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百年前,广西桂林市全州蒋家的闺秀蒋朝渊降生;十年前,通晓五国语言的曾定之先生与我们暂别。</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31日,曾氏家族的子孙与满座高朋共聚,不为哀思,只为见证两颗星辰如何以百年光阴,在烽火、书卷与尘世间,写就的一部家族史诗,以及两位老人为子孙后辈树立的清廉家风。`</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曾子雁(老人的孙女)</p><p class="ql-block">欢迎大家来到《残荷的梦》---- 荷韵书香、清廉家风分享活动现场。在今天的活动开始之前,请大家欣赏由桂林市皮皮合唱团带来的小组唱《母亲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微笑》</p><p class="ql-block">作词:如瑞法师 / 冀楚忱</p><p class="ql-block"> 作曲:李寿全</p><p class="ql-block">演唱:桂林市皮皮合唱团</p><p class="ql-block">伴奏:大键音乐沙龙乐队</p> <p class="ql-block">今日我们以“残荷的梦”为主题,曾家五兄弟只因母亲留下的诗行里藏着这个家族最深的隐喻:“残枝败叶下的莲子,积聚着一生的精血”——请看,秋风中的残荷,正静待新生。曾氏五兄弟,将父母生前的一些文章、诗词和我们晚辈的纪念文章整理出来,结集出版了《残荷的梦》纪念文集并策划了这场活动,以此来纪念母亲和父亲。</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八十年前,当大家闺秀与寒门才子在破碎的山河中宣告要用爱情重建家园,此后,他们共同踏上了颠沛流离的征程。期间,他们的血脉化做五株萌发的新莲,历经数十载风雨,各自有了家小。看着日益壮大的曾氏家族,老父亲亲手撰写了“忠诚、正直、勤俭、善良”“互敬、互爱、互帮、互谅”的曾氏家训,又与母亲一同作出《家园颂》的歌词,由三子大键谱曲。下面有请曾氏五兄弟与各位贤眷共同演唱歌曲《家园颂》。</p> <p class="ql-block">作词:曾定之 蒋朝渊</p><p class="ql-block">作曲:曾大键</p><p class="ql-block">伴奏:大键音乐沙龙乐队</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母亲曾经说,她与父亲虽然一生衣食无忧,但并没有多少“物质遗产”。真正能够留给儿孙们的,也就是家风、家训、著述、手稿、家书、照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历史上但凡连绵数代兴旺的家族,精神文化层面(如家风、家训)的传承是不可或缺的。 今天,这本纪念文集《残荷的梦》能够顺利出版,与曾家后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下面有请文集的编者、大哥曾晓新致辞!</p> <p class="ql-block">大哥曾晓新致词,简单介绍了父母的生平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活动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大厦演视厅举行,到会的嘉宾达一百多人。</p> <p class="ql-block">父亲曾定之曾是抗战时国军笫五军苏联军事顾问的中校俄语翻译官。2015年俄罗斯电视台制作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节目时,曾专程来桂林采访父亲。</p> <p class="ql-block">桂林西山公园苏联军事顾问巴巴什金之墓。</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今天,我们共同目睹了一段饱含家国情怀的家族史诗。曾氏家族以"忠诚正直、勤俭善良"为训,将书香风骨与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让我们铭记:优良家风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愿这份精神火种永远照亮后辈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四子大军解读父母亲代表性诗作</p><p class="ql-block">主持人:父母亲一生搞外文翻译和科技情报,文学功底虽然不错,但是严谨有余而浪漫不足。每逢大事、喜事,父母亲总喜欢吟诗作赋,他们的诗作多属自娱自乐、从未正式发表。下面我们将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解读几首父母亲的诗作。</p> <p class="ql-block">《残荷的梦》秋风中的残荷,没有游人的喧哗,不再被蜂蝶骚扰。明月轻风也罢,风霜雨雪也罢,已是烟消云散。现在她要安安静静做她的梦。她曾是菩萨的宝座,人们心中最圣洁的花。至善至美的巅峰她领受过了,已然心满意足,没有半点失落。</p> <p class="ql-block">残败的荷叶,让人不忍凝视,但残枝败叶下的莲子与莲藕却积聚着她一生的精血,足够下一轮生命的重新崛起!她将化成新的泥土,护佑着她的莲子与莲藕,那是她魂牵梦绕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残荷的梦》</p><p class="ql-block">作词:蒋朝渊 作曲:曾大军</p><p class="ql-block">演唱:阮 红</p> <p class="ql-block">感谢歌手的演唱,曾家笫四代小孙孙上台献莲花。</p> <p class="ql-block">曾大军谈母亲诗作谱写的歌曲《残荷的梦》看到这斑驳墨迹,不禁想起母亲在自己的风烛残年却是另一种境界(诵读原诗节选)‘残败的荷叶让人不忍凝视,但残枝败叶下的莲子与莲藕,积聚着她一生的精血’。这何尝不是母亲在度过最艰难岁月时的独白?当粗糙的老茧覆盖了女中校花的纤指,她将傲骨藏进了诗行。后来,我们五兄弟一致提议,征得老母亲的许可,将这首《残荷的梦》作为了母亲的墓志铭。</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当我们决定以《残荷的梦》作为这场活动的主题曲,曾大军与歌手周锦珊老师联系,请她为这首《残荷的梦》谱曲并主唱,珊珊老师欣然应允。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能够欣赏到的这首《残荷的梦》。</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桂林本土原创歌手周锦珊老师演唱这首《残荷的梦》,且看一株残荷,如何用褶皱托起整个家族的春天!周锦珊演唱《残荷的梦》。</p> <p class="ql-block">作词:蒋朝渊</p><p class="ql-block">作曲:周锦珊并演唱</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太感人了!歌手刚才唱的,是母亲在秋风中的低语。当“它将化作新泥,护佑残枝败叶下的果实”旋律响起,这岂止是歌词?这是父母亲用生命写就的注释:“残荷化尘处,莲子正破土”!</p> <p class="ql-block">《桂林山水情》是一首以母亲的原作为基础,家人合作撰写的桂林山水诗。 2008 年春夏之交,四子大军拍摄了一组桂林山水照片,并处理成了水墨国画的风格,打算用这组照片参加摄影展。</p> <p class="ql-block">请母亲为每张照片题一句诗做为主题,母亲经过认真地推敲、斟酌,形成了本诗的基本结构,父亲做了些许修改与润色;最后成了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桂林山水自天成, 鬼斧神工慑人心, 水载轻舟泛柔波, 白云飘绕山色青。 渔歌一声竹梢动, 桑田万顷映峰林, 群山朝霞波光渺, 涛拍江舟夜归人。 疑是天公醉时笔, 浓墨淡彩溢诗情, 佳境自有神韵在, 古来诗话难传神。</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唐诗宋词是母亲一生爱不释手的读物,母亲生命的最后几年,《唐诗三百首》一直在她枕边陪伴。这首《老妪游春歌》即是一次出游后的信手之作,一气呵成。《游春》诗中,一个童心未泯、风韵犹存的老妪形象跃然纸之上。</p> <p class="ql-block">2021年母亲节,为纪念母亲,兄弟几个决定将母亲的诗作《游春》谱曲传唱,由三弟大键谱写成了《老妪游春歌》。</p> <p class="ql-block">《老妪游春》:老妪突发女儿狂, 对明镜,细梳妆, 开旧栊,试衣裳。 为随儿孙踏青去, 顿觉病体已复康。 那管它,肤已黄,鬓如霜。快车如飞心荡漾, 春风拂面喜洋洋。 极目彩云下,桃李吐芬芳。 开怀放纵仰天啸, 一腔浊气随风扬。 戏卧林下君莫笑, 人生难得几回狂。 拈花折枝不知老,头簪野花拌俏娘。 引得乡邻侧目看, 何来如此怪模样? 青山碧水无尽时, 日暮月升当还乡。 路遥市远气力乏, 应邀农家填饥肠。 米玉菜翠野味香, 香留唇齿心迷茫, 错将他乡当故乡。 叹只叹,年华易逝来日短, 盼只盼,常与春相伴,时作女儿状。</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下面将由三儿子大键的音乐沙龙乐队伴奏、由原桂剧团演员阮红老师演唱这首《桂林山水情》。</p> <p class="ql-block">作词:蒋朝渊 作曲:曾大键</p><p class="ql-block">演唱:郑玉萍</p><p class="ql-block">伴奏:大键音乐沙龙乐队伴奏。</p> <p class="ql-block">嘉宾亲友代表蒋涓涓讲话。 </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因为国军中校翻译官的历史问题,文革期间父亲身陷囹圄十多年,在单位被监督劳动改造时的真实场景。</p> <p class="ql-block">父亲原来的专业是俄语,那他在放牛时诵读的是俄语、或者日语还是世界语?当山雨打湿他披着的蓑衣,怀里藏着的却是一本红色封面的外语词典------, 这何尝不是中国知识分子最真实的生命写照:左肩扛着时代的风雨,右肩托着文明的星火。</p> <p class="ql-block">朗诵诗《蓑雨书声》:雨丝穿透山雾,斗笠低垂,蓑衣裹住嶙峋的身影。他牵着牛,在山路上踏出深浅不一的足迹。老牛走乏了,停下来啃着草皮,宽大的牛角随着节奏摆动着他将牵牛的绳索松开,解开蓑衣一角,那册红皮词典便露了出来。风掀动书页,字符在雨水中浮沉。他微仰起头,呢喃的音节从唇间滚落,俄语、日语、世界语……词语的种子被风抛散,坠入湿漉漉的泥土。他护住书页的手,如同护住一盏微弱的灯。水珠顺着额角滚落,混入诵读的尾音,滴入苍茫山野。此刻,手上摊开的已非书册,而是他未被浇灭的星河——一个身陷囹圄依旧仰望着星空的人。</p> <p class="ql-block">他吟诵的句子混入山风,在雨声中时隐时现。他在词语的迷宫中跋涉,他在文字的矿脉里掘进,每咬碎一个音节,就有火星溅在时代的暗墙上……若干年后,当他立于讲台,流利的外语如泉倾泻。此刻,我恍惚听见了雨声中的牛铃,仿佛看见了那册红皮词典在打湿的蓑衣下,如一团倔强的火焰,默默烘烤着风雨浸透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配乐诗朗诵《蓑雨书声》</p><p class="ql-block">撰文、朗颂:曾大军 </p><p class="ql-block"> 音乐伴奏:大键音乐沙龙乐队</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父母当年“积聚精血”的五颗莲子,已蔓延成接天莲叶!当年他们亲手种下的家族之树,现已亭亭如盖!且听曾氏家族后人的宣告:我们就是您用残躯守护的新生!我们长成的新枝,终将蔓延成您们眺望的森林!请唱响那首生命的证词:《化作尘埃紧护根》。</p> <p class="ql-block">合唱《化作尘埃紧护根》</p><p class="ql-block">领唱:曾大军 </p><p class="ql-block">伴奏、伴唱:大键音乐沙龙乐队</p> <p class="ql-block">合唱《化作尘埃紧护根》</p><p class="ql-block">作词:蒋朝渊 作曲:曾大键</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当最后一个音符沉入《残荷的梦》,请铭记这株并蒂莲的启示:——父亲是沉入湖底的藕节,用毕生所学为莲子输送养分;——母亲是迎风挺立的残蓬,在破败中封存希望的胚胎。你们可曾看到那在风中摇曳的花瓣,他们仿佛在诉说:我们这一轮生命的清雅,正源于你们化泥的芬芳!</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当最后一个音符沉入《残荷的梦》,请铭记这株并蒂莲的启示:——父亲是沉入湖底的藕节,用毕生所学为莲子输送养分;——母亲是迎风挺立的残蓬,在破败中封存希望的胚胎。你们可曾看到那在风中摇曳的花瓣,他们仿佛在诉说:我们这一轮生命的清雅,正源于你们化泥的芬芳!</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感谢皮皮合唱团为本场活动精心准备的合唱《母亲的微笑》!感谢周锦珊老师的作曲和深情演唱《残荷的梦》!感谢阮红老师、郑玉萍老师的倾情演唱!感谢大键音乐沙龙乐队带来的柔美音乐!</p> <p class="ql-block">曾氏五兄弟携亲属登台向大家致谢,并与大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亲友向大哥曾晓新献花表示祝贺。</p> <p class="ql-block">四哥大军感谢歌手并与她们留影。</p> <p class="ql-block">桂林市大键音乐沙龙乐队全体成员。</p> <p class="ql-block">三哥大键与音乐人和歌手合影。</p> <p class="ql-block">歌手与她的音乐老师周玲教授合影。</p> <p class="ql-block">曾家老五幸福一家。</p> <p class="ql-block">作者与摄影老友曾家老五合影。</p> <p class="ql-block">皮皮乐队全体成员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