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16致知班第一封家书《担当之路上的修炼》

嫒鸿

<p class="ql-block">第59期致知班第1封家书</p><p class="ql-block">姓名:李爱凤</p><p class="ql-block">地区:西安</p><p class="ql-block">时间: 2025年7月16日</p><p class="ql-block">主题:《担当之路上的修炼》</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博仁导师,大爱付出的志愿者家人们,优秀的59期致知班23小组的家人们:</p><p class="ql-block">大家当下好!</p><p class="ql-block">我是李爱凤,来自“万里长江,美在荆江”的湖北荆州,现扎根于十三朝古都西安。</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在致良知平台学习快一年了,回首往昔,从诚意班一路走来,曾一起结伴同行的伙伴在前行中不断离场,从始至终一起携手走进致知班的家人,竟只剩利芳老师。内心其实是有很多遗憾的,从诚意班到格物班,我一直在担当自愿者的路上去体验,从一开始的新奇到后来的疲惫,其中,有对伙伴离开的遗憾也有自己无力挽回的伤感。</p><p class="ql-block">最开始在诚意班担当爱心自愿者,那时我们组的自愿者老师甚至爱心助理都非常的积极优秀,说是担当,其实更多的只是跟着他们学习如何去做担当,再去群里互动践行,当时的自己,不过也只是图个新鲜而已,没有责任和压力的包袱。到正心班学习后,受组长玉春老师邀请,我开始在小组里担当组长助理,那时的我常常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心情去群里点评功课并互动,并没有对组里成员负责的意识。后来,在一次小组定期学习交流会议结束后,组长感召我们组的家人去做自愿者,当我看到招募信息的那一刻,内心升起了想要挑战自己的想法,经过一天的思考,我终于突破心中的犹豫和纠结报名了61期诚意班的自愿者。犹记得在一次志愿者培训会议上有位老师讲了一个关于无我付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在一个风雨肆虐的夜晚,您驾车驶向家中,途经一个公交车站,看见三个人正在等待公交。一个是病情紧急,急需送往医院的病人;一个是曾救过您生命的医生,至今您还未找到机会回报;最后是一个让您心动不已的女孩,与她相遇让您坚信这是一见钟情。然而,您的车只能搭载一人。面对这样的选择,您该如何决断?</p><p class="ql-block">首先,考虑到病人的状况,如果不立即送往医院,他可能无法度过这个夜晚。医生的恩情您早已铭记于心,一直在寻找报答的机会,今天终于有机会偿还,而且您也不确定下次何时能再见到他。至于那位女孩,虽然您对她有好感,但是错过今天可能就再无机会。然而,如果选择带她离开,您可能会被认为忘恩负义,见死不救。</p><p class="ql-block">因此,您可以请医生驾车送病人前往医院,这样既救了病人的生命,也了却了您的心事。而您则可以留下来陪伴那位女孩,一同步行回家,也许这样能让您们之间的关系有所进展。</p><p class="ql-block">故事到这里结束,老师继续讲到,从您选择下车的那刻开始,车上便再无“我”,这就是无我利他去付出。听完这个故事,我的内心很受启发,我知道自己有很多私欲,能否真的做到无我付出去利他,我不确定,但我想尽力而为。</p><p class="ql-block">在接下来的自愿者担当过程中,从一开始组建团队到成立小组后每天去支持家人学习成长再到最后助力升班,这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卡点和困难,一开始我们小组有三个组长,学组因为不擅长于点评互动,于是把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留给了我和审组,刚进入学习状态的第三天审组就遇到了生活上的卡点,一个礼拜后便退出了自愿者担当,从此我开始每天在我有限的能力范围内,绞尽脑汁去群里点评互动,到最后我感觉我实在不知道怎么点评了,我和学组便商量着开始发展组长助理,有了助理的助力,我们的工作开始变得轻松些了,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时候没有去给到组员们及时的鼓励和赋能。终于坚持到了最后的升班,虽然极力支持家人们继续学习,但明显感觉到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最后的结果并不尽人意,升班人数刚过半,很多家人终究无缘再继续前行。我后来反思了其间的一些经过,在这次担当过程中,我和组长都做到了尽心尽力,甚至因为投入时间太多,遭到了家里人的不理解和反对,但我们自身都还不够强大,也没能突破各自的卡点去与学员链接。所以在这一期担当后,我决定暂时不再担当,先向下扎根再向上伸长。</p><p class="ql-block">到了格物班,学委孙俏老师邀请我继续出来担当组长,我拒绝了,但那个曾经“无我的故事”始终在我心中萦绕,一旦踏上担当志愿者的道路上,那句“我来”就是没办法轻易忽视的存在,所以我还是选择了担当学组助理,没想到后面阴错阳差地,我又成了检组,在这次的担当中,我们组长参照其它小组的经验,制定了轮值安排,在各轮值小组组长及成员的支持下,我们的担当还算轻松。组长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我们的审组周霞老师总是早早安排每周的周末分享,学组崔漾老师总能在关键时刻解决我们遇到的困难和卡点,在这样一个组合下,我的心态不再那么紧绷,崔漾老师时常与我沟通,让我放轻松,快乐担当。但当第一个放弃学习的杨翠华老师出现后,陆续出现了一些老师中途放弃学习,有每天最早提交功课的段慧君老师,有因为职称考试而不得不放弃的徐今老师,有总是需要催交功课经常联系不上的彭蕾舟老师,临近毕业就连贡献优秀功课最多的李玲老师也退出了学习,还有能量爆棚的马少燕老师也在收集第三封家书的时候决定把格物班学习完后不再升班,我和崔漾老师还有轮值组长试过与这些老师沟通,甚至我们还请了学委孙俏老师助力,最后,除了彭蕾舟老师的不确定性,其它老师最终都是很坚决地按照自己的节奏退出学习。格物班的学习结束,到最后升班的时候,还是只有不到一半的老师顺利升班。其实对于升班结果和荣誉我并不在乎,我在乎的是那每日以文字方式交流的隔空情谊,我总希望我们可以一直这样结伴同行,走得远些更远些。我最伤感的是自己尽力也没能挽留的遗憾,当看着一个个决心退出的老师真的不再在小组群里发功课,不再打卡,我知道我们终究没能留得住她们,我的心情一度非常沮丧,还是崔漾老师及时给予我支持,让我不再执着于自己的必须做到,我才慢慢放下,真的做到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p><p class="ql-block">致知班学习已经开始,这次,我真的打算休息休息,尽情享受着不用下午2:00前提交功课的自由,不用时刻记挂着下午6:30哪位老师还没有提交功课,不用再等着发优秀功课到组委群里,也不用再在下午6:00-7:00点盯着手机随时准备评选优秀功课制作奖状,还有后面的周末语音分享的沟通,家书的铺排和升班的揪心。然而,当第一天学习结束后,海丽老师在小组里发了一句谁帮忙制作奖状时,我的“我来”又随手奔了出来,于是,我又成了组长助理。</p><p class="ql-block">李爱凤敬上</p><p class="ql-block">2025.7.1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