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

阿咪东索

<p class="ql-block">  南桥位于都江堰岷江内江上,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原名为“普济桥”。各种彩绘、雕梁画栋、民间彩塑、书画楹联融为一体,被誉为“水上画楼”、“雄居江源第一桥”、“揽胜台”。</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还是世界自然遗产。</p><p class="ql-block"> 到四川旅行,都江堰,是一定要去参观的。</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建于2300前,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而且还在继续造福人类,至今还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最伟大的“生态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 两千多年前,世界绝无仅有,迄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p> <p class="ql-block">  《史记》记载,都江堰建成后的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p> <p class="ql-block">  古代的成都平原,曾经是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岷江,发源于岷山南麓,流经松潘县,从都江堰进入成都平原,再流经乐山,在宜宾汇入长江。都江堰距成都仅50公里,但落差竟达到273米,雨季的岷江水,涨落迅猛,水势湍急,水灾频发。</p><p class="ql-block"> 岷江一旦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成为一片汪洋,水患长期祸及西川;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p> <p class="ql-block">   战国末期,秦昭王任李冰为蜀郡太守。</p><p class="ql-block"> 李冰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采取“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治水方法,凿离堆,分岷江为内江外江,前后花费9年时间,修建了都江堰这一大型水利工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内江 外江</b> 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一分为二:一支称为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另一支称为内江,流入宝瓶口,是人工引水渠道,引岷江入成都平原,既分洪减灾,又引水灌田。</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鱼嘴</b> 分水堰迎水前端的形状,恰似一条鱼的头部,因之被称为“鱼嘴”。</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宝瓶口 离堆</b> 要实现内江引水,必须凿穿玉垒山。当时没有炸药,李冰根据热胀冷缩原理,以火烧山,再浇水使岩石爆裂,如此反复,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分离出来的石山称作“离堆”。</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四六分水</b> 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枯水季节水位较低,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当夏季洪水来临,水位较高,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自动分配了内外江的水量,这是所谓的“四六分水”。</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飞沙堰</b> 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以及“飞沙堰”溢洪道,江水超过堰顶时,因为环流作用,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p> <p class="ql-block">  这棵张松银杏树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相传为三国名仕张松亲手种植。最为称奇的是,这株千年从未结果的老树,却于2000年喜生贵子,银杏满枝蔚为奇观。</p> <p class="ql-block">  伏龙观,这座坐落于离堆之上的古老建筑, 与李冰父子有着深厚的渊源。传说中,李冰为了降伏制造水患的孽龙,将其锁在离堆深潭之中,这个深潭因此得名伏龙潭,而离堆上的庙宇则被称作伏龙观。</p> <p class="ql-block">在离堆观宝瓶口</p> <p class="ql-block">在宝瓶口观离堆</p> <p class="ql-block">左宝瓶口,右离堆</p> <p class="ql-block">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横跨内外两江,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p> <p class="ql-block">  当真实的都江堰呈现在面前时,便会难以抗拒它给你的心灵带来的巨大冲击。你会由衷地感到文字载附的苍白与实物展示的凝重这种巨大的反差。</p> <p class="ql-block">一江春水向东流,千年古堰未曾休。</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水万古流,灌溉天府泽千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