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以“五四”时期的成就为最高,影响最大。鲁迅曾说:“五四时期做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然而,如果要说这-时期救文创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不得不提到一个名字一朱 自清。</p><p class="ql-block">作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他的名字永远与中国现代散文的历史写在一起,他不仅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散文体制与风格,其作品还具体极高的艺术价值,因此,朱自清的散文小品在新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歌声》是朱自清最早期的散文作品,发表于1921年。虽然只是一篇五百多字的小品文,但其抒情散文的特点却已尽现其间。他写的是当时去欣赏中西音乐歌舞大会的感受,可对音乐的描述未着一字,而是从听觉、触觉、视觉到嗅觉,从联想、修辞方式到措辞造句给了我们“一个暮春的早晨”,一阵“爱人的鼻息”,“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种“甜软的光泽”,让人不由得展开诗意的想象去感受“令我神迷心醉”的三曲清歌。</p><p class="ql-block">朱自清以《歌声》开始涉笔散文创作,自此,从未间断。其中,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用极具魅力的白话文语言描绘朴实却美妙的景致。</p><p class="ql-block">当年,他与俞平伯同游秦淮河,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同作微文一篇。 与俞平伯的玄妙、空灵相比,朱自清写解鰭丽纤称,情景交融。他从夏夜泛舟秦滩河的所见所闻一一船只、绿水、灯光、月光,大中桥、...入对历史的回忆,当敬坡出现。又让他陷入现实的矛盾心情,为我们展现了一招浓墨重彩、令人街怀</p><p class="ql-block">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影。</p><p class="ql-block">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将语言的运用、文字的功力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这是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学时所写的一篇抒情散文。他对荷塘的月色和月下的荷塘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全篇多处运用比喻、通感、叠字等。比如,描写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又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通感手法将荷香描述得灵动、巧妙,却又极其准确。而在以描写醉人的绿色而著称的游记散文《绿》中,同样显示出他驾驭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他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逼真地描写了梅玉潭瀑布的质与色。他说,梅雨潭的绿波“像少妇拖着裙幅”“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像最嫩的皮肤”“像湿润的碧玉”,读起来异趣横生,令人忍不住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而指肤间仿佛还能感触到那一层层绿色涟漪。</p><p class="ql-block">读朱自清的散文,无论是抒情还是叙事,都有一种清风拂面的感受,不见华美辞藻,没有造作矫揉,只用凝练明净的语言、细腻秀丽的笔触、精当巧妙的布局,将所描绘的一切朴突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他笔下,无论是梅两潭的绿色,还是清华园的月光,都写得通真如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p><p class="ql-block">与写爱收文的农烈沟关不同,朱自清在叙事性和开情性小品文高水自席,清劳元相,用白插数的手法描述真非深沉的情话,就如同朱自清自已所说的“芝麻大的事,都不惜郑重地写出来”。其中,等,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描写社会生活坪出黑暗现实的名篇。还有一都分以</p><p class="ql-block">的生活中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轮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意味,如《背影》<儿女》等。</p><p class="ql-block">其中,《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佳作,也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文章写于1925 年,而事情却发生在1917年。虽然时过境迁,可是,对于父亲的背影依然记忆犹新,描述更是细致入微。正如朱自清自己所说:“我自己是没有什么定见的,只当时觉得要怎样写,便怎样写。我意在表现自己,尽了自己的力便行。”背影》这篇不过千字的短文并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惊动天地的情感,作者只以真挚而深情的笔触,三次写到父亲的“背影”,这不过是普通生活中普通的一幕,却写得情意绵绵,荡气回肠,使这篇散文获得了单篇散文从未曾有过的脍炙人口、争相传诵的巨大影响。</p><p class="ql-block">可以说,朱自清的作品风格与时代息息相通,从最初清丽婉转,到质朴隽永,再到后来激进深邃,无不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审美情趣,无不显示出他的禀性、气质、情思、修养、人格魅力与人生哲学。</p><p class="ql-block">总之,在“绚烂极了”的“五四”散文的百花园中,朱自清的散文创作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显示了“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也并非做不到”,尽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的历史任务”鲁迅《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为现代散文美学作出了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