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底片,深处的民族伤痕

木子

<p class="ql-block">  《南京照相馆》在我眼前徐徐铺开,泪水如决堤般汹涌而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影片讲述了1937年南京大屠杀,邮差苏柳昌为了保命,冒充相馆冲洗工为日军冲洗照片。一众中国军民,在这个照相馆寻求临时的庇护。但面对日军残酷暴行,他们由躲避到勇敢反抗,最终将屠杀罪证公之于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那些刺穿心脏的画面,那些血与泪的真相,仿佛一柄滚烫的烙铁,深深灼伤了我的记忆——照片上日军狰狞的“微笑”与口口声声“我们是朋友”,与屠刀下无数生命的惨状并置一处,是多么讽刺。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日本将军一边将“仁义礼智信”的书法作品高高悬挂,一边却是人性尽丧的屠杀。他们“笑脸”面对镜头以示“亲善”,却毫不犹豫地将啼哭的婴儿摔死在石阶之上,还将这冰冷的生命塞回中国人手中微笑接纳;小翻译王广海为了活下去视他们为"朋友”,鞍前马后,可转头被骂“连狗都不如”子弹直中眉心;军事法庭上振振有词,"误伤”无数人民是因为中国军人没有及时投降……真正明白了鲁迅先生曾冷峻地揭破所谓“仁义道德”的字缝里全是“吃人”二字!</p> <p class="ql-block">  然而,在恐怖笼罩的废墟之上,总有平凡人用血肉之躯为他人撑起一片天空。邮递员苏柳昌、小演员林毓秀、照相馆老板老金等起初也如惊弓之鸟,在黑暗中蜷缩着只为保全自已或家人性命,但当目睹无数同胞惨死影相时,恐惧竟被一种更强大的力量所战胜。</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警察宋存义选择藏在车底杀向日军,为他人寻找活下去的机会;胆小的苏柳昌换下记录日军罪行的底片,一头撞向手持利刃的中尉;一心想当名角的林毓秀放弃了通行证离开,满怀期待“万一日本人真的输了呢"?老实的金老板走出地下室,拿起爷头对准了正在行凶的日军……</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深夜里老金在照相馆的微弱灯光下,为孩子们展示中国大好山河照片的情景——那些山河壮丽、田野宁静、人民朴实的画面,是曾经的岁月静好,是再也回不去的平凡人间!那些在日本人看来无用的底片,记录的是中国人民曾经最平静温暖却回不去的生活日常!</p><p class="ql-block"> 老金为大家拍下了“全家福”,大家面带微笑,眼含泪水,心情沉重,做好最后的告别!他们不再只顾自身安危的小人物,而是将生的希望愿意留给他人的大英雄。他们要想办法让有人活下去,将底片分别藏在衣服缝里,要将日寇罪行的证据带出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当底片最终得以重见天日,那微弱光影所承载的千钧重量,终于穿透了时间浓雾,成为我们永不磨灭的集体记忆。</p> <p class="ql-block">  走出影院,心绪沉痛难平。那些被鲜血浸透的影像,不仅铭刻了民族的深重苦难,更沉淀了在至暗时刻由无数“老金”"阿昌”“毓秀”用生命传递的人性光辉。</p><p class="ql-block"> 它们穿过岁月,不只为诉说惨痛,更在提醒我们守护记忆的责任——让民族精神在每一次冲洗中,都映现出更为清晰的真相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七岁的小侄女写的观后感)</p><p class="ql-block">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p><p class="ql-block">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