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亡盛衰三百年的双黄寺(十一)

铁轮 (王军)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 双黄寺的浮世尘缘</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在1945年抗战结束前,梁思成就汇编了《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文物目录》,提醒盟军和我军轰战时,对文物予以侍护,目录中第五卷•北平及近郊,就包括了东西黄寺:"…249.东黄寺-清顺治间建,安定门外一英里半;250.西黄寺-清初建,有白玉石塔,安定门外一英里半东黄寺之西。"</p><p class="ql-block"> 要求双黄寺在保护之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9年编辑的《全国建筑文物简目》中,东西黄寺虽被损不堪,但仍在保护条目之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p><p class="ql-block"> 德胜门外黄寺兵营被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接管。为军事上的需要,部队越过黄寺大街,将东西黄寺以及寺院北至三环路一带地区,划入了部队辖区。</p><p class="ql-block"> 清静化城塔院置于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下,归文化教育委员会接收辖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报道,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外闻名的爱国高僧能海法师,1950年9月,专程送札萨喇嘛回京,先住北海菩提学会,旋迁西黄寺(清静化城塔院)。该寺例办摩尼法会,已中断六年,师助三百元,令其恢复。并应请在居士林讲《金刚经》,为解放后首次法会,听众踊跃欢喜。</p><p class="ql-block"> 据说中国佛教协会在清静化城塔院内设北京办事处,用于接待外宾和进行宗教活动‌。到1958年塔院直属于中国统战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住在黄寺兵营(含原西黄寺和东黄寺)的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改为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1954年4月,改为华北军区炮兵部。1955年4月,成为北京军区炮兵部;1955年7月改为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1959年5月改为北京军区炮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2年北京军区炮兵搬出城外后,炮兵大院(原黄寺兵营和西黄寺东黄寺)给了总政治部,成为总政大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原西黄寺(未含清静化城塔院)地址,成为总政的黄寺大街9号院。寺内建筑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被拆光。</p><p class="ql-block"> 原东黄寺地址,在二十一世纪初修鼓楼外大街(中轴路)后,成为总政的黄寺大街甲3号院、安华西里二区、龙德行大厦等及中轴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来的东黄寺,其主体殿堂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被拆毁,其殿堂的金丝楠木,据说被用于人民大会堂的壁画木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静化城塔院在1952年时,由政府对院内进行了简单的修缮,在塔后原来的慧香阁(原阁于抗战时炸毁)台基上,建成了一栋单层仿古建筑,供维修工人居住。(2008年8月复建慧香阁,两层共计房屋五十间 一层有“藏经殿”等;二层为班禅行宫“光明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后,中央民族学院将清净化城塔院作为修养住所。中央民族学院成立于1951年(现为中央民族大学),由于该院成立之初,房屋短缺,因此,该院的教士、老师和家属,占据了国子监的特54号,以及雍和宫里的一部分殿堂和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院。他们在原慧香阁平房后面,再建了几排平房以为居所,同时也占据了前院部分殿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革时,清静化城塔院也未能幸免,成为红卫兵批斗和武斗的战场,院内天王殿里的“四大天王"塑像及大雄宝殿中的"西方三圣"塑像被毁。</p><p class="ql-block"> 1976年文革结束,一位名叫金洛丹的满族人,在落实政策后,被政府有关部门安排,住进东跨院的平房,负责看管清静化城塔院。在民国时期,金洛丹其父曾位居"护国寺"总管。解放前后,金洛丹继其父位,负责掌管该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7年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率人驻进清静化城塔院,筹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中央民族学院的教职工全部搬离塔院。一年后,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正式建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静化城塔院于2006年再次重修后,新增建了山门,殿堂外布局有所改动。</p><p class="ql-block"> 修缮后的清静化城塔院,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划归为中央统战部管理。崭新的清静化城塔院,改成了西黄寺博物馆,山门挂匾对外称作"西黄寺"开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多少有点偷梁换柱之嫌,好像应该叫"西黄寺遗址寺院",或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那样,直接叫"清净化城塔院",更为妥贴一些,不至于让人们混淆。</p><p class="ql-block"> 清净化城塔院屡遭磨难得以幸存,有人戏称,原西黄寺是从"汇宗梵宇"拓建的阳宅,供活人居住用的,后来的人把殿堂拆了,在此盖楼房居住,倒也相安无事。而"清静化城塔院"是班禅六世安葬祭祀之地,是死人住的阴宅,所以无人敢抢占这块地盘,故得以保留下来了。细琢磨一下,也是有点道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说东黄寺大雄宝殿在京城中轴线上。找到上世纪四十年代舫空拍摄的北京中轴线照片和地图,对照查看,东黄寺大雄宝殿确实在中轴向北延长线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年代修中轴路,其路中心恰是原来东黄寺大雄宝殿的位置。不知当年修建东黄寺时,是偶然巧合,还是特意为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代皇室完颜氏后裔、清代曾任两江总督的麟庆,在其所著的《鸿雪因缘图记》中,对西黄寺附近的地理环境作了大致的描述,"在西黄寺的大门前,曾有一条东西流向的小河,河水清清,微波粼粼。正对西黄寺的大门,有一座小石桥横跨河面,与其他道路相连。西黄寺的主体建筑包括两部分,即汇宗梵宇和清净化城塔院"。其图画名为[赐荧来象],即为西黄寺外景。</p> <p class="ql-block">清代黄寺外街道的马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网友发布消息,从上世纪初外国人绘制的地图和照片上,双黄寺山门外原来有小河和石桥,证实了清代官员麟庆的描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00年八国联军绘制的北京城郊图中,发现在双黄寺的南边绘有多座小桥标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3年法国工程师普意雅Georges Bouillard 绘制的《北京城郊地图》,在双黄寺南边绘有三个小桥的标识,分别对应通往东黄寺、西黄寺、清净化城塔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02年-1903年摄制的"喇嘛庙前歇息"的照片中,东黄寺山门前确有石桥的存在,包括悬挂经幡的嘛呢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旅游者称,在外蒙古游览时,发现还有一座都罡殿存在于世。</p><p class="ql-block"> 从史料中查阅到,雍正五年(1727),雍正皇帝下旨建了两座寺院:内蒙古多伦的"善因寺"和外蒙古库伦(今乌兰巴托)的"庆宁寺"。将善因寺赐予三世章嘉活佛,将庆宁寺赐与蒙古哲布尊丹巴二世,同时安放哲布尊丹巴一世的舍利。</p><p class="ql-block"> 庆宁寺与善因寺同年同月同日下旨开工,雍正九年(1731)善因寺工程告竣,庆宁寺晚至乾隆元年(1736)才建成。这两座寺院的设计者都是“样式雷”第二代传人雷金玉,连图纸都是一模一样,其主殿都罡殿也是仿造西黄寺方楼所修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善因寺都罡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善因寺的都罡殿于文革中被拆毁。这是文革前留下的都纲殿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善因寺当年的建筑宏伟壮观,包括两座钟鼓楼、一座清碑亭、一座汉碑亭,以及两重正殿和前殿。前殿为楼,共有八十一间房间。此外,还有雍正皇帝的行宫、五处官仓和三处活佛仓。</p><p class="ql-block"> 恢弘的巨寺,现在仅剩被埋没在民房中的一门、一殿、一对楼、几座佛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外蒙古庆宁寺的都罡殿完整保存下来。如今,人们去外蒙古旅游,能得以见识,当年的西黄寺达赖喇嘛方楼的风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京西黄寺的都罡殿,早已湮没于风尘之中,我们只能从照片上见到它的身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西相依的双黄寺,留给我们的,是那沉甸甸的思绪,还有那满满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佛曰:缘起缘灭,落花归尘,皆是因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