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军人血 一腔报国情——红二代莫莉在时代浪潮中赓续红色血脉

吕道宁

<p class="ql-block"><b>宁哥笔下的身边典型人物之十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代军人血 一腔报国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二代莫莉在时代浪潮中赓续红色血脉</b></p><p class="ql-block"><b>○吕道宁</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东莞市老干部大学的声乐教室里,总有一个身影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她细致地检查门窗、调试设备,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录制存档,与老师同学们笑语盈盈地讨论乐谱——这位61岁的学员,便是2023级声乐表演班班长、临时党支部书记莫莉。鲜少有人知道,这位活跃在课堂上的"老学员",曾是桂林市住建局系统首位女性党政"一肩挑"的单位正职领导;更少有人知晓,她的生命底色里,早已深深镌刻着三代军人、三代党员、三代教师共同熔铸的红色印记。从珠江之畔的部队大院到鸭绿江边的英雄足迹,从桂林山水间的为民服务到东莞市老干部大学校园里的余热发光,莫莉的人生轨迹,恰是一部流动的红色传承史,一曲献给时代的奋进之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水滋养:在红色熔炉里淬炼初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广州军区第四十二军的部队大院里,是莫莉和军娃小伙伴们从小生长的乐园,她出生时父母为她取名"莫莉",希望她能如茉莉般坚韧芬芳。彼时谁也未曾想到,这个在珠江水边牙牙学语的孩子,未来会与三条江河、三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更会将军人家庭的赤子情怀,深深融入生命的每一段旅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莫莉的童年,是在听着军号声与训练声中度过的。父亲是1949年弃笔从戎的志愿军战士,1950年10月16日,作为42军先头部队的一员,他比大部队早3天从缉安秘密入朝。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这位有文化的年轻人成为战地记者,用笔墨记录下战友们的英雄事迹,也亲历了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回国后,父亲在42军军部宣传处从事政治思想工作,那些在战火中淬炼出的忠诚与担当,化作日常的言传身教,成为莫莉最早的人生教材。母亲则是部队子弟校的教师,三尺讲台前,她将知识与品格的种子播撒在无数军娃心中,学生们后来遍布大江南北建功立业的故事,是这个家庭最动人的“成绩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少年时期,莫莉随父亲调任来到重庆。长江水的奔腾湍急,滋养出这座城市的火热与耿直,也让少年莫莉的性格多了几分泼辣与果敢。在重庆,她目睹父亲转业后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严谨作风,将地方单位治理得井井有条;也见证母亲在70岁高龄时,颤抖着双手接过入党志愿书——那份跨越半个世纪的信仰坚守,让莫莉读懂了“共产党员”四个字的千钧重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81年,莫莉踏入教育系统,从打字员到文档员,再到副主任科员,她始终记得父亲的叮嘱:“岗位没有大小,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本事。”工作之余,她像海绵吸水般汲取知识,先后就读于重庆市委第二党校、南充师范学院、四川电大法律专业,最终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拿下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文凭。“那时候经常学到深夜,办公室的灯总比别人灭得晚。”回忆起那段时光,莫莉的眼中闪烁着执着的光。正是这份不辍的学习,为她后来的事业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9年3月,命运的河流再次转向。已在教育系统崭露头角的莫莉,随军人丈夫来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漓江的清冽秀美,赋予她从容淡定的气质,而三种地域人文的交融,让她既有广东的前卫开放,又有重庆的耿直泼辣,更添桂林的温润包容。这种独特的性格特质,在她即将开启的住建系统生涯中,将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莫莉女士父母亲生前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以上6张照片是莫莉女士2025年6月参加42军后代深圳联谊会组织的“重走父辈路”活动时的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实干为帆:在为民服务中书写担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b></p><p class="ql-block">初到桂林市住建局国有住宅和非住宅管理部门时,莫莉只是一名普通科员。这个外来媳妇既无亲友帮扶,也无背景依托,有人私下议论:“一个女同志,能在男人扎堆的住建系统干出啥名堂?”但莫莉没理会这些闲言碎语,她带着部队大院赋予的韧劲,一头扎进业务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住建工作关乎民生冷暖,从老旧小区改造到保障性住房分配,每一项都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莫莉给自己立下规矩:“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必须当天受理、限时办结。”有一次,一位独居老人反映家中漏水,恰逢暴雨倾盆,她二话不说带着维修人员冒雨上门,踩着积水排查管道,直到深夜才将问题解决。老人拉着她的手哽咽道:“闺女,你比我亲儿女还上心啊!”这样的故事,在莫莉的工作中不胜枚举。她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们干工作,就是要让群众打心底里认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凭借着这份踏实肯干的劲头,莫莉的职务稳步提升:不到十年时间,从科员到科长,再到副处长、处长,同时拿下专业技术工程师职称。2008年1月,局党组做出一项出人意料的决定——任命莫莉为桂林市七星房产管理处处长兼党支部书记,担任事业单位法人代表。这一任命在全局引起轰动:她不仅是该处首位女性正职,更是全系统唯一的党政“一肩挑”女性领导,而在此之前,该局从未有过女性担任单位一把手的先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你到底靠什么关系上位?”质疑声随之而来。莫莉没有辩解,只是用行动回应。上任第一天,她就走遍了辖区内所有直管公房,将房屋年代、居住状况、群众诉求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足足记满了3个本子。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租金收缴不规范问题,她牵头制定《阳光收费细则》,将收费标准、流程全部公示;面对老旧小区改造中的邻里纠纷,她创新推出“楼栋议事会”,让居民自己商量着办;为破解维修资金短缺难题,她多方协调,争取到财政专项补贴......在她主政的11年间,七星房产管理处实现了安全管理零事故,年年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指标,连续多年获评局先进单位、桂林市党建工作示范单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让莫莉骄傲的,不是获得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而是群众送来的那面写着“心系百姓、情暖万家”的锦旗。有一次,她在信访大厅接待一位上访户,对方情绪激动地控诉住房分配不公。莫莉递上一杯热茶,耐心倾听两小时,随后带人实地核查,发现确实存在操作疏漏。她当即纠正错误,重新公示分配结果,并在全局推广“交叉审核”制度。事后,那位上访户专门来道歉:“莫处长,对不起,我不该冲你发火。”莫莉笑着说:“您的火气,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该说对不起的是我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莫莉退休时,全局干部职工自发为她送行。有人问她成功的秘诀,她坦然道:"哪有什么秘诀?不过是把父辈教的'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工作'刻在心里,把群众的期盼扛在肩上。"这番话,道出了一位共产党员最朴素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薪火相传:在红色血脉中赓续荣光</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妈妈,我申请去外公的老部队42军特种部队了!”2013年,莫莉的儿子大学毕业,拿着入伍通知书对她说。看着儿子眼中闪烁的光芒,莫莉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父亲。这个从小听着抗美援朝故事长大的孩子,主动选择了最艰苦的岗位,追随祖辈的足迹穿上了军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莫莉的家庭,是一部浓缩的红色家谱。父亲那代,1人从军、2人入党;她这代,4人从军、6人入党,到了儿子这代,2人从军、3人入党。全家有6人从事教育工作;三代人接力传承,让军人的铁血、党员的忠诚、教师的奉献,成为这个家庭最鲜明的标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父亲生前最爱讲的,是朝鲜战场上的故事。“零下四十度,战士们穿着单衣冲锋,有的冻僵在阵地上,手指还扣着扳机......”每次讲述,老人都会热泪盈眶。他总说:“我能活着回来,是无数战友用命换的,你们要永远记得他们。”这些故事,像种子一样在莫莉心中生根发芽。2025年6月底,她参加42军后代深圳联谊会组织的“重走父辈路”活动,从42军兵出地齐齐哈尔到丹东鸭绿江断桥,追寻着父辈的战斗足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站在鸭绿江断桥上,江风呼啸而过,莫莉仿佛听见了75年前的枪炮声。她抚摸着桥上的弹痕,想象着父亲和战友们穿着单薄军装、踏着冰雪入朝的场景——他们用胸膛挡住枪林弹雨,用热血融化极寒,用生命打赢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那一刻,我才真正懂了父亲常说的‘感恩’二字。”莫莉的声音带着哽咽,“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为了守护身后的祖国和人民,才变成了钢铁战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种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体现在家庭中,更融入莫莉的工作与生活。在桂林主政房产处时,她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单位,推行"军事化管理":晨会点名、遇事冲锋、有错必纠。有一年汛期,辖区内几栋老楼出现险情,她带领党员突击队连夜转移群众,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直到所有居民都安置妥当。每年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坚守在抗洪第一线,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过夜早已成为常态。同事们说:"莫处长身上总有股军人的拼劲,跟着她干,再难的事都有底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退休后,这份传承有了新的载体。2023年初,莫莉成为东莞市老干部大学首届声乐表演班学员,管理老师推选她当班长,她当即表态:“当班长不是摆架子,是要为大家服务。”近三年来,她全学年全勤,早来晚走,把班级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学校组建临时党支部,她又被任命为第十二和第十六临时党支部书记。在她的带领下,支部成员参观大岭山东江纵队纪念馆、走进散裂中子源科技馆,在红色教育中坚定信念,在科技前沿感受国力。有学员说:"跟着莫书记参加活动,总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莫莉常对儿子说:“红色基因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是要刻在骨子里、落在行动上的。”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在部队多次受嘉奖,每次寄回奖状,她都会像珍藏父亲的军功章一样,小心翼翼地收好。在这个家庭里,红色的火种正跨越时空,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莫莉女士儿子在外公生前部队42军训练时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初心不改:在岁月新程上续写华章</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清晨的东莞,阳光透过老干部大学的窗棂,洒在莫莉摊开的乐谱上。她正跟着伴奏练习《歌唱祖国》,轻声亨唱的歌声里饱含着深情。“退休不是终点,是人生新阶段的启航。”莫莉说,回到这座小时候生长的城市,她终于有机会拾起年轻时的爱好,也找到了发挥余热的新舞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声乐班,莫莉是最认真的学员。为了唱准一个音符,她会反复练习几十遍;为了排练节目,她主动协调场地,带领同学们加班加点。她们班代表老干大学在文艺汇演中多次取得好成绩,当站在台上演唱《领航》时,莫莉望着台下挥舞的五星红旗,仿佛看见父亲在对她说:“我们当年打仗,就是为了让后人能安心唱歌跳舞。”那一刻,她的眼眶湿润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莫莉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她组织学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我为东莞发展献一策”活动,收集到30多条合理化建议;她带领支部与社区结对,为独居老人送温暖、教社区居民唱红歌;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她结合家庭故事宣讲党史,让年轻学员深受触动。“即使退休了,也要像父辈那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添砖加瓦。”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新中国成立76周年、建军98周年、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在一次聚会时,莫莉讲述了父亲和儿子的故事,当说到“三代军人守护同一片江山”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有人问她:“您觉得红色传承的意义是什么?”她沉思片刻回答:“对家庭而言,是信念的坚守;对集体而言,是正能量的传递;对国家而言,是精神的延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的莫莉,依然保持着部队大院养成的习惯:每天清晨晨练,整理房间时被子叠成"豆腐块",待人接物豁然大度。她的生活充实而忙碌:上课、排练、参加支部活动,偶尔还会回桂林看看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有人问她累不累,她总是笑着说:"比起父辈在战场上的牺牲,我们现在的忙碌,都是幸福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从珠江边的军娃到漓江边的公仆,从红色家庭的传人到新时代的老学员,莫莉的人生轨迹,如三条江河的交汇处,激荡出动人的浪花。她用61年的人生证明:红色基因从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流动在血脉中的精神密码;共产党员的初心,也从不是一时的激情,而是贯穿一生的坚守。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更看到了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终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吕道宁,1956年出生,属猴,热爱生活,爱好运动、摄影、旅游和写作,中共党员,高级编辑,资深媒体人,曾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公开出版过《新闻论谈录》、《新闻启示录》、《营销正能量》、《问鼎中国新闻奖》等新闻论著和新闻业务书籍。2016年退休后随女儿定居广东东莞。</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