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维京轮游莱茵河(2)荷兰 阿姆斯特丹 悠游运河之城 探访国立博物馆 20250624

潘祥康

<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是座水城,河网交错,河道纵横。</p><p class="ql-block">有大大小小165条人工开凿或修整的运河, 总长31英里(有说75公里,也有说100公里的) 有大约90座岛屿,建有1281座风情各异的桥梁。 河道上泊有2500多座船屋。</p><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以火车站为圆心,经由弧形的绅士运河、皇帝运河、王子运河和最外面的辛厄尔运河层层铺开,主要景点都集中在大约1.5公里半径的运河带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根据维京游轮的安排,我们将“悠游运河之城,探索国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点半,我们就在岸边集合;</p><p class="ql-block">7点三刻,去了玻璃顶游船码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地导游是位7岁就到荷兰读书生活的华裔小妹妹。</p> <p></p> <p></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停泊在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国家海事博物馆前的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船只“阿姆斯特丹号”的复制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号”是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艘重要商船,在当时荷兰的海上贸易中发挥过重要作用。</p> <p></p> <p class="ql-block">全球知名的在线旅游预订平台 Booking.com(缤客)总部大楼。</p> <p></p> <p class="ql-block">希尔顿逸林酒店(DoubleTree by Hilton)前的“海上皇宫”(Sea Palace)。</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是一家建在水上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中餐馆,外观是典型的中式楼阁样式,融合了飞檐、斗拱等中式建筑元素,是阿姆斯特丹独特的地标性餐饮场所 。</p> <p></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教堂(Zuiderkerk),</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603年,1611年落成,是阿姆斯特丹第一座专为新教设计的教堂,标志着宗教改革后荷兰新教的独立地位。</p><p class="ql-block">曾是城市天际线的制高点。</p><p class="ql-block">二战“饥饿的冬天”(1944-1945)期间,教堂沦为临时陈尸所。</p><p class="ql-block">1970年代濒临坍塌,后修复。</p><p class="ql-block">钟楼奇观,石砌基座+铅皮木制尖顶,登顶可俯瞰运河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莫奈1874年的画作《南教堂与Groenburgwal运河》,描绘了南教堂的尖顶倒影。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伦勃朗三子一女均葬于教堂。</p><p class="ql-block">还有未经证实的传说,伦勃朗的《夜巡》是在此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荷兰国王和卢森堡大公</p><p class="ql-block">威廉三世半身雕像</p> <p class="ql-block">西教堂</p><p class="ql-block">1619年动工,1631年启用(钟楼1638年完工)。</p><p class="ql-block">是荷兰最大新教教堂,85米尖顶至今是城市最高教堂。</p><p class="ql-block">1966年贝娅特丽克丝女王在此大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钟塔含51铃编钟,登顶需爬300+台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堂毗邻安妮之家,少女在日记中多次提及钟声,塔尖是她避难期间唯一可见的“自由符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双教堂的运河叙事</p><p class="ql-block">南教堂与西教堂相距约1.5公里,以运河为轴串联起阿姆斯特丹的宗教改革史、黄金时代艺术、二战创伤与当代包容 </p><p class="ql-block">南教堂作为“第一座”,见证从天主教到新教的转型;西教堂则以规模与高度,象征新教在城市的主导地位。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伦勃朗的双城记,画家生前在南教堂安葬子女,逝后魂归西教堂,两处教堂构成其命运闭环。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空对话,南教堂的莫奈笔触与西教堂的安妮钟声,超越了宗教,成为城市记忆的容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船屋</p><p class="ql-block">是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上独特的住宿形式,起源于19世纪,最初是贫困家庭为解决住房问题而建。随着城市发展,船屋逐渐融入当地文化,成为兼具历史与现代特色的住宿场所。</p><p class="ql-block">1840年,当时阿姆斯特丹建造了第一艘用于运送饮用水的船屋。</p><p class="ql-block">19世纪后期,随着运河商业繁荣,船屋逐渐演变为居住场所。</p><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起,船屋开始转型为民宿,通过排污系统改造和商业化开发,成为兼具历史与现代设施的特色住宿。 ‌</p><p class="ql-block">目前阿姆斯特丹有约9000家民宿,其中船屋占比超30%。这类住宿既保留了传统船屋结构,又配备现代设施(如水电、网络等),并融入了城市景观。</p><p class="ql-block">船屋民宿成了体验当地生活的一种独特方式。</p><p class="ql-block">夜晚降临,四周安静得仿佛能听到星星的呼吸声。你可以坐在甲板上,享受月光下的宁静,或者躺在吊床上,在微风的轻拂中进入梦乡。这种流浪般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p><p class="ql-block">船屋外观看起来小巧玲珑,但内部设施却一应俱全:冰箱、沙发、洗手池、灶台和舒适的床铺。</p><p class="ql-block">早晨醒来,经常会看到许多天鹅围绕我们的船,它们似乎在向我们讨要食物。这些欧洲的天鹅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可爱,它们没有天敌,行事霸道,常常会直接从你手中抢走食物。</p><p class="ql-block">睡在船上,真有一种特别的体验。那种摇篮般的感觉,让人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p><p class="ql-block">如果要洗澡或洗衣服也很方便,码头上有一个服务中心,二层有洗衣房、洗澡间和厕所,一层则有酒吧和餐厅。二层的洗澡间设施非常豪华,有变色的玻璃,还能躺在浴缸里欣赏星空。</p><p class="ql-block"><br></p> <p></p> <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共有4层80个展厅。</p><p class="ql-block">其中30多个展厅集中展示荷兰“黄金时代”超过2000件文物和艺术作品。</p><p class="ql-block">地下一层是中世纪、文艺复兴和特殊藏品展区,主要藏品有海航船模、瓷器、玻璃制品、枪炮弹药、各种珠宝饰品等。</p><p class="ql-block">一层是“18世纪”展厅、”19世纪”展厅和艺术史研究图书馆(藏书量达45万卷)。这里的藏品包括陶瓷器、玻璃艺品、银器等传统工艺品,还有不同时期荷兰画家们的油画作品。</p><p class="ql-block">二层设有“17世纪”、“大厅”展厅,该层最核心的两个展厅是”荣誉长廊”和”夜巡画廊”。主要藏品是伦勃朗、维米尔等荷兰国宝级画家的作品。</p><p class="ql-block">三层是“20世纪”展区。藏品主要是关于20世纪的艺术和历史。</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夜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642年,射手队长班宁·柯克上尉和他手下的队员每人出相等数量的荷兰盾,请伦勃朗画一幅集体像。当时,市民的军队已不再有仗可打,变成了富裕市民的社交俱乐部,他们热衷于请画家给自己画像,以此来显示武功,而这些穿戴整齐,衣着光鲜的年轻人们也颇受到市民们的青睐。</p><p class="ql-block">班宁·柯克队长看到伦勃朗为牧师安思罗和他的妻子所画的肖像,他很喜欢这样的绘画,自卫队的队员们的审美情趣也大致如此,他们希望画一幅群像。在这个群像中,官兵们全副武装地披挂起来,团坐在桌子周围,桌上摆着牡蛎和精美的盘子和酒器,每个人都显得很勇敢和骄傲。</p><p class="ql-block">伦勃朗接受了定件,因此创作了《夜巡》这一画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巡》原名叫《队长及其全队人员》,是伦勃朗一生中非常受争议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因为他创作完成之后雇主们不满意,开始发动市民们不择手段地攻击伦勃朗,其中一个名叫翁德尔的诗人,因为嫉妒伦勃朗的才能和富有,把伦勃朗的作品和他的学生、一个毫无才能的平庸画家的作品进行比较,竟然声称伦勃朗的画是“矫揉造作的幽暗的画作”,称他为“黑暗的王子”。</p><p class="ql-block">这件事情最终闹得整个阿姆斯特丹沸沸扬扬,而酬金也由5250荷兰盾削减到1600荷兰盾,而且从这以后,就很少有人来找伦勃朗画集体肖像了,画商们也疏远了伦勃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巡》这幅作品,在创作完成后不久即被画作的雇主——射手队的队员们带回去了,因为画作太大无法挂在门厅里面,队员们就自行把周边裁掉,这样也使得整幅画丧失了原有的平衡。而且挂这幅画的大厅是烧泥炭明火取暖的,时间久了,炭灰就在画上落了厚厚一层,使得整幅画色彩变得暗淡,以至于到了18世纪,人们把这个原本是白天的场景误以为是在夜晚进行的,从而给这幅画取名为《夜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巡》后来一直被荷兰王室所收藏,直到19世纪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成立后,一直作为其馆藏珍品被保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伦勃朗的《夜巡》与藏于法国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和藏于西班牙普拉多美术馆的《宫娥》是世界悠久的绘画历史中,最著名的三幅画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梵高和他的朋友欣赏《夜巡》时,他说:“如果能在伦勃朗的画作前坐上两个星期,哪怕叫我啃干面包,或者少活十年也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巡》,曾遭到暴徒的恶意破坏,包括刀割和泼酸,所以现在画前很远就横了一道栏杆,有名保安专门站在一旁看守。不过,馆内的导游是可以带人坐到栏杆内近距离欣赏画作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巡》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幅拥有专属紧急出口的画作,紧急情况发生时,地板会被打开,画作将降落下到安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面这幅《夜巡》是从网上下载的</p> <p></p> <p class="ql-block">占有三个楼面的藏书达45万卷的荷兰最大的艺术史研究图书馆。</p> <p></p> <p class="ql-block">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橱柜式娃娃屋(也叫玩偶之家),在荷兰文艺复兴时期是富商太太们争相拥有的高级玩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橱柜式娃娃屋布局清晰,各种空间里的家具、陶瓷、银器、服饰、布艺……都一丝不苟按比例真实还原。</p> <p class="ql-block">1291年,马可·波罗带第一件中国瓷器到威尼斯,掀起欧洲对遥远东方国度的无限遐想和对瓷器的狂热喜爱。 </p><p class="ql-block">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带回大量中国瓷器,引起荷兰对蓝白瓷器的痴迷。</p><p class="ql-block">欧洲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无法突破技术生产出精美的瓷器。</p><p class="ql-block">一位自命为殷弘绪的法国传教士在景德镇多年后,将制瓷的工艺技术带到了欧洲。</p><p class="ql-block">于是在代尔夫特小镇掀起了蓝白瓷仿制,历经三百年终成荷兰国宝。</p> <p class="ql-block">这位是在国内读艺术、到荷兰又读艺术专业研究生,今天是我们探访国立博物馆的导游。</p> <p class="ql-block">回到了维京游轮</p> <p class="ql-block">下午去外面逛逛,</p><p class="ql-block">在中央火车站附近拍了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89, 89, 89);">来旅游前,曾看到@欧洲王小导的视频介绍说,在阿姆斯特丹的一个地方能一下子看到七个桥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89, 89, 89);">这个地方在哪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89, 89, 8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89, 89, 89);">我问了维京小红人,他也不清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89, 89, 89);">但是他说,“让我查一查”,然后打开了电脑。而我也就把截图给他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89, 89, 89);">过了一段时间,告诉我“在</span><span style="color:rgb(89, 89, 89); font-size:18px;">修道士运河(</span><span style="color:rgb(89, 89, 89);">Reguliersgracht)与绅士运河(Herengracht)交汇的地方”。并用手比划着告诉我行走的方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89, 89, 89);">太好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89, 89, 89);">晚饭后就去那里看看!</span></p> <p class="ql-block">晚饭时,突然感到很睏,想睡。</p><p class="ql-block">看来,七桥奇观是看不到了。</p><p class="ql-block">饭后,老伴跟旅友夜游去了。</p><p class="ql-block">我却倒头就睡了。</p><p class="ql-block">就这样,独特的奇妙景观擦肩而过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返沪后,又不甘心了,想看看七桥奇观到底是怎么样的,就在网上反复搜,终于找到了几张照片,选了三张把它们拼了起来。</p>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