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ed2308">在祖国版图的"金鸡之冠",额尔古纳河如一条被风拂动的银带,以970公里的笔触勾勒出中俄边境最灵动的曲线。它发轫于大兴安岭西麓,携海拉尔河的清冽与克鲁伦河的悠远,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划出生命的圆弧。河畔的白桦林躬身垂首,落叶松的金黄与灌木的绛红倒映水中,仿佛打翻了调色盘的油画。当暮色降临,牧归的马群踏碎河面星光,乌兰山顶的观者总能捕捉到河水与晚霞共舞的瞬间——那是自然馈赠的边境浪漫。</font><div><font color="#ed2308"> 这条蒙古语意为"弯曲"的河流,曾是拓跋鲜卑南迁的驿站、蒙兀室韦驰骋的猎场,更孕育了成吉思汗家族的荣光。黑山头古城遗址至今低诉着哈撒儿封地的往事,而1689年《尼布楚条约》的墨迹,则让它成为三百年未变的界河传奇。乘船游览时,宽仅十余米的河面两侧,中国牧民的蒙古包与俄罗斯村庄的尖顶木屋隔水相望,垂钓者的身影在波光中叠印,构成一幅无国界的民俗画卷。</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室韦小镇的"木刻楞"建筑曾见证华俄后裔的百年交融,而今虽被旅游开发的铁皮屋顶侵扰,但临江屯仍保留着未被稀释的淳朴。清晨,俄罗斯族大娘用列巴蘸盐的待客礼仪,与蒙古族汉子的马头琴声在河畔交织。更往北的恩和哈达,河水与石勒喀河相拥化作黑龙江,如同多民族文化的汇流——额尔古纳河终究是包容的诗人,将戍边将士的忠诚、游牧民族的豪迈、林业工人的坚韧,都写进它永不重复的浪花里。</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室韦小镇的"木刻楞"建筑曾见证华俄后裔的百年交融,而今虽被旅游开发的铁皮屋顶侵扰,但临江屯仍保留着未被稀释的淳朴。清晨,俄罗斯族大娘用列巴蘸盐的待客礼仪,与蒙古族汉子的马头琴声在河畔交织。更往北的恩和哈达,河水与石勒喀河相拥化作黑龙江,如同多民族文化的汇流——额尔古纳河终究是包容的诗人,将戍边将士的忠诚、游牧民族的豪迈、林业工人的坚韧,都写进它永不重复的浪花里。</font></div><font color="#ed2308"> 作为呼伦贝尔草原的命脉,它用1800条支流滋养出亚洲最美湿地。夏日的河湾如翡翠问号,引来天鹅驻足;冬季的冰凌似水晶琴键,奏响北疆牧歌。保护区的巡护员常说:"这里的每一滴水都记得成吉思汗饮马的故事,每一粒沙都数过界碑上的年轮。"当自驾者沿边防公路驰骋,车窗外掠过的不仅是风景,更是一部流动的生态史诗。</font> 满洲里口岸 室韦口岸 套娃广场---套娃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