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一抹红]忆重庆渣滓洞之行

悦溪散人(拒私聊)

<p class="ql-block">昵称:悦溪散人</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78356623</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六十岁那年的秋天退休,算是踏进了老年这个门槛。忙了大半辈子,一旦空闲下来却有种不得劲的感觉。有天我整理书柜,几本书很吸睛,内有一本为罗广斌杨益言所著的红色经典~~红岩。看到封面上那绚烂的红霞、峻峭的岩石、苍劲的松柏,我的大脑皮层瞬间变得兴奋起来。曾经的懒散一扫而空,代之的是饱满的精神状态。潜意识中就想去渣滓洞看看,书中很多的原始素材均出自于这里。</p> <p class="ql-block">  我从北碚出发,到达渣滓洞也就两小时车程。当时正值深秋,歌乐山麓的林木虽然茂盛,仍然让人感知到时序的萧瑟与氛围的肃穆。渣滓洞原为一煤窑,因煤少渣多而得名。它的三面被群山环绕,一面临沟,仅有一条狭窄的小道进出,其地势甚为险要和隐蔽。后经军统特务们人为地改建成秘密监狱,囚禁着数以百计的共产党员与进步人士,其迫害的手段极其残酷。一九四九年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在溃逃前,就于此处制造了那惨绝人寰的大屠杀。</p> <p class="ql-block">  渣滓洞烈士墙上,是二百多位先烈的生平简介和大部分烈士的照片。他们神情坚毅,英姿勃发。这些党的栋梁之材,英勇地就义于刽子手的屠刀前。看着刑具室里的那些刑具,诸如老虎凳、辣椒水、竹签、烙铁、电刑、吊索、铁链与脚镣等等等等,我的心情极为沉重。难以想象,英烈们生前遭受了怎样的痛苦与折磨。他们在酷刑面前大义凛然,不屈不挠!这是怎样的一种革命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又是什么?它的核心就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这种信仰的力量是磅礴的,任何的鬼魅伎俩在它面前都是纸老虎。</p> <p class="ql-block">  红岩魂陈列馆里,展示着很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和烈士遗存。革命文物中,有一面独特的五星红旗。那是四九年十月,狱中的地下党员们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用红色被面和黄纸剪制的五角星秘密制作了这面简朴而庄重的五星红旗。它象征着自由与解放,也饱含着他们对新生中国的美好祝愿!烈士遗存里,让人泪目的是江竹筠烈士的托孤遗书。既让人看到了她作为坚定的革命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又让人体会到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字里行间无不泛着母爱的光辉!读完江姐的遗书,我仿佛看到了她高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我仿佛听到了红岩上那讴歌红梅的优美旋律!</p> <p class="ql-block">  我是受着红色教育长大的。我记得唱的第一首歌是“东方红”,读的第一篇课文是“中国共产党万岁”。加入少先队时,我系上鲜艳的红领巾,要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入共青团时,我胸前佩戴着红色的团徽,誓词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此生我未能入党,可我的两个孩子早就成了党的一员。红色的基因已在家的血液里传承。此次来到渣滓洞这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再次感受到了红色的炽热与红岩的精神!红岩这本书我也看了几遍,内心的情感绝对没有在实地缅怀强烈。瞻仰时,我的神情是凝重的,自无拍摄的兴致。然而,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与伟岸形象,还有此次渣滓洞之行的诸多元素已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注明:图片源于网络与美篇,谨向原作者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