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契丹文明,初“见”贵妃真容

一滴水

<p class="ql-block">赤峰的辽代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个很特殊的博物馆。它是全面研究、展示契丹民族历史发展进程及其创造性文化成果,收藏契丹族及辽历史文物的专题博物馆,也是国内首家全面展示辽历史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在辽代历史文化博物馆我第一次认识了摩羯型器物的美丽。第一次看到杨贵妃的美丽画像。7月25日早上10点左右我们走进了辽代历史文化博物馆。原以为一个多小时参观足够了,谁知<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个博物馆里面内容非常丰富,游览了</span>三个多小时,走出博物馆已是下午一点半了。博物馆里面除了饮料和雪糕就没有其他食物可买,饿着肚子浏览千年宝物这也是第一次。</p> <p class="ql-block">辽代历史文化博物馆,原来叫契丹博物馆,它的重心就是契丹文化,千万不要小看契丹文化,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契丹人的文明、契丹人的信仰,辽时期经济、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兼容并包的社会面貌和所取得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赤峰辽代历史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辽代的一套<span style="font-size:18px;">儿童服饰,(上图和下图)(辽907年﹣1125年)。</span></p> <p class="ql-block">好可爱的宝宝服饰!小枕头,小内衣,小的背带连袜裤,看着挺时尚的。仔细看非常精美,丝绸锦缎能保存上千年,非常珍贵!不可思议啊!</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内衣,很薄,下图是外衣,这就比较厚重了,上头那个小风帽,还有下面漂亮的小靴子。</p> <p class="ql-block">看这两个小香囊(下图),多么受宠的孩子啊!</p> <p class="ql-block">长长的腰带镶着各种各样的宝石,这个腰带中间是珍贵的织锦,也镶着宝石,受尽了宠爱的孩子,可惜呀,看样子大约两三岁就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这个小内衣还是小外衣,都是左衽,左衽就是右襟压左襟,左衽被认为是少数民族的特征。因此可能这就是一个契丹族的小朋友,他身上有这样的文化传承。这个腰带上美丽的不得了的花纹,这些东西都比人的寿命更长久。</p> <p class="ql-block">下图的缎地平针绣花卉纹香囊(图左),辽(907年﹣1125年)。缂丝金绣鸳鸯戏水纹香囊(图右),辽(907年﹣1125年)。看上去绣工精致了得。</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汉服的马面裙款式。裙边的织锦花纹美丽极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近千年的绫绢是长久的,</span>文明远比人的寿命长久。</p> <p class="ql-block">三彩海棠盘(下图),辽(907年﹣1125年),赤峰市内出土。这是契丹时代非常有代表性的器物,叫做辽三彩。我们一般人都知道唐三彩,知道辽三彩的就不多了。历史学家有个说法叫做“辽承唐制”,辽构建筑和唐构建筑就有非常直接的继承性,辽三彩也是直接继承自唐三彩,但辽三彩和唐三彩有一点区别,唐三彩除了黄白绿三种颜色,它还有蓝色有褐色有其他颜色,但是辽三彩之中绝对没有蓝色。</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辽三彩印花海棠形盘。海棠盘是辽代三彩器中常见的盘式之一,其造型似唐代流行的金属曲边长盘,为借鉴唐代金银器形发展而来,是辽在陶瓷烧制工艺上的一大创新。下图的海棠盘为宽沿、平底,施黄、绿、白三彩,主题为三朵印花纹饰,周围饰水波纹。</p> <p class="ql-block">三彩刻葵花纹碗,金(1115年﹣1234年),巴林左旗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彩摩羯形执壶(下图),辽(907年﹣1125年),宁城县出土。什么叫摩羯,龙的头,鱼的尾巴。仔细看这龙头上长着个象鼻子,其实在唐朝有好多龙就是这样表现的。辽代有好多好多器物都是摩羯形,摩羯形象在隋唐时期传入中国后,经佛教传播逐渐演变为龙首鱼身的神兽。辽代工匠采用唐三彩低温釉陶工艺,形成了具有契丹民族特色的陶瓷器物,反映了辽代贵族的审美与佛教文化交融。</p> <p class="ql-block">下面的黄绿彩兔纹荷叶口长颈瓶,金代。金代陶瓷业在受到北宋、辽影响的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这瓶为荷叶口、长颈、折肩、直腹,瓶身对称刻饰两兔纹及草叶,兔身黄彩,兔耳白色,生动形象。兔纹是中国古代瓷器中常见的纹饰之一,有时也有"兔衔仙草"纹样,含有瑞祥之意。</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些彩釉方砖,都非常精美。绿釉印蝴蝶雀鸟牡丹纹长方形砖,辽(907年﹣1125年),阿鲁科尔沁旗辽耶律羽之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绿釉印蝴蝶雀鸟牡丹纹方砖,辽(907年﹣1125年),阿鲁科尔沁旗辽耶律羽之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印牡丹纹灰陶方砖,辽(907年﹣1125年),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台乡宝山一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下面视频中造型生动、工艺高超的泥塑像出土于西山坡佛寺遗址。西山坡佛寺遗址位于辽上京皇城西部自然高地上,位于遗址中央的一号基址是一座大规模的辽金时期的六角形砖构木回廊楼阁塔塔基。一号塔基建筑规模庞大,出土大量造型生动、工艺高超的泥塑像,对研究辽金时期历史、佛教、建筑和雕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一号塔基泥塑像出土原状。</p> <p class="ql-block">捶鲽鎏金錾花双鱼形银壶(下图),唐(618年﹣907年)赤峰市喀喇沁旗哈达沟门窖藏出土。</p> <p class="ql-block">捶鲽鎏金錾花鱼龙纹银盘(下图),唐(618年﹣907年)赤峰市喀喇范旗哈达沟门窖藏出土。</p> <p class="ql-block">捶鲽鎏金錾花狮纹银盘(下图),唐(618年﹣907年)赤峰市喀喇沁旗哈达沟门窖藏出土。</p> <p class="ql-block">捶鲽鎏金錾花鹿纹银罐(下图),唐(618年﹣907年),赤峰市喀喇沁旗哈达沟门窖藏出土。</p> <p class="ql-block">贴金彩绘浮雕七佛柏木舍利塔(下图),辽(907年﹣1125年),赤峰市巴林右旗庆州白塔天宫出土。</p> <p class="ql-block">"十方佛"铭贴金彩绘柏木法舍利塔(下图),辽(907年﹣1125年),赤峰市巴林右旗庆州白塔天宫出土。</p> <p class="ql-block">木作小帐也称覆尸小帐,是辽墓葬中放置尸体的椁室,是由唐及五代时盛行的石椁室葬发展而来。小帐顶为宫殿建筑的歇山顶或庑殿顶形制,为柏木制作,卯榫结构搭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这是契丹文字,看着挺像小篆。契丹文是辽代契丹人为记录契丹语而参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属于汉字的派生文字,在契丹族建立的辽国有官方文字地位。分大字和小字两种。大字和小字都有表意和表音的成分,小字的表音成分比大字多。虽然大字和小字都没有被完全解读出来,但小字的研究比大字更为充分。契丹文字后被废,前后共使用了二三百年。</p> <p class="ql-block">下面两张照片是公主与驸马金覆面的实物,辽(907-1125年),赤峰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北国丹青》是辽壁画艺术精品展,辽代壁画以运用写实手法描绘创作为主,画风承唐比宋,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展览选取近百幅辽代壁画精品进行复原,通过山水、人物、宴饮、出行归来、天文星象等题材分类,浓缩出北方草原壮丽景色和辽代社会生产、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生活场景。一幅幅沉睡近千年的辽代壁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共同孕育出的艺术杰作,是文化交流、民族融合进程的历史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契丹人草原放牧图(下图),(辽907~1125)。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二八地辽墓出土,绘于石棺右内壁。这幅画体现了辽壁画质朴、淡雅、飘逸、雄健的艺术风格,具有浓浓的乡土韵味。历经千年时间的磨砺,画面有些斑驳。仔细看:最前方是奔腾的骏马,形象威武、生动;随后是牛群,低首、垂尾、行走的牛儿与马群的神态迥然有别;最后是羊群,小羊们昂首提蹄追逐,<span style="font-size:18px;">生动可爱。</span>牧群之后是一契丹放牧人,手持牧鞭驱赶牲畜。画面右下处两株柳树,远景为起伏的山岗,近景为小道,格调明朗而欢快,辽地草原气息浓郁,是夏季草原上"出牧"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我个人认为,整个博物馆内这幅壁画《颂经图》(907~1125)(下图)是最靓眼的。壁画出土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日台乡宝山村辽墓,壁画绘于石室北壁。画面中心一贵妇端坐椅上,贵妇云鬓抱面,佩金钗,红色抹胸,外罩红宽袖袍,手持一长杆佛尘,前置长案,上放经卷,案前立一只红嘴鹦鹉。就是这只鹦鹉揭示了玄机。</p> <p class="ql-block">因为有这个美丽的鹦鹉,让人知道这壁画描绘的是杨贵妃的故事。在《明皇杂录》里记载,杨贵妃养了一个鹦鹉,名字叫做雪衣娘,杨贵妃和唐明皇下棋,它一看杨贵妃要输了,马上扑棱翅膀,整个棋局就搅了。在唐朝之后300年契丹人建立的辽代,有人把杨贵妃的形象画在了自己墓道的壁画上,而且画了她跟这只鹦鹉的故事,还写了一首诗作为题记,“雪衣丹嘴陇山禽,每受宫闱指教深,不向人前说凡语,声声皆是念经音。”说的就是这只来自于陇山的鹦鹉雪衣娘,它每天都聆听来自宫里的杨贵妃对她的教导,教导她念经,所以它才不会跟人聊那些属于人间的话题,声声皆是念经音。历史在这一刻交汇了中原和塞北,美人和鹦鹉,时间流转,文化不可磨灭,中华文明就这样不断传承。</p> <p class="ql-block">寄锦图(下图),辽(907~1125),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日台乡宝山村辽墓,壁画位于石室南壁。画面交错排开七人,中央一贵妇、梳蝶形双鬟髻,满插金饰。贵妇前侧侍立童仆、女侍各一,男童前置挑担,内有包裹、孟盒。侍女右手握一卷锦帛。贵妇身后四人,均为女侍,衣饰华美,前二人捧笔、砚及包裹,后二人端椅、盒。背景为丛竹、芭蕉、苍柏。画面景色秀丽,人物明艳。</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燃灯侍女、仙鹤水草,辽(907~1125),河北宣化辽张匡正墓,壁画绘于后室西壁。画面由三部分组成,左侧向灯中添油的侍女,头梳高髻,身穿白色袄、黄色百褶裙,立于灯架旁;中部为窗和经案;右侧绘仙鹤、红花和芦苇等水草。</p> <p class="ql-block">乐舞图(下图),辽(907~1125),河北宣化辽张匡正墓,壁画绘于前室西壁。描绘了七人乐队和一个舞者组成的散乐场面。画面分为前后两排,前排一人击腰鼓,一人舞蹈,后排人物则分别演奏大鼓、拍板、觱篥、横笛、笙,琵琶等乐器。</p> <p class="ql-block">伎乐图(下图),辽(907~1125),通辽市库伦旗奈林稿苏木前勿力布格村辽墓,壁画绘于墓门门额处。画中共有五人,均梳蝶形双鬟髻,双鬓抱面,钗饰描金,五人中有人挥袖起舞,有人吹、弹乐曲。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辽乐舞的热闹欢庆的场面。看来乐舞是古人最常见的享受,就像现在人人都拿着手机看视频一样。</p> <p class="ql-block">侍女图(下图),辽(907~1125),通辽市库伦旗奈林稿苏木前勿力布格村辽墓,壁画绘于天井北壁。图中四侍女,左起第一人,左手持一铜镜,右手抚镜;第二人手拿奁盒;第三人,头戴圆顶小帽,穿绿色长衫;第四人梳高髻,双手捧一包裹。四个美女个个圆润秀美。</p> <p class="ql-block">侍女图(下图),辽(907~1125),赤峰市巴林左旗北山辽墓,壁画绘于墓室东壁。画面有三人,皆身着长袍,腰系长带于腹部绾花结。左起第一人双手捧唾盂;第二人手捧浣巾;第三人双手捧妆盒。</p> <p class="ql-block">不同的画师画出来的人物形象就是不一样,同样是侍女,这些女仆就显得五大三粗的,村妇一般。女仆侍奉图(下图),辽(907~1125),赤峰市巴林左旗富河镇富河沟村哈拉海场辽墓,绘于天井西壁。画中共绘七人,皆侍女打扮。一人手托白色茶盏;一人抱一白色瓶:一人头顶漆盘,左手扶盘沿;一人抱敞口罐;一人头梳包髻;一人面部从口下被挡住:一人髡发。</p> <p class="ql-block">迦陵频伽(下图),辽(907~1125),赤峰市巴林左旗官太沟辽墓,其象人首鸟身,头梳发髻,脸型丰腴,手持笛,做飞翔状。</p> <p class="ql-block">下面的四幅《四季山水图》,辽(907~1125)内蒙古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辽庆陵出土。壁画在《北国丹青》专题展中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一进门就看见。</p><p class="ql-block">下图《秋》描绘山野间,树木已染上各种颜色,落叶松仅见枝干。山间和溪边有鹿和野猪在相互追逐。天空中大雁正结队飞向南方。</p> <p class="ql-block">下图《夏》描绘夏季山花烂漫景象。以三株盛开的牡丹花为主,多种野花竞相争艳。山中群鹿散布,形态各异。又有野猪行走于山野之中。</p> <p class="ql-block">下图《春》描绘春季满山杏花盛开,山谷中溪水潺潺,水中有天鹅和野鸭等水禽凫游嬉戏。溪旁柳树丛生,蒲公英怒放,天空中大雁结队向北方飞去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下图《冬》描绘山野间树木大部分已落叶,惟有樟子松,依然挺立苍翠。山谷中溪水也已结冰、溪边草木一派枯黄,鹿群觅食或伫立山坡,野猪伏藏于溪边草丛之中。</p> <p class="ql-block">最后来看看美轮美奂的双凤双狮刺绣方巾(辽907~1125),赤峰博物院藏。保存千年的方巾上有双凤衔枝,下有双狮口吐祥云,四角织有绿色缠枝,四边牡丹环绕,精美无比啊!</p> <p class="ql-block">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国于1005年签订的和约,核心内容包括兄弟相称、岁币支付和边界划定,其历史意义体现在维持百年和平与促进民族融合两大维度。‌宋辽结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开启中国历史上首个以平等外交关系为基础的和约。‌‌‌北宋每年向辽支付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通过雄州边境据点交割。‌‌‌以白沟河为界,辽国归还遂城、瀛州、莫州等战略要地,双方停止军事对峙。‌‌‌边境开设榷场(官方互市),允许民间贸易往来。‌‌</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面对澶渊之盟的注解非常简要(下图),你别说,简要说明还是动了点小脑筋的。让人觉得辽赢了,宋朝吃亏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榷场的沙盘模拟,千年前的贸易商场。</p> <p class="ql-block">架鹰木俑,辽(907年﹣1125年)。</p> <p class="ql-block">牵犬木俑,辽(907年﹣1125年)。</p> <p class="ql-block">柏木浮雕贵妇像,辽(907年﹣1125年),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辽耶律弘本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母子马型金牌,汉(前206年﹣220年),</p> <p class="ql-block">瑞兽联珠纹金牌(下图),南北朝(420年﹣589年)赤峰博物院藏。<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可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东西,放大了看,非常精美!</span></p> <p class="ql-block">琥珀雕花法器,辽(907年﹣1125年)。</p> <p class="ql-block">琥珀饰件,辽(907年﹣1125年)。</p> <p class="ql-block">银鎏金盖罐,辽(907年﹣1125年),2003年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龙形铜饰件,辽(907年﹣1125年)。</p> <p class="ql-block">双龙祥云纹铜镜,辽(907年﹣1125年)。</p> <p class="ql-block">“家国永安”铜钱,辽(907-1125年)。</p> <p class="ql-block">青白玉石雕卧狮,辽(907年﹣1125年),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白釉剔蕉叶缠枝花纹温碗执壶,辽(907年﹣1125年),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金厂沟梁镇姚家沟耶律元宁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雕龙建筑石构件,辽(907年﹣1125年)。</p> <p class="ql-block">蛇缠着龟的玄武石构建,辽(907—1125)</p> <p class="ql-block">"大德四年"铭六面体铜权,元代,这件铜权是元代官方颁布的标准衡器,用于市场交易、税收征收等经济活动,以加强中央对全国经济的控制,促进跨区域贸易和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大德四年"铭文反映了元朝在语言文字政策上的多元包容,是经济相互依存,文化交流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通过辽代历史文化博物馆的游览我们了解了契丹人的起源、成长、建立政权直至消亡的发展历程,以及辽政权通过"因俗而治""四时捺钵""五京之制"等一系列制度的实行,不断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博物馆里面的这些展品还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共同孕育出的艺术杰作,是文化交流、民族融合进程的历史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