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目 第八章 <p class="ql-block">第一节</p><p class="ql-block">生活反思环境的创设</p> <p class="ql-block">思考:</p><p class="ql-block">什么样的空间和设施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对生活的反思?</p><p class="ql-block">幼儿对不同生活内容的反思记录应该如何展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桌椅充足,就近投放,让幼儿有地方反思</span></p><p class="ql-block">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的桌椅既满足幼儿吃点心、进餐、阅读等需要,也支持幼儿对生活进行反思记录。幼儿的生活不仅集中在室内,很多时候也在走廊、户外。<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除教室内的桌椅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在走廊、户外等幼儿的活动空间内投放适量桌椅、木桩、石头、木板等。这样就能支持幼儿随时随 地、就近开展生活反思。</span></p><p class="ql-block">以动植物观察记录为例,当动植物主要放置在教室外的走廊或院子时,选择走廊或院子能让幼儿就近观察和记录,从而避免幼儿穿梭于室内外,将动植物搬来搬去。值得注意的是,投放在户外的桌椅尽量选用耐晒、耐湿的材质。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使用大木桩、大石头、木板等户外常见的自然材料也是很好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墙面充足,分类呈现,让幼儿有空间展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墙面是展示幼儿反思和记录的主要空间。</span>为了清晰呈现幼儿关于生活的多样反思,给幼儿创造可持续交流、再次反思的机会,教师需要将布置起来耗时、幼儿鲜少互动的墙面环创舍去,把更多墙面空间留给幼儿自主展示各类记录。</p><p class="ql-block">在展示幼儿生活记录时,教师常将墙面分为“天气墙”和“植物墙”等。然而,幼儿每日对生活的反思内容包罗万象,难以用“天气”“植物”“动物”等固定的类别概括,有时候教师和幼儿都会遇到记录难以归类的问题,也会遇到列出的类别好几天都没有幼儿感兴趣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因此,<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生活记录墙面的创设上,教师需要追随幼儿自主的生活反思,像游戏记录的呈现一样,以幼儿为单位,无差别地呈现每个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随时产生的、内容多样的反思记录,打破“天气”“植物”等分类带来的限制,支持每位幼儿对生活的独特反思与表征。</span></p> <p class="ql-block">此外,教室的墙面上还可以呈现幼儿小组或集体对话后的反思记录。为了让幼儿了解和回顾已经发生的对话,便于幼儿基于个人兴趣持续思考交流,<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教师既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呈现每天的生活对话记录,也可以将对话内容进行分类,团块式呈现各类生活对话后的反思记录:</span>例如动植物对话记录、阅读对话记录、班级管理对话记录。对话题相近或有关联的几次对话记录,在团块内教师可以选择按对话的时间顺序依次呈现,也可以根据对话内容将有联系的记录挨着放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当墙面的对话记录贴满时,教师可以从墙面撤下记录,粘贴到卡纸上并成册呈现,放在旁边供幼儿随时翻阅和回顾。在成册时,教师既可以选择在墙面贴满后一次性撤下所有记录整理到册子中,也可以选择撤下最早的记录,在其位置替换上最新的记录,如此循环更新。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应确保幼儿能够方便地与墙面上的记录以及成册后的记录进行互动。</p><p class="ql-block">值得注意的是,对话后记录的墙面具体如何分类、如何呈现、如何成册,不存在绝对正确或统一的模板。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墙面空间以及幼儿生活反思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也可以根据幼儿的使用情况灵活调整。</p> <p class="ql-block">五育融合的课程实践</p><p class="ql-block">支持幼儿生活反思的空间设施让幼儿能随时操作、随时记录、随时讲述、随时回顾。幼儿能够在有感触、有想法、有观点的任何时刻进行反思,丰富幼儿的认知,让幼儿的思维不断处于活跃的状态,也支持了幼儿基于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p><p class="ql-block">此外,墙面或记录册也支持幼儿在回顾自己的记录、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记录中不断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助力幼儿认识自我。布局合理、展示美观、丰富多样的空间也是幼儿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契机。幼儿在欣赏环境的和谐有序、自己或他人独特表征的同时,也在多样的线条色彩、语言和作品中领略不同表达风格的美,并激发幼儿进一步以更具美感的方式创造自己的生活、反思并表征自己的生活。</p> 阅读感悟 <p class="ql-block">布局幼儿生活反思的空间和设施时需要全方位地考虑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种反思记录活动的需要。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体验和大量的反思。幼儿生活反思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天气、动植物、音乐、建筑、与他人的互动、自我管理等都可能成为幼儿生活反思的内容。</p><p class="ql-block">因此,教师在创设生活反思环境时,既需要做到支持幼儿在不同空间、不同时段都有随时进行反思记录的位置,让幼儿能随时随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见解;也需要合理利用墙面空间,有序地呈现幼儿各类生活反思记录,支持幼儿对生活的持续回顾和反思。</p> <p class="ql-block">我们好似过多关注呈现的完整性,忽略了及时记录的魅力,跟随幼儿当下的兴趣,哪怕只是一次小小的发现,只要幼儿有反思,我们有记录,也值得呈现。</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p><p class="ql-block">适宜生活反思的工具材料</p> <p class="ql-block">思考:</p><p class="ql-block">如何投放工具材料才能支持幼儿随时随地进行生活反思?</p><p class="ql-block">支持幼儿生活反思的工具材料与游戏反思的工具材料有哪些不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类别多样,灵活选用,让幼儿深度反思</span></p><p class="ql-block">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感知内容与经验极为丰富。为充分支持孩子回顾与反思生活,教师除了应为幼儿提供各类工具材料外,还提供包括生活中一切与幼儿观察感知相关的物品。</p><p class="ql-block">以小组或集体对话为例,教师允许幼儿选择生活中实际观察的物品进行展示讨论。比如,幼儿可以搬出植物角的盆栽去细细描述他们观察到的“植物死亡”的形态。比如,幼儿也可以带领大家观察养在培养器皿里的螳螂,共同讨论螳螂肚子里究竟有没有铁线虫。</p> <p class="ql-block">同理,教师也可以追随幼儿的生活体验,在组织集体生活对话时,主动准备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相关的材料,支持幼儿深入反思。例如,当教师观察到雨后孩子们对层出不穷、形状各异的蘑菇有诸多发现后,教师出示孩子发现与采集蘑菇的视频、照片支持大家进一步讨论。当孩子们对曾经见过的蘑菇种类描述不清时,教师拿来了班级投放的植物百科全书,支持幼儿更加准确地回忆、清晰地表达。</p> <p class="ql-block">除了小组或集体对话,教师也需要为幼儿其他形式的反思活动做好工具材料的支持。例如,当幼儿在做植物记录的过程中对叶片上的小黑点产生好奇时,幼儿可以将植物搬到自己面前再使用放大镜细细观察,也可以使用教室里投放的较细的黑笔更精确地画下小黑点;当幼儿向教师讲述早上听到的动听的鸟鸣声时,可以用三角铁等向教师演示;当幼儿做阅读记录的过程中对主角独角仙产生兴趣时,可以翻阅其他和独角仙有关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各年龄段实践方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数量充足,多点投放,让幼儿随时反思</span></p><p class="ql-block">相较于游戏反思,幼儿生活反思的时段以及地点更加灵活多变。因此,为确保幼儿在一日生活的任何时段都能进行自主反思,工具材料需同时满足数量充足且多点投放两个原则。</p> <p class="ql-block">以幼儿做反思记录所需的画笔为例,为确保数量充足,有的班级为每位幼儿配备一套个人画笔,支持幼儿想要做记录时随时取用,同时在教室内外的桌椅上就近投放了一定数量的画笔。此外,教师还在教室工具材料柜集中投放班级共用的类型不同、颜色各异的画笔。</p> <p class="ql-block">以支持幼儿观察和记录日期、温湿度等信息的工具(日历、温度计、湿度计、电子钟等)为例,这些工具的投放位置应追随幼儿的观察需要灵活调整,在室内外的墙面或桌面多点投放,且数量充足。这样才能让幼儿在同一空间便捷地读取各类信息并进行记录,避免来回穿梭于不同空间取材,使幼儿更专注地投入观察与反思。</p> <p class="ql-block">五育融合的课程实践</p> <p class="ql-block">为幼儿提供时时刻刻都能进行生活反思的工具材料,让幼儿在任何空间、任何时刻都能从容地观察、感受,反思记录。这不仅保护了幼儿对生活的好奇心,也推动了幼儿活跃的思维发展。每一次运用工具进行反思的过程,也是幼儿手部动作、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工具使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的机会,有助于幼儿动作技能协调发展。而在自主选用与整理工具材料的过程中,幼儿逐渐培养了独立的自我管理意识,形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此外,幼儿在集体中与他人共同使用这些支持生活反思的工具材料,逐渐学习和理解共享物品的规则,学会爱护材料、节约用纸、爱惜资源。</p> 阅读感悟 <p class="ql-block">对于支持幼儿生活反思工具材料方面,我们大多是投放纸、笔等常见的材料,但如果深入观察,幼儿可以将很多材料都作为自己的工具。例如绘本阅读时,幼儿在雪糕棒上做记录。我们要支持幼儿运用所能运用的材料大胆记录、反思。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幼儿随需随用的权力。</p> <p class="ql-block">除了提供各类工具材料,与幼儿观察感知的相关物品的提供也很重要。</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选择生活中实际观察的物品、追随幼儿的生活体验等支持幼儿回顾与反思生活。通过利用实物、照片、视频、图书、图表等材料做好相应观察支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杨玉霞</p><p class="ql-block">审核:杜方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