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city walk的尽头藏着多少惊喜?这次我把脚步停在了郑州鼎藏钱币博物馆——2023年刚试营业的小众场馆,500平方米的空间里,藏着1万多件历代钱币的故事。</b></p> 正午13点,室外40℃的高温能把人烤化,推开博物馆大门的瞬间,像闯进了另一个时空。入门的透明地板,低头就能看见脚下耀眼的钢镚,仿佛踩着千百年的时光在走。 <h3>右手边的文创店里,盖章处摆着两排古币图案的印章,大多是收费的,正犹豫要不要all in,被女儿一句话点醒:“收费章盖着没意思,有馆章留念就行了。”果然,孩子的通透最能戳中旅行的本质——留住心意,而非形式。</h3></br> 馆内按历史脉络分成了八大板块:先秦的贝币、刀币带着原始的拙朴,秦汉的方孔圆钱印着“天圆地方”的哲思,魏晋的钱币里藏着乱世的兵戈,隋唐的开元通宝透着盛唐的气象……最让我驻足的是两宋展区,那些带着“交子”字样的纸币残片,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比欧洲早了六百多年。旁边的民俗钱币专题里,压胜钱上刻着祈福的纹样,原来古人不仅用钱币交易,还把祝福、辟邪的心愿也铸进了铜铁里。 到近现代展区,突然被一张大额纸币惊到——伍万圆、壹万圆的票子,纸张已经泛黄,这是纪念币吗。 对比现在手机一扫就能付款的日子,不得不感叹:从元宝碎银到电子支付,我们用三千年走完了一场“钱的进化史”。 <h3>听工作人员说,馆里500多件展出的珍品,大多是馆长臧亦兵先生的个人收藏,其中4枚雕母钱更是价值千万,钱文雕刻得比发丝还细,拿放大镜看时,连笔画的起承转合都清晰可见。原来真的有人把爱好做到极致,用一己之力,为一座城市留住了一段关于“财富”的集体记忆。</h3></br> <h3>可惜没赶上10:30和15:00的免费讲解,只能凭着说明牌慢慢逛。但这样也好,在安静的展厅里,和孩子一起对着一枚古币猜它的故事:这枚刀币曾被哪个商人揣在怀里?那枚开元通宝是不是经过某个盛唐女子的手?</h3></br> <h3>女儿惊叹:钱不只是用来买东西的,它还是会说话的历史书啊。</h3></br><h3>是啊,货币从来都不只是交易的工具,每一枚钱币上的文字、纹样、轻重,都藏着一个时代的经济、文化和人心。</h3></br> <h3>如果你也想在城市里找个地方“躲清闲”,不妨来这里走走。不用挤人流,不用赶行程,就隔着玻璃,和千年前的“钱”说说话——它们会告诉你,真正的财富,从来都不止于金银。</h3></br> <h3>��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青年路146号朝阳门财富广场四楼C408、C410</h3></br><h3>⏰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09:00-12:00,14:00-17:00(周一闭馆,节假日正常开放)</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eVKw4-SXot0epJL_0Q8xs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