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霄龍</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4252481</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头城里记昔事,古韵犹存百岁长。”在深圳工作期间,适逢深圳发小同学夫妇邀请我和夫人,一同游览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南头古城。</p><p class="ql-block">那是2020年元月初的一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树梢,我和夫人就启程前往南投古城和发小同学见面。</p><p class="ql-block">南头古城,又称“新安故城”,古城内保存有纪念文天祥的信国公文氏祠、县衙、东莞会馆、南城门洞、报德祠等历史遗址和建筑。</p> <p class="ql-block">据悉,现存的南头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万历元年设新安县,南头古城就是县衙所在。清代,南头古城经历了迁海与复界,见证了割让香港的屈辱历史。</p><p class="ql-block">来到南投古城的南门,但见南门匾额,<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清代知县靳文谟题写的</span>“岭南重镇”四个大字刚劲有力。<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门</span>宛如历经沧桑的老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默默的守护着古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门墙面历经岁月洗礼,呈现出独特的斑驳质感。</span></p> <p class="ql-block">从南门进入,我们沿着古城南北主干道前行,来到信国公文氏祠参观,这是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修的,是南头古城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p><p class="ql-block">为纪念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而建的信国公文氏祠,展现了深厚的爱国精神与家族传承。 祠堂常年举办《天地正气》展览,文氏后裔在此举行祭祖仪式。</p> <p class="ql-block">信国公文氏祠,由文天祥之弟文璧后裔重修。门额石匾刻楷书阳文“信国公文氏祠”,两侧镌刻文天祥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p><p class="ql-block">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过零丁洋,写下了这篇著名的诗。<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衷心将永垂史册。</span></p> <p class="ql-block">从信国公文氏祠出来继续前行,就来到南头古城的新安县衙参观。这是明清时期新安县的行政中心,现为深圳重要的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新安县衙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由东莞知县董裕卜基、新安知县吴大训营建。</p><p class="ql-block">作为明清两朝新安县的行政管理机关,其管辖范围之大令我惊讶,包括今深圳市大部分地区及中国香港全区,直至1911年清朝统治结束。</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南头古城的石板路上,每一步都踏着岁月的回响。从新安县衙出来,就来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山南街81号的</span>东莞会馆,这是深圳市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会馆建筑,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p><p class="ql-block">该建筑坐西朝东,面阔三开间,通面阔12.13米,灰塑屋脊,琉璃瓦面,雕刻有鸟兽花卉图案。 </p> <p class="ql-block">东莞会馆,是清代东莞籍商人在南头古城的商业聚集地,它见证了深莞两地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会馆曾作为东莞商人的议事场所,后转型为非遗工坊,展示潮绣、广彩瓷盘等传统技艺。 </p> <p class="ql-block">信步古城街道,来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头古城中山东街94号的</span>“报德祠”参观,它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p><p class="ql-block">该建筑最初为纪念清康熙年间广东巡抚王来任和两广总督周有德而建,初称“巡抚祠”,<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改称“报德祠”。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老百姓,为封疆大吏歌功颂德的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我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他们因奏请清政府撤销“迁界令”,帮助原居民回迁并恢复新安县,这一政绩受到百姓感激。</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就来到香港南头同乡会,这是香港南头籍人士于2019年成立的社团组织,旨在促进深港文化交流,凝聚乡亲情感。</p><p class="ql-block">该组织在南头古城设有会所,通过展览、活动等形式展现深港历史渊源,并为香港青年提供文化体验和创业支持。 </p> <p class="ql-block">南头古城古建筑参观的最后一个景点,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头古城南门外东侧的</span>关帝庙,它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现存建筑为清代中期风格,是深圳市现存少数明代始建的宗教建筑遗存,现为南山区不可移动文物。</p><p class="ql-block">南头古城关帝庙,民国时期曾作为宝安县议会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南头古城主建筑参观完后,我们就漫步古城街道。古城内辟建9条街道,故得俗名“九街”。中山南街是“九街”之一,也是古城内直通古城南门的一条南北向大街,南起南门北抵中山东、西街,正对新安县衙遗址。</p><p class="ql-block">南头古城,一座被时光温柔以待的古城。在这里,你可以慢下来,聆听历史的低语,感受文化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南头古城街道,是一个汇聚众多美食与历史文化的绝佳去处。</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广式传统小吃很有名,令人垂涎欲滴。如猪脚姜与竹升面,手工竹升面筋道弹牙,搭配炖至软烂的猪脚姜,甜醋汁浓郁开胃。</p><p class="ql-block">烧腊与糖水,老字号烧腊店以街坊价格提供地道叉烧、烧鹅,搭配彬妈糖水的低糖腐竹鸡蛋等养生甜品。</p> <p class="ql-block">徜徉于南头古城街道,发小同学夫妇邀请我们在南头古城聚餐,菜还在上桌酒杯就端起来了,发小同学夫妇相聚,喜悦心情难以言表。</p><p class="ql-block">餐后我和发小同学在天桥合影,著名的深圳南山“春花天桥”隐约可见。</p> <p class="ql-block">“深圳南头存古堡,港湾文脉本源头。”走进南头古城,仿佛穿越千年时光,每一块青砖古瓦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头古城,自东晋咸和六年(331年)设置东官郡起,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是历代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也</span>是深圳特区成立前宝安县政府所在地,被誉为“深港历史文化之根”“粤东首府,是深圳城市的原点,南头古城承载见证了深圳中心的“迁移与回归”。</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谢谢观赏】</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