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找到你的位置》分享!

断物舍事离人(罗心呈)

<p class="ql-block">(罗心呈•罗寿能)《至善书院•健康•家庭•事业》第472采《在世界上找到你的位置》</p><p class="ql-block">1.人生三“位”:德不配位(德高望重,位不配德,知位明德,厚德载物)、位高权重(争权夺利,权倾天下,权衡利弊,任重道远)和篡位夺权(造假篡改,争名夺利,权高震位,知权明位)。</p><p class="ql-block">(1)人生第一“位”:德不配位。</p><p class="ql-block"> 何谓德不配位?“德不配位”</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意指如若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与自己的地位不相匹配时,难以驾驭自己位子上权力、责任,最终都将引发灾祸殃害;如若一个人得到、拥有的财富与个人的能力、才华、德行、智慧不相匹配时,必然容易挥霍无度、贪婪无限、管理不善而失去财富,这不正是古人所言的“九五之位自是九五之尊,千金财富必是千金人物”吗?比如一个人如若“德不配位,人不配财”,而且又不勤学苦练、修身齐家、修行诚意、修心正心,就会走上投机取巧、损人利己、不择手段的阴谋诡计、歪门邪道之路。短时间来看,确实是“风光无限”、“志得意满”,甚至是“权倾天下”。但这种建在沙滩上的“家庭、工作、事业、生活”,只要海水一涨潮,就会“灰飞烟灭”了。</p><p class="ql-block"> 所有因自己的“能力、才华、德行、智慧”不足而获得、拥有的地位、财富、名利都会因“不配之位,不义之财”而走向人去楼空,人走茶凉,过眼烟云,自取灭亡的。“德不配位,人不配财”用现在的话来讲即是德簿、智小、力弱、无能、才浅、智低、无慧者,还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自不量力、拼死拼活地追求高位、厚禄、功名、大事、重任,即使暂时得到、拥有了,也仅仅是“昙花一现”、“转眼即逝”,这不正是古人所云的“厚德方可载物,德不配位必有殃失;无德无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祸?不更是佛家所言的“因果不可改,智慧不可赐,真法不可传,无缘不可渡,众生皆苦,唯有自渡”吗?</p><p class="ql-block">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就是“心种善因”吗?纵观历史,佛祖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语“天雨虽宽,但从不润无根之草;道法虽广,也只渡向善之人”。六祖慧能所讲的“善恶如同秤砣坠,轻重自有量时分”,不正是“果报不虚”吗?《三世因果经》所语的“欲知到世果,今生作者是;欲知来世因,今生受者是”,这不就是“因果轮回”吗?《法句经》还说“恶念似滚汤泼雪,善心如暗室添灯”,这不就是“因果”的终极真相“生命有生死,因果定乾坤”吗?</p><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曾说“你想控制的,反而控制了你,你若放下,全世界都是你的;你来,我看见人群中的你,你去,我看见你在人群中”,人要学会“转念”,这不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吗?太多的人都想要“心想事成”的果,甚至是“想入非非,执迷不悟”了,但是就是不在“因”上下苦功夫、笨办法。“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这不就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吗?再说了“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世间万事万物不都是因缘而和合齐生吗?“因缘和合”是靠自己历经沧桑、艰难险阻、千辛万苦、千疮百孔、千刀万剐后觉醒觉悟,修心养性,明心见性修来的,这不正说明了“因果律是宇宙间永恒不变的规律”吗?不是更说明了“医不叩门,师不顺路,法不贱卖,道不轻传”,仍然是智慧不可赐的核心所吗?最后依然要回到“让草成草,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路成路,让道成道,从此山水一程,再不相逢,井水不犯河水,河水不犯井水”,这不正是佛家所说的“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吗?不更是道家所言的“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吗?</p><p class="ql-block">(2)人生第二“位”:位高权重。</p><p class="ql-block"> 何谓位高权重?“位高权重”指地位尊贵且拥有极丈的权力,对重要事务有决定性影响,通常用于形容政府高级官员、企业高管等掌握重大决策权的角色,即俗话说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p><p class="ql-block"> 现在不是有一句话叫“位高权重责任轻,钱多事少离家近”,这可能吗?如若真是这样子,这个社会也是一个“变态”社会了,又怎么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呢?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如若要发展、进步、创新,必须具备“价值均衡”的运行法则,那什么是“价值均衡”法则呢?就是一个人的得到、拥有的“物事人”,与其的“能力、才华、德行、智慧”是相匹配的,否则就会出现“德不配位,人不配财”的“怪现象”了。就是那种靠投机取巧、损人利己、不择手段的阴谋诡计、歪门邪道,这种“歪风邪气”一旦盛行起来,这不就是成为了古人所言的“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男不男,女不女,人不人,鬼不鬼”的妖魔鬼怪、群魔乱舞社会了吗?这就不仅仅是民不聊生,尸横遍野了,甚至是痛不欲生、人间地狱了。</p><p class="ql-block"> 南宋诗人陆游在《病起书怀》中云:“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意思是病体已经虚弱消瘦了,以致于头上的纱帽都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民忧国之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希望天地神灵护佑国家社稷,北方老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王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大好河山;诸葛孔明的鞠躬尽瘁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依然万古流芳,深夜辗转反侧难眠,还是挑灯夜读、细细品读吧,这不正是《出师表》所言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吗?</p><p class="ql-block">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物事人”的得到、拥有都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无非是太多的人只是“见利忘义,见钱眼开,见色起意,见财起意”,却往往忘不了这些“代价”自己是否能够扛得住,甚至是熬得过去,更有甚者丧心病狂、走火入魔到了“死无葬身之地”与“遗臭万年”的地步了。这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人只要到一百,什么“乌龟王八”都有了。但无论怎么去为人处世,怎么去自欺欺人,最终的下场都是“自作自受,罪有应得”,这不正是古人所言的“小人唯利是图,君子光明磊落,君王利民天下”吗?</p><p class="ql-block">(3)人生第三“位”:篡位夺权。</p><p class="ql-block"> 何谓篡位夺权?“篡位夺权”指臣子通过非法手段夺取君主的位置及统治权。</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求权如采玉,不登昆仑不知寒;争权似弈棋,一子错落盘输;用权若烹鲜,火候半寸定生死;固权如筑城,根基不牢地动摇;分权似撤网,收放之间见乾坤;夺权如饮䆪,甘苦自知;让权若蜕茧,舍皮囊方得重生;衡权如走索,半步踏错坠深渊;驭权若驯虎,柔肠须裹铁骨;弃权如落叶,归根方得始终。”,字字如刃,句句似火,灼照人心幽微,方知权力非刀剑,实乃流淌在血脉中的天地之杀气,这不正是古人所云的“无权、有权、知权、明权、善权、弃权者,必有大成,功成身退,急流勇退,全身而退”吗?</p><p class="ql-block"> 《权经》曰:“富不敌权焉,穷以权贵焉。无欲人得,无心难获,无术弗成。携为上,功次之。揣为上,事次之。权乃人授,授为大焉。”,意指权力与贫富无关,再有钱的人也抗不过有权之人,穷人一旦有了权力,自然就贵人一等;对权力没有欲望的人是不会得到权力的,不用心追求权力的人也是难于获得权力的,追求权力而缺乏方法也是途劳无功的;权力从何而来?上司提掺为上策,立功受奖是次策;揣摩上司心思是上策,帮领导办事是次策;千万要记住,权力只能来自司的授予,愿意授予你权力才是“权谋”的核心所在。</p><p class="ql-block"> 《权经》云:“权乃利也,不争弗占。权乃主也,不取弗安。权乃恃也,不依弗久。愚不与智争也,弱不与强斗也,长不与少绝也。明争为下,暗争为上。进求为下,退求为上。”,意指权力是什么?权力就是利益,不争即不会占有;权力即是主导权,不争取则不得安宁;权力即是靠山,失去靠山则不能长久;愚昧之人,就不要与聪明人去争权夺利;实力弱之人则不要与实力强的人角逐;年纪大的人则不要断了年轻人前进之路;要争取权力,公开争夺是下策,暗渡陈仓争夺是上策;毛遂自荐争是下策,以退为进争取才是上策。</p><p class="ql-block"> 《权经》说:“权惟用,不为大也。权为实,不为名也。权为恒,不为时也。君子谋公,小人谋私。威源于明也,信源于诚也,功源于和也。”,意思是权力要管用,不在于大;重要的是有实权,而不是图虚名;权力还得持久,而不是只能用一时,君子用权力是为公事谋划,小人用权力是为了自己捞好处;权力的威严源于光明正大,权力的信任源于诚实,权力的效用源于上下和睦和谐。</p><p class="ql-block"> 《权经》语:“得之难,失之易也,权也。困则奋,顺则怠,人也。制敌以严,驭众以慈。成事勿矫,败事勿心蹶。努单害权,性烈祸身。权重当守,权轻当舍。”,说的是权力这个东西,得到难上加难,失去却易如反掌。处于困难境地,就会发奋图强;日子顺风顺水则容易懈怠坍塌,这也是人之常情,掌权者一定要时时刻刻警惕这种趋势。要巩固权力,对敌人要心狠手辣,毫不留情,对于普罗大众一定要仁义道德,慈悲为怀,以获得百姓的拥护爱戴;事情做成了,也不要骄傲放纵;事情没有做成,也不要灰心丧气;势力单薄时,权力就会被削弱;性格一冲动,就容易惹祸上身;重要的权力,要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无关紧要的权力,可以下放给别人。</p><p class="ql-block"> 《权经》言:“愚不分权也,智不尽占也。权予能者,其身不倦。权予忠者,其业不毁。权予善者,其名不损。安莫待,危即行。贵勿吝,败不拘。事变人变也。”,把所有的权力都抓在自己手上的统治者,是愚蠢之人,有智慧的掌权者不会大权独揽,而且懂得放权弃权;把权力授予能干者,领导则不会累得半死;把权力授予忠诚可靠者,权力的基业则会长青;把权力授予善良者,领导的名声则不衰反增;风平浪静时,不要消极等待,更不要安逸享受;碰到危机四伏,要当机立断、立即行动;富贵了,不要吝啬小气;落魄时,也不要拘泥,怨声载道;事情如若变化无常,人的思想行为也要与时俱进,随机应变。</p><p class="ql-block"> 《权经》说:“上不仁,下乃夺。下不义,上乃失。做伪者奸,送自己功者忠。惑上者险,纵下者愚。乏力勿为,少智莫与。助善不助恶,夺权亦夺心。”,是指古往今来,夺权则须发动政变,掌权者失去仁义,下属则会夺取权力;下属不讲信义道义,掌权者也会失去权力;喜欢讲谎言者必定是奸佞之徒,有功不居傲者一定是忠臣;爱欺上瞒下者必然危机四伏,纵容包庇下属错误过失者必然是鼠目寸光、愚蠢至极;力量不足时,不要轻举妄动;智慧不够时,不要参与争权夺利;碰到争权夺利之事,要分清善与恶,可以帮助善良的,但不要成为恶人的爪牙,更不要给恶人抓住把柄;夺权争利的核心,其实是在争夺人心。</p><p class="ql-block"> 《权经》语:“君子不仕也,士子莫适也。以权惑人,取之非祥。以权弄人,得之乃伤。以权欺人,信之就祸。危权固辞,虚权弗受。上权勿侵,下权莫扰。规不可破。”,意思是道德感太强的君子最好不要去当官,有志于学的读书人也不一定适应官场游戏;欺上瞒下的权力,取得了也不一定是好事;玩弄人的权术,得到了也会伤害到自己;欺压人的权力,随之而来就是惹祸上身;摇摇欲坠的权力,一定要推辞不受;有名无实的任命,不如明哲保身;上级的权力不要去越权,下属的权力不要过多干涉,上下级的权力游戏规则要默守成规,不可以轻易打破的。</p><p class="ql-block"> 《权经》云:“盛则衰也,极则没也。君子让权,小人让命。权不束君子,祸不警小人。上疑之,下释之。下不制,上必谋。上下可让,荣辱可以易。”,意指权力到达鼎盛时,就面临着衰败;权力一旦用尽,必然会被灭亡;在权力由盛转衰的关键时刻,君子宁可让出权力,全身而退;小人总是不愿意放权、弃权,因此丢了性命;权力是约束不了君子的,所以君子可以选择让权保身;灾难祸患也警示不了小人,因此小人依旧会死在贪权的道上;上级如若产生了怀疑,下属一定要及时去解释清楚;下属不服从管束,上司一定会想办法除掉下属;上级与下级都是可以转换的,荣耀与侮辱也是会相互变化的。</p><p class="ql-block"> 以权相交,权移人走;以利相交,利尽人无;以钱相交,钱无人散;以情相交,情深似海;以义相交,义不容辞;以仁相交,仁人志士;以德相交,以德报怨;以道相交,顺其自然,这不正是古人所云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