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3日8点整我们自驾老搭档2车8人准时在杭瑞高速君山入口处会合,正式开启我们期待已久的云贵自驾之旅。</p><p class="ql-block"> 我们大都去过云南贵州,这次去主要是出去避暑休闲一起玩玩,出发前已由我们的总策划佘大哥规划好旅行路线。</p><p class="ql-block"> 路线:岳阳(起点)→怀化芷江→ 西江千户苗寨 → 荔波小七孔 →元阳梯田景区 → 西双版纳 → 瑞丽 →腾冲→返程( 昆明→贵阳→岳阳)</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去贵州路过怀化芷江,而芷江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首个受降地,芷江就成为我们这次自驾之旅锁定的第一个旅行目标。</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路欢声笑语,驱车6个多小时后导航直接把我们导到怀化芷江受降地旧址。我们停下车没有休息就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去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芷江洽降地旧址和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走进芷江受降地旧址一眼就看到了在蓝天白云下矗立着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坊。这座纪念坊是1946年2月国民政府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芷江受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而建,它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中国的凯旋门。坊体布局隐含“血”字造型,寓意胜利由鲜血铸就,胜利与和平来之不易,是中国人民历经8年的浴血奋战,用3500万同胞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警示后人铭记历史。</p><p class="ql-block"> 站在纪念坊前缅怀先烈,致敬英雄,心中无限感概,这座不朽的历史丰碑虽默默矗立但它在告诉我们吾辈当自强;也在告诉世界中华民族的尊严永远不可践踏。今天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这蓝天白云下的和平盛世就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p> <p class="ql-block"> 我们瞻仰完受降纪念坊接着参观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纪念馆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馆内设“八年抗战”“中国受降”“毋忘历史”三展厅。展出二战文物214件,照片、图表、电文291幅,中、美、英、苏、德、捷、法、日等八国二战时期的兵器一批。</p> <p class="ql-block"> 走进芷江受降纪念馆一眼就看见了象征胜利的V字形雕塑,它由平面和立体两个“V”字组成,寓意胜利与和平。</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陈列着的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抗战文物,仿佛都在无声的诉说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日历史。</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记录的是:1945年8月21日上午11点15分日本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一行8人在芷江机场乘坐挂着白旗的降车绕场示众。</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45年8月21日日本代表今井武夫签署投降备忘录的受降典礼会场。在这里日本侵略者终于无奈地低下了他们不可一世的罪恶头颅。这里的雕塑记录了日本侵略者投降签字的狼狈瞬间。</p> <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21日芷江城东门门楼上书写的“庆祝受降签字典礼”及“庆五千年未有之胜利,开亿万世永久之和平”的对联让每一个中国人热血沸腾。</p> <p class="ql-block"> 芷江受降,雪洗了百年民族耻辱,近代中国首次以战胜国姿态受降。芷江,这座湘西边陲小城,也由此成为中国战区第一个受降地,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光辉一页。</p> <p class="ql-block"> 离开芷江受降地旧址的那一刻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和欢呼胜利的画面仍萦绕在我脑海中。今天真的不虚此行,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给我们足足地补了一堂最生动的抗日战争的历史课。作为一个来过芷江又有家国情怀的人,我建议如果大家有机会来湖南旅行别忘了来芷江这座英雄之城和平之城看看,你可以不吃芷江鸭不看龙津风雨桥但一定要来抗日战争胜利芷江受降地旧址,参观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瞻仰受降纪念坊这座不朽的历史的丰碑,它会告诉你抗战历史必须铭记,抗战精神必须传承。</p> <p class="ql-block"> 离开芷江受降地我们又赶往芷江龙津风雨桥。龙津桥位于湖南省芷江县,始建于明万历19年(公元1591年),历经四百多年历史,;桥全长246.7米,宽12.2米,中间过道宽5.8米,高15米(最高处17.99米);2000年被世界吉尼斯纪录记载为世界最长的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 我们把车停在舞水河边,下车就看到如长龙般横跨舞水河两岸的龙津风雨桥,整座廊桥看上去,翘角飞檐,层层叠叠,巍峨壮丽,气势恢宏。一座400年多年前修建的风雨桥如此壮观,太震撼了,我们加快步走向龙津桥。</p> <p class="ql-block"> 龙津风雨桥自明代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由名僧宽云带头捐建后,几经贻毁,多次修复,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最繁华的地方,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p> <p class="ql-block"> 龙津桥采用全木质架构,无一钉一铆,展现出侗族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桥身上建有长廊式的建筑,把桥身完全遮盖起来,长廊上有供过路人休息的长凳。桥两侧还设有厢房式店面94间,隔间建有7处凉亭,使得这座桥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成为了集贸易、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场所。它是三湘大地一道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这座桥已成为芷江侗族自治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p> <p class="ql-block"> 走上风雨桥只见廊顶全是木质的梁架式结构,上面挂满了黄色的灯笼,整个空间显得高大空旷古香古色。</p> <p class="ql-block"> 我们漫步在龙津桥的青石板桥面上,一股浓浓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桥中间是行人过往的路面,两侧是沿街的店铺。这里有服装、土特产、餐饮、生活日用品等摊位一应俱全。过往行人可边过桥边逛街,渴了可停下来在茶馆喝喝茶吹吹风聊聊天;饿了可以坐在小吃店里吃碗米豆腐配酸萝卜。这里成了最人间烟火气的街市,真的是“半里廊桥半里市”,龙津桥就是一座活着的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 在桥内很少看到行色匆匆的行人,只有三五成群的本地人或游客悠闲自在地过往,偶尔会遇遛狗的年轻人,挑担卖菜的中年人,悠闲打牌或纳凉的老年人。</p> <p class="ql-block"> 因为龙津桥横跨在穿城而过的舞水河上,站在廊亭的栏杆边能远眺芷江城的美景,只见碧绿的舞水河对岸林立的古朴吊脚楼,远处飞檐翘角的古楼和现代的高层建筑交相辉映,芷江虽小但确实是个有历史底蕴,有魅力的小城。</p> <p class="ql-block"> 在龙津桥东头入口处我们看到了立在桥头的镇桥之神铜犀牛。据说它是专门守护龙津桥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 逛完龙津风雨桥,我们开始寻找美食,芷江有许多侗族风味的美食,但非遗芷江鸭是最不能错过的地标美食。我们在网上一搜,找到了评分最高,号称芷江地标美食的嘎小黄。</p> <p class="ql-block"> 走进嗄小黄已是6点多钟正是吃晚饭的时间,这里果然人气爆棚,只见大厅所餐桌都围坐着食客,还有拿着号牌等待的顾客。要在平时我们会赶紧撤退,但今天我们不想错过非遗芷江鸭这道美味,因为品尝当地美食也是我们旅行里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节目。我们顾不上尴尬在前台领了桌号也加入了等待的吃货队伍。</p> <p class="ql-block"> 等待45分钟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我们的包厢,上了几道菜之后,非遗芷江鸭终于上桌了。鸭香扑鼻,菜色透人,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吃。吃一口感觉鸭肉肉质细腻,嚼劲适中,鲜辣入味,嚼着鸭香四溢很有满足感,哈哈还真吃出了非遗的味道。感觉这味道有点像我们岳阳的怪味鸭。其他菜味道也不错,总算没辜负我们漫长的等待。</p> <p class="ql-block"> 在嘎小黄洒足饭饱后,我们回到来龙津桥边看芷江城夜景。此时华灯初上,只见横跨舞水河两岸的龙津桥灯光璀璨,河面流光溢彩。桥上人来人往,如此美景不想辜负我们在桥头拍了一张美照,记录一下我们也看过龙津桥的夜景 。然后我们在桥头的吊脚楼下的走廊上走了一圈,难得来一趟也吹吹芷江的夜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芷江虽然只停留了短暂的一天,但却收获满满。让我们自驾好友团的诗人熊四新以诗作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芷江</p><p class="ql-block"> 当年日寇犯中华,</p><p class="ql-block"> 血雨腥风暗万家。</p><p class="ql-block"> 日落芷江受降城,</p><p class="ql-block"> 英魂托举胜利花。</p><p class="ql-block"> 龙津桥</p><p class="ql-block"> 三楚第一桥,</p><p class="ql-block"> 风雨任飘摇。</p><p class="ql-block"> 商贾云集地,</p><p class="ql-block"> 灯火映波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