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说原文《财迷崔二》</p><p class="ql-block">崔二自小就非常聪明,但就是有一个缺点——爱沾小便宜,这也为他日后犯病埋下了祸根。 童年时代,我和崔二等几个小伙伴经常一起干偷桃摸瓜、逮鱼摸虾的勾当。每次“分赃”,崔二总是想尽办法多分一点才肯罢休。到了少年时期,村里的小孩见了他就跑。因为他经常抢孩子的东西吃,即使是普通的包子馒头,他也会抢到手里,掰下一块来塞到嘴里。 </p><p class="ql-block">崔二犯病是在他20岁那年冬天。 </p><p class="ql-block">刚过了腊八,村里已经弥漫出过年的味儿。我偶然听一个在国营饭店当厨师的朋友说,现在蒜薹奇缺,跑遍县城都买不到。我忽然觉得这是一个商机,就和村里的几个哥们商量着去济南贩蒜薹,挣个过年钱。我们早上六点出发,骑行六个小时,在济南北园批发市场上了货,再赶回来,天就黑了。第二天出货,出奇的顺利。我的200斤蒜薹全卖给了国营饭店,其他几个哥们的货一到菜市场就被菜贩子包围,不到半个小时就出手了。我们接连贩了四趟,直到过了腊月二十三,很多专业的菜贩子参与进来,我们才罢了手。 </p><p class="ql-block">停下来的当天晚上,大家在我家喝酒“庆功”。崔二不知是凑巧来串门还是在哪里得了信儿,也加入了进来。大家喝着酒,话题自然离不开贩蒜薹的事儿。我们每人挣了三百多至四百块不等,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地一个乡镇干部的月工资才一百块钱左右,我们几天的工夫每人就挣了三四个月的工资,大家越说越高兴,都有些忘乎所以了。 </p><p class="ql-block">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崔二一句话也不说了,脸色越来越难看……忽然,他怪叫一声,将满满一大杯酒干了下去,然后将酒杯重重地摔在地上吼道,你们为什么不叫上我! </p><p class="ql-block">我们都愣住了,好半天没人说话。从少年时期,我们就慢慢疏远了他,基本不和他一起共事了。这次去做蒜薹生意,谁也没有考虑过会带上他。 </p><p class="ql-block">我不想让他扫了大家的兴,就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崔二,是不是喝多了? 他猛然抬起头来,怒视着我说,我没喝多!我就是不明白,你们为什么合起伙来欺负我,不让我挣这三四百块钱! 我们都愕然了。 </p><p class="ql-block">没想到,更别致的还在后面,他拍案而起,用手指了我们一圈说,你、你、还有你!你们都欠我的! </p><p class="ql-block">说完,他愤然离席,夺门而出。 </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崔二就疯了。听和他同屋睡觉的弟弟说,他一宿没睡,一会儿唉声叹气,一会儿大喊大叫。 </p><p class="ql-block">崔二是典型的“财迷疯”。他平日里吃饭穿衣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也能自理。他整天在村里到处踅摸,看到谁家没人,到院子里拿了东西就走。他见什么拿什么,铁锨、锄头、木叉、扫帚、柴禾……甚至鸡窝里的鸡蛋。自从他疯了之后,村里各家各户大白天都要插上大门。 </p><p class="ql-block">他的爹娘带他去了县城、省城的精神病医院都看过了,中药西药也都吃过了,病情却不见轻。后来,他早年订下的一门婚事也泡了汤。至此,爹娘就有些绝望了,也就不管他了,毕竟还有好几个孩子要成家立业,不能把精力全荒废在一个疯子身上。为了拴住他,爹娘给他买了两只羊,让他每天赶到村外去放羊。 </p><p class="ql-block">村北的河套里,有四五十亩低洼地,因为地势较凹,经常被淹,从生产队时期就一直荒着。村里人盖房用土,都到这里来挖,弄得这片地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坑,一到雨季坑里全积满了水。但这里的杂草却很茂盛,适合放羊。崔二每天一早就把羊赶到低洼地,中午回家吃饭,和上班一样守时。几年下来,两只羊就变成了十几只。崔二自从开始放羊,就不在村里到处晃荡了,家家户户也不再丢东西了。村干部为了鼓励他专心放羊,不给村里添乱,就干脆把那片低洼地承包给了他,每年只象征性地收二百元钱。这样一来,村里其他几户喂羊的,就不好意思来这里放羊了,这四五十亩地就成了崔二的专用牧场。 </p><p class="ql-block">崔二的羊发展到一百多只时,他就开始定期售卖,把羊的总数始终控制在百只以下。他还买了几头奶牛,和羊一块儿放养。每天早上,都有牛奶厂的人上门来挤奶。 崔二40岁这年,他把和父母同住的老宅子推倒,翻盖了一座漂亮的四合院,屋里的家具电器全换成了新货。这时,村人们才察觉,崔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和正常人一样了,他的病竟然不治而愈。 </p><p class="ql-block">不久,经人介绍,崔二和一个30岁的大龄姑娘结了婚,几年间就添了儿子和女儿,过上了春天般的日子。 </p><p class="ql-block">直到现在,崔二也没再犯过病。</p> <p class="ql-block">《生活的辛辣与荒诞的温情》</p><p class="ql-block"> —半禹</p><p class="ql-block">这篇小说,活脱脱是一部“小便宜”引发的荒诞史诗!作者笔下的崔二,堪称“占便宜界的扛把子”,其“财迷”属性深入骨髓,连抢个馒头都要掰下一块塞嘴里,仿佛不沾点便宜就浑身难受——这哪是缺点,分明是刻在崔二骨子里里的“生存本能”啊!</p><p class="ql-block">童年偷桃摸瓜的“分赃”戏码,少年时期让全村小孩闻风丧胆的“馒头掠夺战”,寥寥数笔,一个“便宜精”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让人忍俊不禁又暗叹“此子将来必成大器(大事)”。</p><p class="ql-block">果不其然,命运的转折点来得如此猝不及防又充满黑色幽默。</p><p class="ql-block">当“我”和众人因贩蒜薹而“数钱数到手抽筋”,沉浸在“几天挣仨月工资”的狂喜中时,崔二这位“漏网之鱼”的爆发堪称神来之笔!那声“你们为什么不叫上我!”的怒吼,与其说是质问,不如说是“错过发财风口”的灵魂拷问,瞬间将一场庆功宴变成了“大型破防现场”。</p><p class="ql-block">更绝的是那句“你们都欠我的!”,逻辑之清奇,怨念之深重,直接把“财迷”属性推向了“财迷疯”的巅峰——这病,简直是“三百块引发的血案”,堪称史上最“贵”的错过!</p><p class="ql-block">然而,故事的高潮并非这次崔二的发疯,而是后来的他居然“疯”出的人生新高度!</p><p class="ql-block">从“全村公敌”的偷鸡摸狗专业户,到“羊倌企业家”的华丽转身,这反差萌简直绝了!那片荒洼地,成了他“疗愈”的圣地;那几只羊,竟成了“精神稳定器”。更妙的是,当羊群突破百只,奶牛加入“豪华套餐”,四合院拔地而起,媳妇孩子热炕头……崔二的“病”竟不治而愈?!</p><p class="ql-block">这哪里是疯了?分明是“疯”出了真我,“疯”出了财富密码!</p><p class="ql-block">作者用最朴实的笔触,讲了一个最魔幻的现实:原来治疗“财迷疯”的终极良方,不是医院,而是让他拥有一个可以尽情“薅羊毛”(字面意义)的牧场!</p><p class="ql-block">这个结局,既荒诞得让人拍案叫绝,又透着一股子“歪打正着”的民间智慧,让人在捧腹之余,不禁感叹:人生如戏,全靠“羊”运(谐音梗),而“便宜”这东西,沾小了是病,沾大了,说不定真能“沾”出个春天般的日子呢!</p><p class="ql-block">读完崔二的故事,堪称一部“占便宜者”的逆袭传奇,黑色幽默中藏着生活的辛辣与荒诞的温情。让人忍俊不禁之余联想到很多身边的故事,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家之言,还望大家批评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