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铁男 图自拍+网图 <p class="ql-block">(释永信与普京)</p> <p class="ql-block"> 释永信见过许多大人物,如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俄罗斯总统普京、南非总统……说释永信见过笔者本人,恐怕没人会相信。但真的见过,有照片为证。2020年11月16日,我在少林寺意外见到了释永信。当地导游安安说,缘分啊,她干导游那么多年,也只是第二次见过释永信。那天释永信出来跟客人合影。我是蹭照,给他拍了6张。我离他也就几米远,他能看见我,也确实往我这看了,但准确地说是视而不见。</p> <p class="ql-block">(2020年我拍释永信在少林寺)</p> 今年7月27日,释永信被警察从少林寺带走,接受调查。释永信曾是少林寺住持、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br> 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另为基督教、伊斯兰教。<br>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即人将自身的力量投射到虚构的神灵身上,反过来受其支配。<br>马克思说过,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句话被列宁高度评价为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观的基石。<br>正如国际歌唱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br> 网上有段子,《我们最该仰望的是血肉铸就的丰碑》:抗洪时不见佛祖,救灾时不见菩萨,生死关头冲在前面的,永远是血肉之驱,我们的人民子弟兵。进庙时,他坐着,你得跪着;进烈士陵园,他们躺着,却让你有尊严地站着。我们中华儿女该敬的,该崇拜的永远是这些英雄烈士。这世上,什么都可能是假的。唯有他们的奉献和牲是血淋淋的,真的!<br> 我在辽大哲学系进修时,老师讲过“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句话在翻译或理解时有偏差。因为中国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人来讲,鸦片等同于毒品。其实鸦片也是药品,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宗教是人民的安慰剂。这样,才能完整地理解宗教的两重性,它既有毒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心灵的寄托,是社会稳定的基石。<br>正是基于这种双重性,我国《宪法》,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党的领导人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人民有信仰包含宗教信仰吗?<br> AI给出的答案是,“人民有信仰”中的“信仰”是一个广义概念,既包括宗教信仰,也涵盖哲学思想、传统文化、理想信念等非宗教形态的精神追求。人民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体,其信仰体系具有多样性,宗教信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br>人民有信仰,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而中国传统文化,就包括了儒、释、道等。其中释即佛学。 佛学、佛法、佛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佛学是一门文化学科、学术,是理论层面; 佛法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追求智慧、解脱和慈悲,以及指导人们如何摆脱痛苦,追求真理和解脱;佛教是一种宗教信仰。<br> 关于佛教,先说什么是佛?<br>据资料,佛是佛教术语,全称佛陀,是福慧两足尊,也就是福德和智慧修行圆满者。一切众生归依佛、法、僧三宝后,经过三大无量数劫修行佛菩提道,都可能会成佛。释永信是佛吗?它还没有成佛。<br> 佛教发源于印度,释迦牟尼被称为佛祖。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形成两大派别,即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br> 汉传佛教代表人物,有大众熟知的玄奘,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是我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也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我国佛教学界负有崇高声望的大德,而且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翻译家。<br> 玄奘是得道高僧,他也当过主持和方丈。贞观十九年,玄奘携经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载誉回到长安。贞观二十三年,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该寺首任主持和方丈。<br>住持、方丈、高僧,这三者有什么不同?<br> 住持:住持是寺院的领导者,负责寺院的日常管理和佛法弘扬。住持需要有足够的佛法修持,德高望重,并得到寺院长老和其他丛林寺院的认可。住持由选举产生,是寺院里的最高负责人。 <p class="ql-block"> 方丈:方丈原指住持的卧室,后来成为对寺内住持或师父的尊称。方丈需要有足够的资历和佛法修为,通常是接受传法的和尚,有法卷证明其传承。方丈所在的寺院制度健全,规模较大,需要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方丈由当地佛教协会任命,可以兼任多个寺院。</p><p class="ql-block"> 高僧:是指那些在佛教修行中达到较高境界,具有深厚佛法知识和高尚品德的僧人。他们可能担任住持或方丈的职位,也可能是一般的僧侣。高僧通常受到信徒的尊敬和爱戴,被视为佛法的传播者和修行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汉传佛教没有成佛的程序。释永信当过少林寺的住持和方丈,但他的修为与高僧背道而驰。</p><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有成佛的程序。其最高等级的出家人叫活佛。许多活佛是与生俱来的,这源于活佛转世制度。</p> <p class="ql-block"> 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是一位大活佛,被认定为第十一世班禅,举行了坐床仪式。</p><p class="ql-block"> 1989年1月28日十世班禅在圆寂,而高僧更是依据活佛圆寂时的方位还有观湖等一系列的仪轨,开始踏上了寻找十一世班禅之路。</p><p class="ql-block"> 1990年2月13日,西藏嘉黎县的一户普通藏族人家,迎来了一位男孩,取名坚赞诺布。</p><p class="ql-block"> 当高僧来到坚赞诺布家时,他表现得十分热情,还说认识他们,这让寻访得高僧感到惊喜,随后他更是说自己有一个糌粑木碗,放在了札什伦布寺,这些高僧内心十分欢喜,确认他为活佛候选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后来经过反复的验证和一系列的程序,1995年11月29日,坚赞诺布5岁时,在释迦摩尼佛像前通过了金瓶掣签,并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正式成为了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活佛)。</p> 而16岁以前的释永信还与佛无缘。<br> 1965年,释永信出生在安徽颍上,俗名刘应成。<br> 1981年,父母都有些佛缘,年仅16岁的刘应成只身来到嵩山少林寺,拜第二十九代方丈释行正长老为师,后获法名释永信。 入佛门也不都是为了修行,旧社会有个习俗,孩子进庙就是为了好养活。鲁迅不到1岁时,父亲曾让他拜和尚为师,还取了法名为长庚。鲁迅在《我的第一个师父》说了这件事。还说了他的师父有老婆。<br> 鲁迅在文中还有警句:"和尚没有老婆,小菩萨那里来"——我才彻底的省悟了和尚有老婆的必要,以及一切小菩萨的来源。<br> 文中写道:以为和尚只记得释迦牟尼或弥勒菩萨,乃是未曾拜和尚为师,或与和尚为友的世俗的谬见。寺里也有确在修行,没有女人,也不吃荤的和尚,例如我的大师兄即是其一,然而他们孤僻,冷酷,看不起人,好像总是郁郁不乐,他们的一把扇或一本书,你一动他就不高兴,令人不敢亲近他。所以我所熟识的,都是有女人,或声明想女人,吃荤,或声明想吃荤的和尚。 <p class="ql-block">鲁迅法名长庚</p> 鲁迅还跟郁达夫讲过一个和尚与女人的荤段子:一个老和尚垂死之际,因一辈子没见过女人的身体难以瞑目。小和尚为了弥补师父的遗憾,花钱找来一个妓女,让她脱了衣服给老和尚看。老和尚却只看了一眼,就失望地说:“哎,原来和尼姑一个样!” 释永信初入佛门,让我联想到汪曾祺1980年的获奖小说《受戒》。原来有的和尚只是一种职业。他们并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而是自由地放飞自我,抽烟、打牌、吃肉、杀猪……。明海已经出家四年了,受戒当天,在回程的船上,小英子说:“你不要当方丈!”……<br> “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br> 明子小小声说:“要!”<br>“快点划……”<br>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奖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br>结尾还有一个自然段,写得很唯美。<br> <p class="ql-block">《受戒》插图</p> 与明海相比,释永信初入佛门,还算是苦行僧。清晨四点,他便起床进行早课,白天则与师兄弟们一起习武、诵经、劳作,挑水、种地、修缮寺庙。释行正长老曾对他的评价颇高,称他“悟性高、能吃苦,且具备超越同龄人的沉稳。<br> 1984年,19岁的释永信被派往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接受具足戒,开始系统学习佛教戒律。在此期间,他还前往福建、浙江等地的知名寺庙参学,接触到南方寺院的管理模式,这为他日后推动少林寺的改革奠定了基础。<br> 当他重返少林寺后,因其能干的处事能力,被释行正长老提拔为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的一员,协助处理日常事务。 <p class="ql-block">(19岁的释永信)</p> <p class="ql-block">(84年的释永信)</p> 1986年,他组织人力物力,开展挖掘、整理、出版少林武术典籍工作,成立少林寺拳法研究会。<br> 同年,创办《禅露》杂志。<br> 1987年,在释行正长老圆寂后,22岁的释永信以“少林寺管委会主任”的身份全面接手寺院的工作,成为这座千年古刹的实际掌舵人。此时的少林寺刚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沉寂,殿堂破旧,僧人不足三十人,连基本的宗教活动都难以维持。他上任后的首要任务便是推动寺院的修缮工作,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甚至带领武僧团到各地表演“化缘”,努力让这座古老的寺院逐渐焕发生机。<br> 同年,他发起成立少林寺武术队,后来发展为少林寺武僧团。 1998年,释永信成立了河南省佛教协会并当选会长。<br> 1999年,34岁的释永信正式荣膺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成为少林寺建寺以来最年轻的方丈。<br> 2001年,创建少林寺网站。<br> 2002年,释永信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br>同年,创办少林书局。<br> 2004年,恢复少林药局。<br>据资料,成为方丈之后,释永信开启了他的少林寺商业化之路。他他创办了红十字会和武僧团、出版少林寺书籍,为寺院又赚了不少钱,。<br> 后来,他出国学习mba的课程。学成归来之后,他首先便把少林寺注册为小型公司,并随后成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在他多方整合运转之下,少林寺终于在外界有了名气,而这也仅仅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 释永信趁少林寺名声打出去的时机,为了加深世人对少林寺的深刻印象,更加深度地将少林寺和武术绑在了一起。<br>毕竟少林寺最初出名的便是拳法、棍法等各种武术,更是有如雷贯耳的少林十八铜人、李连杰等武打明星,最初也都是出演少林寺相关电影,在一众演员中崭露头角,尤其是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能在当时以一毛钱的票价创下一点六一五亿的票房纪录,更是以此成功闯入香港电影界,开创了香港武打历史。<br>可见少林功夫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吸金点。于是他又带着少林寺武僧来了一场全国巡演,这一举动果然大获成功,少林武术名声大噪,释永信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也借这个风头担任了河南政协委员会等职位,但少林寺的推广也陷入了原地踏步的状态。 一九九六年,正是中国网络媒体进入快速发展时间,释永信抓住机会为少林寺拉了网线,让僧人们不用东奔西跑就能知道外界的动向。他还创立了少林寺官方网站,在网站上发布少林独家武学秘籍。如《易筋经》《洗髓经》等等,吸引了众多对武学感兴趣的民众,并专门开设了武学培训班,不久之后还特意上传了英文版的官网,这一举动又吸引了无数外国网友,也同时让少林功夫走向世界。 随着《功夫熊猫》等影视作品上映,少林功夫深入人心,少林寺成了旅游必选之地,正式进入少林寺巅峰时期。但释永信可不满足于此,如今能成为身家过亿的方丈住持,释永信的计划在少林寺名声大燥时,在真正开始。<br> 如今名声已经打出去了,接下来就是想办法将这些名声快速变现。他积极为少林寺申请商标,从吃喝玩乐到衣食住行都有他的身影。<br> 如今少林寺申请的商标已经有成百上千之多。著名童星释小龙也是释永信打出去的一块招牌。<br> 除了注册商标,释永信还经营了不少少林产业,包括但不限于少林禅茶、少林书局等等,还专门成立少林欢喜地有限公司,经营、售卖体育用品、旅游纪念品。 除了实体店,还专门开设了线上渠道,成功地将勉强解决温饱的少林寺带领成为如今年入过亿的成功企业。释永信的商业头脑逐渐显现出惊人的天赋,如今花费四点五亿买下地皮,用途是何,外界也是议论纷纷。<br> 即使释永信做出如此惊人的成绩,还是有不少因他将佛教变成如今的商业帝国表示不满。但是身为商业帝国的缔造人也是方丈的释永信,自称每月竟然只有七百块的工资。<br> 每次出门乘坐的奥迪也不归他个人所有,少林寺百分之七十的收入用于文化传播和建设,百分之二十用于寺庙僧人的日常开销。剩下的百分之十则用于慈善事业。<br>释永信到底有多少钱呢? 禹橙说,作为一名正在修行中的创业者,我有四个问题。佛门的钱哪里来?少林寺到底有多赚钱?释永信本人到底赚了多少钱?以及他为什么能赚这么多钱?通过释永信事件,向我们再次印证了未来中国经济的财富密码在哪里?<br> 佛门的钱哪里来的?它有五大的现金来源。<br> 第一叫流量现金,门票经济。少林寺年游客量超过两百万人,每张门票就是八十到一百,仅门票一项收入就是两亿多,而且全部是现金流没有退款没有库存没有售后 第二项收入叫情绪收入,也就是香火经济。通过求子,保平安,转运,香火钱是刚需,且没有商品退货的概念。一个进香上柱售价上百,千文供灯、功德箱、超度牌位、收费上不封顶,有人拜佛花30,有人一拜就是3万。这叫做定价随缘,利润也是是无限的<br> 第三大收入是i p授权。少林寺的商标被释永信注册了几百个类目。从少林功夫到啤酒,到水,到衣服,到香甚至到少林奶茶,全都品牌授权,一次授权几百万进账。品牌不动,钱自己流动。<br> 第四大核心收入就是他的知识付费也就是他的教育经济,叫转化税。少林武校年招生人数超过一万人,每个人的学费两到五万不等,所以教育的收入一年也是好几个亿,比大多数的职业培训机构还猛很多倍。<br> 第五大收入是国家符号的红利,也就是海外的收益。少林寺在海外有数十家分支道场、训练中心,每年搞巡演、文化交流、功夫比赛,实际上就是文化输出再叠加一个i p变现,当别的企业还在出海烧钱的时候,少林寺已经靠文化赚钱,把钱搞回中国了。<br> 释永信赚的钱,估计,年6-10个亿。个人分红约1个亿。<br>以上最关键的是这些钱还没有所谓的很大的股东投资人,还没有监管,他既是c e o又是董事会还是董事会的灵魂i p,所以我们发现做品牌,如果能够做成宗教式的品牌,一定是稳赢,因为它自带精神锚定群体仪式感,价值信仰绑定和终身的复购机制。 释永信虽然获得了巨大的荣誉,但对它的争议也始终不断,10年前就爆发过。<br> 2015年7月25日,一个署名"释正义"的人在网络上发帖举报释永信:《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这只大老虎,谁来监督》<br> 举报内容称:释永信有2个户籍和2个身份证,有情妇,并与女子发生不正当关系,有私生女。<br> 网上梁兄说:释永信倒了,但是他却把少林寺做大了。这是一场佛与商,对与错,功与过的道德审判。<br> 释永信的天赋根本不在于惮悟讲经说法、修炼清规戒律,而在于他把佛文化与商业相结合的运营。他是一代佛商的开山鼻祖。他是把千年古刹打造成全球知名IP的能人;也是把宗教信仰送上资本谈判桌的僧人。也让少林寺的东方禅意和中国功夫名扬天下的高人;更是花边新闻不断缠身的俗人。 释永信最火的时候也是佛陀最火的时候。什么职业也没有僧人牛逼。当官固然有权有势,但风险极大,把持不住,就成为贪官下马,专家、教授被戏称为砖家、叫兽;医生、教师钻进钱眼,打工的累死累活……最舒服的是庙里的大师,跪着排队给你送钱。但佛门也不是一向得意。历史上就4次大的灭佛运动,史称“三武一宗灭佛”。具体如下:<br>一、446年,北魏太武帝灭佛<br>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因佛教势力膨胀、寺院免税及僧人免役等问题,下令诛杀僧人、焚毁佛像和经书,史称“太武法难”。此次灭佛较为血腥,大量僧人遇害,佛教在北方一度衰落。 二、574年,北周武帝灭佛<br>北周武帝宇文邕为解决财政困难和兵源问题,下令废除佛教和道教,强制僧尼还俗,没收寺院财产。此次灭佛较为温和,未大规模屠杀僧人,但北方佛教几乎灭绝。<br>三、845年,唐武宗灭佛<br>唐武宗李炎因佛教寺院经济势力庞大,导致国家财政负担加重,下令拆毁寺庙、强迫僧尼还俗,史称“会昌法难”。这是四次灭佛中对佛教打击最沉重的一次,大量佛经和文物被毁。<br>四、955年,后周世宗灭佛<br>后周世宗柴荣为解决财政和劳动力问题,下令废除无敕额寺院,限制僧尼数量,熔毁铜像铸钱。此次灭佛以整顿为主,未大规模迫害僧人,但佛教在北方进一步衰落。<br>这四次灭佛运动虽对佛教造成重创,但也推动了佛教的本土化转型,使其逐渐与儒家、道家思想融合,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p class="ql-block"> 佛字是一个人字旁加弗,意,佛不是人。释永信曾注册了佛的戒谍,但他必竟没有修炼成佛,他也没有进行佛的修炼,他只是披了一段佛的袈裟,尽管很贵,价16万 。有人说,只有他配披这件袈裟。其它,他不配。</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灭佛运动不曾摧毁佛法。僧人的腐败,古已有之,僧人的腐败,是僧人个人行为,与佛法无关。两千多年前,佛祖释伽牟尼曾预言:“毁我佛法者,着我佛衣人”。如今“着我佛衣人”被打回原形,释永信被注销戒谍,扒下袈裟,释永信跌下了佛坛。释永信不是佛,或者说释永信看透了“佛尘”,释永信是人,他犯了大多数俗人都可能犯的错误,五毒俱全(贪、嗔、痴、慢、疑),六根不净,无法无天。一个曾经佛教协会的会长,成了“毁我佛法者”,他或将承受法律的裁判。</p><p class="ql-block">(6000字25-8-10首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