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街子古镇

蓝天白云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地处成都以西,崇州市西北群山之麓,地处山坝交接地带,区域总面积129.33平方千米,东与都江堰安龙镇接壤,南与崇州市元通镇毗邻,西与文井江镇、怀远镇相邻,东北与都江堰市、汶川县接壤。距世界自然遗产青城山3千米,距成都市中心城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分别为50千米、60千米,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街子,五代时名横渠镇,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设街子场,1940年建立街子镇,不久改镇为乡,1992年更名街子镇。崇州街子古镇地处邛崃山脉,镇内水系发达,发源于六顶山的岷江支流味江河穿街而过,流经古镇门口而形成“龙潭”,有“川西水乡”之名,“青城后花园”之称。</p><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繁多,有字库石塔、瑞龙桥、光严禅院等。镇域内川西特有的农耕文化、古老的双河遗址、以晋代古刹光严禅院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上元宫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及以唐代“一瓢诗人”唐求为代表的诗歌文化,共同构筑了街子古镇乃至崇州地区独有的文化底蕴。 街子古镇有以江城街为中心的六条街古街区,有古建筑6.8万平方米。街道两旁房屋以清代中、晚期建筑为主,还有明代水井等。</p><p class="ql-block"> 2005年,街子古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11年,又荣获“四川十大最具价值旅游村落”称号。2019年,街子古镇又被评为了“2019中国最具特色文化旅游名镇”和“2019中国最佳康养休闲度假旅游名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08年汶川8级地震,这里也受到了重创。</span></p> <p class="ql-block">古镇字库塔</p><p class="ql-block"> 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六角五级攒尖楼阁式,通高20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借用佛教塔的基本型制,砖石中空结构。外</span>壁浮雕刻绘《白蛇传》等戏文片断和山水花卉,是川西地区仅存的精美字库,彰显出街子人崇文尚雅的精神追求。</p><p class="ql-block"> 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中,字库塔不幸遭到损毁,现为原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银杏广场</p><p class="ql-block"> 朝阳村字库的立锥之地是一个银杏广场,广场面积不大,生长着5棵树龄超过1000年的银杏树,其中有4株高20余米,直径约1米,每株3人牵手才能合围。</p> <p class="ql-block">瑞龙桥</p><p class="ql-block"> 朝阳村字库旁有一座造型优美、雕梁画栋的风雨廊桥,名曰瑞龙桥。该桥长宽约60.4米,长约10米,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桥的两侧有《茶道马明》《蜀王抛桨》《建文遁禅》《洪武南藏》等20幅彩绘,奔流的味江与沱江河在凤栖山下构成丁字形布局,水和桥便成为街子古镇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老头老太太聚集在桥上乘凉、聊天</p> <p class="ql-block">已有800年历史的八角古井</p> <p class="ql-block">三岁小孩练习茶艺</p> <p class="ql-block">华阳国志馆</p><p class="ql-block"> 华阳国志馆是纪念四川省历史名人常璩的场所。崇州人常璩[qú],被称为方志鼻祖,所著《华阳国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地方志巨著。华阳国志馆以纪念常璩为文化主题,艺术再现常璩的著史人生,展示了《华阳国志》中所记载的古蜀风流人物、史志典故、民风民俗、自然山川等内涵丰富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唐公祠</p><p class="ql-block"> 唐代著名诗人唐求的故居唐公祠与街子古镇朝阳村字库毗邻。唐末,王建攻占成都,召蜀州青城县味江镇(今属四川省崇州市)唐求为参谋,被拒绝。唐求隐居故里,以诗自娱,以诗言志,以诗寄情,把写诗当作自己的第二生命。他写诗每有所得,便捻成纸团,装入葫芦中。于是,人们称唐求为“一瓢诗人”。杜甫、陆游等文人墨客也曾在唐求故里吟诗作赋,题词留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