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孙女大一来溪之暑旅

光骅

<p class="ql-block">  时间荏苒,不觉今年的暑假又到了,身为大一的小孙女会同以往照例来溪(本溪)度假消暑吗?对此,作为奶奶和爷爷的我们,心里还真没个谱。小孙女家住北京,这次暑假从外地(南京)回家还不得多住几天呐,何况5月29日小孙女通话中也说:正种什么植物,若找不到人浇水,就走不开了。连自已回不回北京还纠结着呢,遑论来溪了。</p><p class="ql-block"> 7月16日我过生日,中午同妻与老大(大儿子)两口子在附近饭店正吃饭,忽然接小孙女电话,说:7月21日来溪,住到28日回京,随即还发来了所购来回高铁票。这虽有点意外,却着实毋庸置疑,接下来倒多了些预期中的等待。</p> <p class="ql-block">出站</p> <p class="ql-block">  这等待满打满算才六天,虽然有点儿短,我们还是提前一天腾出了一间居室,除了备有她去年盖过的厦凉被,还添加了新买的一床凉簿线织被。</p><p class="ql-block"> 来溪那天晚5点多,爷爷照例到火车站去接她。在出站的潮流簇拥间,还是小孙女首先看到了爷爷。这似乎是个不言的赌猜,年轻人眼力见就是好,爷爷几乎每次都输给了她,所不同的是爷爷感觉小孙女又长高了。这个直觉还算靠点谱,事后一量,小孙女果然比去年高出了0.8厘米。说来量个那天,先是奶奶报出超过1米67,爷爷还不信。于是又由自己来量,这才有了个1米673一说。</p> <p class="ql-block">进屋第一照</p> <p class="ql-block">  打车到家近晚6点,一进门奶奶就拉住小孙女的手,来了个亲切的拥抱,然后就有了爷爷抓拍的“进屋第一照”。这时大伯、大伯母已摆好了饭菜,这自是他们特意过来做的。小孙女在溪期间,除了23至25日他们去了趟汤沟,余下一有空就过来做好吃的,这自是后话了。</p><p class="ql-block"> 吃过饭,大伯他们走了,小孙女和奶奶边看电视边唠嗑。问起她找人浇水一事,她说暑假前宿舍搬到了另一个院区,相隔好几里地呢,种植浇水的事也一并移交了出去。通过小女所讲和翻手机照,让我们知道了,她的确又长大了。本来吗,人生的大学阶段是难能可贵的,青春勃发,最高学府,娇子荟莘,积才蓄志,拼博奋飞,在这样的氛围下,变化成长应是显而易见的。她自己也说,江浙的同学很优秀,和他们同窗还是有压力的。孟子说一个国家没有强国外患是不行的,同样一个学生感到有竞争压力,这本身也是件好事,在大学就要迎难而进,相互辉映。</p> <p class="ql-block">翻看手机</p> <p class="ql-block">  之所以用“应是”,自是少闻在校情况了,不过也不是一点儿不闻。通过微信往来,多少知道些她喜欢自已的专业,说当初所报选对了,而且几次通话都忙碌在上下课的路上。还有就是参加了一次演讲比赛,并获了个省里的二等奖。让我们意外的是她还喜爱打排球,每次说到排球总是激情洋溢,以至于来溪还上网收搜打排球的地呢。只是在校晚上常常不吃饭就去打,对此我们喜的是她爱运动了,忧的是正长身体呢。这次还特意询问了一下,她解释说宿舍也有吃的,不用耽心,饿不着。</p><p class="ql-block"> 来到居室,问她要不要摆个桌子?她说不用。这倒与上初高中时不同,那时一来就有做不完的假期作业,没个桌子可不成。这次倒有闲看其它书籍了。她说光红楼梦就看了两遍,还在我书架上取出一本《苏东坡集》。我相应找出了一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传,一本《红楼梦诗词赏析》。至此,这三本书,还有几张学习笔记活页,散放在右床头,一直到她回京。</p> <p class="ql-block">吃李先生牛肉面</p> <p class="ql-block">  虽说如此,至于小孙女看没看,看多少?那就不知道了,但我知道小孙女没闭着。有一次我问她还写小说不。她说还在写。说来她初中就动笔了,高中歇了几年,这次不知何时捡起来的。至于写的是什么,从不告诉我们。不过我倒是挺佩服的,就佩服她敢写,也相信她会越写越好。</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件事也让我们刮目相看。那是来溪第4天中午,小孙女和我们老两口吃完李先生牛肉面后,说吃多了,要徏步赴朋友茶饮之约。我要送她去,她说不用,打开手机导出路线图,果然一清二楚。晚上又和其父同学们聚餐,回来也是一个人打车回来的。可也是,她在北京、南京都可独自来往,何况本溪了。</p> <p class="ql-block">黄秋英</p> <p class="ql-block">天女木兰花</p> <p class="ql-block">  山城本溪昼夜温差大,傍晚微风拂柳较凉爽,我们几乎天天下楼乘凉,小孙女因三次洗澡一次外出,随我们同行只有两次。奶奶因病外出要坐轮椅,第一次我推的较多,小孙女对路傍的花很好奇,其中有再度绽放的本市市花一一天女木兰花,还有一大片的黄秋英,她不但喜欢拍,还能叫出名子,说出所属科目,这应与她学的专业习惯有关。第二次她推的较多,还说再不推就没机会了,这让奶奶很感动。果然下一天洗澡,再下一天她就回北京了,虽然只有这两次,却留下了不少温馨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当然类似的画面或变化还是随处可见的。这次来溪小孙女依然懒床,起得比较晚。这容易理解,奶奶家历来是她解压的地方,在这她也放得开。这样一来早午两顿就挨得比较近了,晚饭她也就随着奶奶爷爷喝点牛奶吃点太谷饼等就行了。25日午包包子,小孙女没包过,跟奶奶学,包到第三个就很像模像样了。27日午请她去附近饭馆啃大骨头,点了六个菜,其中上炖大公鸡时已快吃完了,临了自是打了好几包,第二天早小孙女硬是没让再做菜,这与以往也有很大的不同。</p> <p class="ql-block">推奶奶</p> <p class="ql-block">在乘凉处</p> <p class="ql-block">啃大骨头</p> <p class="ql-block">  分别的时候又到了。28日午饭后,小孙女说是1点24的车,于是我们12点半离家,奶奶硬是送她下了楼。大伯大伯母送到打车处,爷爷陪她到车站,不到1点她就检了票。晚7点收到她已在京与接她的妈妈汇合后,爷爷一查火车票,原来是午后2点16的车,白白在车站滞留了一个小时,这多少有点儿遗憾。看来有些细节还得上点心才是。不过往开了想,生活哪有那么多完美的,不完美才是真实的存在。说到这不觉想起苏轼“一点浩然气”和“山色有无中”来,用作赠言,希望她用青春的浩然之气,绽放美好的大学风彩。</p> <p class="ql-block">在楼下</p> <p class="ql-block">出小区门</p> <p class="ql-block">在站前广场</p> <p class="ql-block">过安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