毫无倦怠,又怎能建成这座如彩虹般横跨两岸的大桥呢?如今桥已建成,人们行走在桥上,就像走在枕席上一样平稳,不必再借助鼋鼍等神兽之力渡河。既没有像汉武帝时瓠子决口那样百姓背柴堵口的悲叹,也没有像僧人在浮山铸铁沉水那样的花费。</p> <p class="ql-block">古代设置三老五更各一人,他们都是年老且经历丰富、退休的人,天子拿着经书向他们请教,询问帝王君臣治理国家的要领,这对于国事民生有很大的益处。后世这种礼仪废除后,乡绅大夫们只是悠闲地在山林泉石间享受诗酒之乐,对于家乡的重大修建工程漠不关心。上级官员也只是嘴上说得头头是道、笔下写得滔滔不绝而已。像曹先生这样造福乡里、亲自施行善政、有目共睹的实际成绩,为县官弥补不足、兴废举善,又为县官清理事务、完善各项事宜的人,实在是少见。曹先生不仅拯救了当地百姓的困苦,对当地的文人学子也有很大的帮助。他的用心,真的超过了古人。</p> <p class="ql-block">福建蔡端明(蔡襄)修建万安桥,耗费了一千四百万钱财,万世传颂他作为地方官的大功德。我听说宝祐年间,僧人道询募集资金建造盘光桥,从洛阳桥东连接岛屿,比蔡端明所建的桥更加绵长。不知道当年的经费为何如此充足。如今曹先生这项工程,人力所及之处似乎也有神灵相助。蔡端明是当政官员,曹先生是以乡绅身份出力,二者的难易程度自然不同。况且古邑本来就是曹先生相邻的地方,他带来的好处又何止九里呢?</p><p class="ql-block">有人说曹先生此举一朝造福百姓,如同舟楫,百代都能成为人们的津梁。这只是他小小的谋略,他把修建桥梁当作普渡众生的慈航,当作施行王政的体现。他探究桥过去迅速毁坏的原因,谋求桥能长久使用。如今人们在桥上行走,如同在枕席上一样安稳,水面上也无需借助神兽之力。这已经充分展现了舟楫和津梁的作用。如果曹先生在东山悠闲度日,早晚应诏出山,那么当世依靠他就如同依靠舟楫和津梁,他的才能得以大用,前途不可限量。</p> <p class="ql-block">曹先生所到之处都有让百姓永远依赖的功劳,如桐卩的灵光桥、连江的安利桥以及这座古邑的桥即将建成。他功成不居,不像蔡端明那样在桥边刻石记载功绩。但父老乡亲们百世传颂的好处是不能磨灭的。我所以大致叙述这件事的始末,以使其永垂不朽。惭愧的是我的才华比不上前人,不能像肩吾、文琮那样写诗,也不能像邓辀、文同那样写记文。</p><p class="ql-block">曹学佺,字能始,号石仓先生,是万历乙未年的进士,如今以观察使的身份辞官,又奉诏起用,是福州侯官人。在这项工程中出力的巡简应时达、缘首丁尚贵,按例也应记录在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朝天桥募缘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杨德周</span></p><p class="ql-block"> 粤地有虹霓插入天际,上应七星之象;又有凶恶的敌人(或借指海盗等,结合语境理解“鲸鲵”之意)跨越海洋,山路(“𬨶”可理解为山路)畅通。玉田的书卷中有相关记载。那万石之洪(此处“荭”可能有误,推测为“洪”等相关意思),虽然山川偶尔变迁,但崩塌之处必然要修葺。这清潭渡的朝天桥,是五条道路交汇的津梁,四郊的人们依靠它通行,这里是神仙汇聚之地,无需向渔樵询问渡口;又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要冲,怎会迷失在湍急的水流中。此桥如飞虹饮马,一水两岸相望;又如宝筏跨龙,两条岔路如衣带般相连。</p> <p class="ql-block">前些时候,袄庙起火,高祖龙石被烧得发红,苍蛟白天吼叫,穴獭夜里嗥叫。湍急的水流之力仿佛要与河岸相争,像老鼠在树枝上筑巢般侵蚀着桥梁;洪水上涨的气势与天空相斗,如同犀牛沉石喷水一般。野渡的船只横在水面,杜建平开始经营此事,荒村的竹索断绝,王定州也不辞辛劳。</p> <p class="ql-block">我这微薄小吏,两次到任,常怀着击楫中流的壮志。念及百姓长久地被困在对岸,怎能忍心让石鳖般的桥梁沉浮不定,而便利交通的大事莫过于修建桥梁,又怎能眼看着桥柱(“蹲鸱”指桥柱下横水入沙中者)崩塌毁坏。只是这工程实在浩大,费用不菲。私家财力空虚,既不想妄自增加按额征收的赋税;公家的钱财也只有一半,又怎能巧为无米之炊。所幸上级官员心怀德意,以材擎玉柱,加以士绅们仁厚施恩,纷纷捐出厚资来修建这条大道。所以有人首先主管财政,视救助百姓如同拯救溺水之人;有人协助聚集人力,念及百姓的艰难。如今规划多方,应当是重新建造此桥。</p> <p class="ql-block">现在,桥中间的基础已大致建成,但部分工程尚未完成。看到这已完成一半就可成全整体的情况,怎能为雁齿般的残级而悲伤;眼看即将成功就应继续下去,怎忍心放弃如同鹿角般重要的部分。因此希望官员长者早日发起菩提之心,登上觉悟之海;并祈求居士施主们迅速拿出钱财,接济这迷茫的渡口。无论财施还是法施,都会随着善信们的缘分而有万千善果;石梁木梁,顷刻间就能成就如同苇航般的便利。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以车输担负之力来施与;贫者也可凭借自己的体力,拿着锹锸等工具效力。聚腋才能成裘,累土才能成山。要让这四通八达的要道,不再有车辆陷入泥泞的忧愁,让水流既不会没过行人的脚,也不会淹没到腰间。而且要让这已完成三成的工程,不再让劳动者害怕小腿受寒。</p> <p class="ql-block">我想邀约你们这些百姓,水深处就淘挖基础,水浅处就修筑围堰。你们有的居住在附近,有的常从此处经过,守护堤防固然贵在以公共利益为重,道路原本就是为了便利通行。凡是我所忧虑的,都希望你们能共同解决,使道路平坦。最终我会和官吏百姓一起,像在淇园砍竹堵塞河堤、在瓠口沉璧填薪那样,亲自参与修桥,如精卫填海般努力。这样,怎会再有波涛拍岸,让人悲泣桥梁未通之苦。要让八方天空下,桥梁永远稳固,立下李永那样的石碑记录此事,邀人书写张彧那样的碑文,使其流传千古。如此,东明之地不必驱赶鱼鳖,穆蒲之地也无需驾鼋鼍,这难道不是亿载无疆的美事,七闽之地普遍受惠的大利吗?我这一片心意,难以尽述,以此为募缘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