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工会娘家人” 的温情守望

张明华

<p class="ql-block">这是发生在通州玉兰眼镜店里,无数个奉献爱心资助困境儿童暖心故事中的一个。 </p><p class="ql-block"> 阳光透过玉兰眼镜店的玻璃橱窗,在浅粉色的镜框上跳跃。11岁的朱纹纹好久没有这样清晰的看世界了,她眯起的双眼舒展开来,嘴角微微上扬。这个瞬间,王玉兰——既是玉兰眼镜店总经理又是关工委主任的"工会娘家人",眼角泛起了欣慰的泪光。在这个看似平常的配镜故事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位基层工会工作者对职责的坚守、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p> <p class="ql-block">王玉兰的办公室求助铃声响起时,她没有将其视为一次例行的慈善活动,而是当作一次与命运对话的机会。当得知朱纹纹父母均为先天性盲人、家境清贫却成绩优异时,她当即承诺:"扶贫济困、关爱孩子,这是我们最该做的善事。"这句话不是客套的慈善辞令,而是一位工会工作者内心准则的自然流露。在金沙街道这片土地上,王玉兰早已将"娘家人"的角色内化为生命的一部分。她的眼镜店不只是商业场所,更成为连接社会爱心与困境群体的重要节点,体现着工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价值。</p> <p class="ql-block">半小时后,纹纹的奶奶和姑姑牵着孩子走进店里,老人粗糙的手紧紧攥着衣角。王玉兰早已站在门口等候,她没提 "帮助" 二字,只是蹲下身帮纹纹理了理衣领:"咱们先查查眼睛,让它也 ' 亮堂 ' 起来。" 验光室里的场景令人动容,最富有经验的验光师拿着仪器为小纹纹进行视力检查,王玉兰叮嘱验光师“动作轻缓一点,孩子可能紧张”。看到验光单上的度数,王玉兰不由心头一紧,语重心长的说:“你的视力状况,就像我们以前遇到的困难一样,只要有信心和勇气,一定会战胜它”。随后亲自挑选了一副浅粉色超轻镜框,像母亲般为纹纹调整镜架角度,这一刻超越了简单的物质帮助,完成了心与心的对接。</p> <p class="ql-block">等待配镜的间隙,王玉兰搬来凳子递上凉茶,和祖孙三人拉起家常。她讲述自己创业故事时,那些"推着小车走街串巷,风里雨里摆摊售卖""遭遇资金链断裂而劫后余生"的经历,不是成功者的炫耀,而是生命经验的真诚分享。"困难就像镜片上的雾气,擦干净了,就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朴素比喻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工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她不仅提供物质帮助,更给予精神支持;不仅解决当下问题,更播种未来希望。这种"授人以渔"的工作方法,正是新时代工会工作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p> <p class="ql-block">临别时赠送给小纹纹的书包、文具、牛奶和饼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关爱闭环。纹纹的奶奶红着眼圈,反复念叨着“遇到好人了,遇到好人了”,小纹纹深深的鞠躬,都是对王玉兰工作价值的最好肯定。但这位"工会娘家人"并未止步于此,她的目光已投向更远处:"关爱孩子从来不是一次性的善举,而是需要全社会接力的长跑。"这种系统思维和长远眼光,使她的工作超越了个人善举的层面,成为社会化帮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她的影响下,金沙街道涌现出越来越多爱心人士,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向善力量。</p> <p class="ql-block">回望这个温暖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副眼镜的馈赠,更是一种工作理念的彰显。王玉兰这样的基层工会工作者,恰如一面明镜,照见了"娘家人"三个字的深刻内涵——她们是职工权益的守护者,是困境群体的贴心人,更是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在她们身上,忠诚履职不是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自觉行动;敬业奉献不是标签,而是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付出。当纹纹透过新眼镜看清世界时,我们也透过这个故事看清了工会工作的真谛:用专业传递温暖,以生命影响生命。</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工会组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王玉兰们用行动证明:只要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手中有术,平凡的岗位也能绽放非凡的光彩。她们像精心打磨的镜片一样,帮助人们看清生活的美好;她们更像播种者,在社会的田野上播撒希望的种子。当这些种子破土而出,必将绽放出一片象征希望的蔚蓝花海,而这片花海中最动人的花朵,正是"工会娘家人"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