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div>1、不理解你,觉得你纵容溺爱孩子<div>2、不理解孩子,强制给孩子断网,希望孩子去上学</div></div><div>对策:</div><div>1、先从:谁学习,谁觉醒;谁承担、谁改变</div><div>2、直到:夫妻形成合力</div> 表现:周围人指指点点,异样的目光<div>对策:</div><div>1、放下自己的面子和虚荣,扛住周围的压力</div><div>2、当孩子放松下来支持他做当下想做的事</div> 表现:<div>1、学校希望孩子早点回去读书</div><div>2、但学校不能给到孩子个性化的关照</div><div>对策:</div><div>1、父母挺身而出,顶住学校的压力</div><div>2、不盲目要求孩子回学校</div> 当孩子有了攻击行为,说明孩子还有生命力。向外攻击,总好过孩子伤害自己。所以孩子如果只是攻击自己积累下去,大概就会发生悲剧。面对孩子对我们的攻击,我们要能够借助他这些负面情绪和行为扛住了。<div>1、孩子的情绪很大,甚至会攻击父母</div><div>2、不停的试探确认,父母到底爱不爱他</div><div>对策:</div><div>1、接住孩子的负面情绪和行为</div><div>2、扛住了,你和孩子都会重生;扛不住,就会在对抗期和发泄期反复恶性循环。</div><div>教育不是谁赢了谁,而是我们要共赢</div> 方向对了,慢就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