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生态留村</p><p class="ql-block"> 文/佳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座落在太行深处,距离县城东北13千米的干石山区的平顺县中五乡井留村,全村290户,1132口人,分居在4个自然庄上,有党员36名,7个党小组,全村总面积5700亩,其中耕地只有1002亩,人均不足0.9亩,其余全是干石山坡。一个金、木、水、火、土五行俱缺的干石山区,这里既无地上资源,又无地下宝藏,自然事件十分恶劣,被人们称之为:“山是和尚头,下雨洪水流,粮田无保障,群众苦忧愁”。往事不堪回首,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十年九旱,资源匮乏,素以贫穷著称的留村。曾流传着一首民谣:"干石秃岭水土流,村穷人穷难糊口,闺女寡妇外村嫁,留下光棍守坑头,背井离乡千里走,留村实在难存留"。这就是当时留村连人都留不住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60年代初,整合调整后的留村党支部,认真联系留村的实际,对照本县和外地的一些先进经验,分析比较,切磋琢磨,一致认为,留村人多地少,山大坡广,单靠人均9分薄地难以致富,惟一的出路就是“开山兴林,发展林果”。于是,党支部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针对留村的情况制定发展林业生产的总体规划:高山远山松柏林,低山沟凹五果园,背坡核桃地埂化,阳坡花椒连成片。他们广泛发动群众,采取林业专业队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办法,在坡顶上播油松,在山坡上种花椒,在沟凹里植果树,在地埂上栽核桃,在河边上插杨柳,栉风沐雨十多载,硬是在高山远山造淞 柏林2400亩,低山沟凹发展梨果园200余亩,阴坡地埂栽植核桃、柿子等经济树1.3万株,用双手在干石区绘出了一幅绿色图画,千百年来,被贫穷折磨的留村人,透过这巍峨绵延的绿色屏障,看到了留村的希望所在。</p><p class="ql-block"> 阴坡绿化了,剩下的是"光有骨头没有肉"的1700亩干旱阳坡,这在70年代还是个没人敢于涉足的禁区。是进是退?经过反复讨论,留村党支部作出了向阳坡进军的决定。1972年春他们造反耐旱性较强的松柏、山杏、山桃、刺槐、花椒等数十种树苗,东一片,西一块地在土层瘠薄的阳坡上试验,大胆探索阳坡绿化的路子,支部书记桑林虎,带领大伙三易寒暑,几经曲折从反复实践中,终于闯出了一条"开山造田,蓄水保土,种植花椒"的阳坡绿化新路子,并创造了花椒树卧苗栽植新办法。党支部以8名老党员为骨干,组织了一支"老愚公绿化专业队"。他们夏顶酷日,冬冒严寒,艰苦创业,坚持常年开荒造地,到现在共投工6.35万余个,硬是用拳头大的石头垒起5000余条高1米,总长600多千米石岸,垫成5000余块总面积1160余亩的花椒梯田,栽植花椒树12万株,使昔日岩石裸露的干旱阳坡披上了绿装,老党员谷永林一人就劈山造田80余亩,植下花椒树1.6万余株。</p><p class="ql-block"> 留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坚持30年的艰苦创业,5900多亩干石山,97%山的宜林面积已经绿化,共营造松柏林3000亩,发展梨果园300亩,人均达到2亩用材林,1亩花椒坡、150株经济树,林果业已成了留村的一大经济支柱。留村不但植树不占田,而且治山还增加了100多亩地,1000多亩山地也建成了稳产高产田,同1984年前相比,粮食总产量翻了两番,集体积累增长了6倍,人均纯收入翻了5番。当今昔的留村,"高山远山松柏山,低山沟凹花果园,背坡核桃地埂化,阳坡花椒连成片,层层梯田绕山转,清清泉水引上山"。人们都誉称它是"平顺的绿宝石"、"太行山上的绿明珠"。</p><p class="ql-block"> 如今,今非昔比的留村,作为远近闻名的全省的林业先进单位,凡到过留村的人,都会被那里满目翠绿,生机盎然的兴旺景象所吸引。更令人感触的是,留村党支部带领留村人30多年如一日,以艰苦创业的愚公移山精神,热忱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带领群众绿化荒山,建设山区,首创了“全国阳坡绿化”的成功经验,把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穷山村,初步建成了“林茂粮丰,各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连续6年被省、市、县委组织部门评为先进党支部。1989年被长治市委树为“全市十面红旗党组织”之一,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阳坡绿化——成为全国的典型。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采风归来“话”留村</p><p class="ql-block"> “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翻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得呦呦喂……”山崖上,花海茫茫处, 谁的歌声高亢嘹亮,着实撩人心怀。 </p><p class="ql-block"> 俯瞰山下, 一孔孔的窑洞层层叠叠,掩映在漫山遍野的桃花杏花丛中,有着水粉画一样的美,艳而不俗。</p><p class="ql-block"> 家家户户十分勤快的农人,欢笑着,忙乎着,阶前廊下、窑脑场院,他们将采来的山货凉透晒干。金针、地皮、党参、连翘,药材野菜应有尽有。红果变成干鲜山楂片,柿子制成一串串柿饼。房前屋后,人们把砍下的柴禾码放得整整齐齐,大山环抱的村庄,生长炊烟的地方,有着生生不息的根的繁衍。天资聪慧的山里娃从打这里走出,便长了本领,有了出息。 他们和作家桑田一样,念念不忘家乡故里, 每每在大山需要的时候,怀揣一颗赤子之心返回。</p><p class="ql-block"> 外来宾客的频频光顾,不仅是奔着山村的景致,扶贫攻坚打造出一个响当当的“绿色太行明珠”生态留村—— 有滋有味的故事在此生长,在此传扬……</p><p class="ql-block"> 是的,留村故事多,远古的传说耐人寻味,战天斗地的新故事更是演绎不断。一个人才辈出,花果飘香的新留村能让人留住美好,留住记忆,一个充满诗意的山乡。走过路过,映入眼帘的都会是好景致。诗人火凤凰的一首诗,是在村外的小路上即兴而作,拍下的那张《温馨一家》图片,在摄影家群里大受赞誉。</p><p class="ql-block"> “ 有谁见过/一棵五尺高的小树上/竟然筑有五个不大不小的鸟巢/惊讶之余 我不禁脱口而出/“金、木、水、火、土——”/正好象征着留村的农林牧副渔/(哇塞,到底是诗人,这景致让你说出来就是不一样呦)/来留村采风的诗人作家啧啧夸口/跟着带路的村人往前走/ </p><p class="ql-block"> 一路参观 边走边拍/ 生态园林村的老街、古庙、石墙土窑/农舍新居、剧院、学校 / 背靠大山的桃园和杏林/葱茏馥郁的一草一木跃入眼帘 / 道道皆是美景/</p><p class="ql-block"> 一棵树 / 长在村头路旁的崖上 手搭凉棚/ 眺望远方的游子归来/</p><p class="ql-block"> 一棵树 / 以其“安居乐业”的姿态/</p><p class="ql-block">引体向上 迎来送往/</p><p class="ql-block"> 有谁见过这样的树呢/ 它对乡土不离不弃 坚定不移!/无论酷暑严寒 不管风吹雨打/把“根”深深地扎深扎牢 / 他守在“桃花红杏花白”的/——家乡/守在桑氏爷爷奶奶的土窑洞前/</p><p class="ql-block"> 一棵树 并不伟岸/ 却叫人眼前一亮/它唤起乡愁 留住记忆/婀娜地舒展着 像撑开的五指/ 花一样地绽放着/ 树上那五个可爱的鸟巢 / 昭示着留村人/家家户户和谐、美满/蒸蒸日上的好光景——”</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从一棵树的崖下走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村头,奶奶庙前的香火十分的火旺,难怪这里的孩童一个个精灵可爱,活泼有加。他们,是乡村的未来, 是祖辈的希望。在留村,尊师重教,薪火传承——“为孩子的成功奠定基础, 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仅是看看校园墙外的标语,你就知道这里的乡村教育生机勃勃。</p><p class="ql-block"> 踏着大写的“生态园林”乡间致富路,游走在还保留着原始旧貌沉淀与现代文明交错碰撞的新留村,你会有更多的惊喜和惊讶。一个小村,能吸引十六位国家领导人相继走进这里参观与指导,临别还每人栽种下一棵纪念树,可想而知,这里不仅仅是地灵人杰的风水宝地,更是蕴含丰富,极富深度开发与尽心打造的物华天宝之地。绵延不绝的大山,层层梯田环绕,经济林漫山遍野,苍松翠柏是天然的绿色屏障。诗画长廊风景宜人的留村,留住了多少人的匆匆步履。</p><p class="ql-block"> 新一代党支部信心百倍,新一届村委立下军令状,劳动致富,科学育林—— 山乡里的花椒披上了大红袍 ,大摇大摆地“嫁”出山庄。走南闯北的农副产品堂而皇之跻身于大都市的超市货架。吃苦耐劳,白手起家的留村人, 最懂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自力更生的道理。目前,这里已经走出一条绿色生态平衡,文明和谐共进的经济发展之路。“生态新农村” 、“文明示范村”、 “红旗党支部”,年年评先进得荣誉,司空见惯。</p><p class="ql-block"> 放下桂冠,迈步从头。 留村人胜不骄,败不馁。埋头苦干,实干巧干,前辈劳模榜样,后生不负众望。一个全村老百姓的“领头羊”立志要让农民经济收入翻一番,叫现在的村子变个样。“天然纯净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物质资源,打造绿水青山,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一直是留村人的夙愿和目标。</p><p class="ql-block"> 如今,“绿色生态乡村”吸引广大城市人纷至沓来,“欢乐田园居,美丽乡村游”已纳入留村又一个“十年远景规划“的梦想蓝图。 </p> <p class="ql-block"> (2)留村有个“辣”支书</p><p class="ql-block"> 早起一睁眼,习惯了摸手机,好在今晨刷抖音,一个乡村党支部书记的视频一下子吸引了我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去过一次留村采风,说起来,那天是留村的庙会,记得那是一个“桃花红杏花白”的时节,我们在村委会与桑秋景见了一面,许多人还与其拍照留念。第一印象中,热情泼辣、豪爽率真的她,就是一个肩扛铁锹,身穿迷彩,臂戴红袖章的山乡护林员。哪里晓得,风风火火的她,还是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办公室里“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田间地头撂下耙子拿锄头的“一人多能”的劳动者。</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互联网盛行的时代,她又迷上了拍抖音。老百姓喜欢和她在一起,说这个书记没架子,是咱自己人。和她在一起,不光是劳动干活儿轻松,就是茶余饭后闲唠嗑,也是快乐无比。有人就经常逗她谁说,她不只是会唱戏说快板,大队里乡民间的事情忙起来那也是利利索索的一阵风。 </p><p class="ql-block"> 弯弯曲曲的乡村大道,一路向前的农用三轮车上,一个壮如汉子的妇女,开怀唱着“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高亢嘹亮的豫剧唱腔,回荡在山谷沟壑。她就是平顺留村的村党支部副书记。一个和嫁到朝阳沟里的银环一样“决心在农村干它一百年……”</p><p class="ql-block"> 自幼喜欢唱唱跳跳的她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我要唱戏就唱朝阳沟”可见,她是多么的爱农村,爱这里的山山水水。</p><p class="ql-block"> 难怪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纷纷传言,啧啧羡慕。留村有个“辣”书记,十里八乡很出名。会说快板唱大戏,黄河台上飙英语。泼泼辣辣有本事,她的名叫桑秋景,不但天天拍抖音,还跟群众演戏剧。留村是“全国文明村”,“先进党支部”。作为留村人,她很自豪。群众无不骄傲的说,辣书记的“辣”,辣在敢吼真话,不含糊。铁婆姨的“铁”,铁在扎根太行,意志坚。一双有力的大手,垒过600里石岸,种过满坡的花椒树。土生土长的70后,50多岁的人了,她干劲冲天,一股脑儿的心思就是宣传家乡风貌,呼唤出去的山里娃回乡参与建设新农村,时时刻刻寻思着力所能及做好事,努力奉献一个共产党员精神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门前山洼下,片片苹果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哎呀呀,哎呀呀,真呀真多呀,数不清多少苹果园……她把幼儿园孩子《数鸭子》的儿歌,改编成了《苹果园》,一边玩泥巴,一边和乡邻好友唱起这节奏欢快的儿歌,整个一个十足可爱的老顽童。</p><p class="ql-block"> 平日里拍抖音,她演猪八戒相亲、唐僧取经,一当进入角色,全身心投入,演啥像啥。葡萄架下,绿茵丛中,幽默的牌局,叫人忍俊不禁。“哥哥,哎!你来啦?妹妹?哦!出牌吧,二毛战地,出吧出吧!单三儿,不过、不过,对七、对八,不要、不要,对勾,不出、不出!45678,你难受不难受?跟我,78910勾,你上头不上头?我炸!赢啦? 叫你再出? 你要是能赢我妹你带走! 哼,走着瞧,你这个大舅子今天当定了……”炎炎夏日爽歪歪,留村的老百姓就是在这样的乐乐呵呵中尽享着那份惬意的凉爽和快慰。</p><p class="ql-block"> “小青,你怎廋了嘞?”</p><p class="ql-block"> “姐姐,你怎么黑啦呀?”</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西湖有些晒人,咱们一起去留村躲躲吧!”</p><p class="ql-block"> “好呀,好呀,咱们快快去往留村……”</p><p class="ql-block"> 拨开云雾,眺望远方,白娘子和小青在空中九万里就看到了平顺留村这颗“太行绿明珠”,她们要飞往那里消夏避暑。</p><p class="ql-block"> “说留村,道留村,竹板一打唱留村。留村故事多,且听说端详。阳坡石头缝,里面蹦绿装。全国头一份,十六位领导种树扎了根。六零年代桑林虎,改革林山抡大镐。带着愚公啃荒坡,六百里石岸创奇迹。三十年凿 穿穷命脉, 荒山秃岭变粮仓。奖状糊满村委墙,六连冠中组部金匾挂胸膛,全国先进党支部——看今朝,柏戴绿帽,沟洼花果飘飘香,背坡地核桃踮脚望,阳坡花椒翻红浪。梯田缠绕像龙盘,清泉蹦跳上山岗。说不夸平顺“绿宝石”,“太行明珠”在留村……</p><p class="ql-block"> 老百姓常说,一个好婆的,赛过三个好骡的。桑秋景就是平顺留村的“宣传大使”。有时候,她即兴表演的效果更胜一筹。随手霖起一个扫把就能当吉他,什么盆盆罐罐、木棍儿、农具,锅碗笊篱都能拿来一试。小曲儿一出口,山风儿都跟着走。“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她演的玉兔精,也很乖巧。</p><p class="ql-block"> 留住记忆,记住乡愁。在她的心里,就是要留得住婆姨,留得住儿童,留得住那些曾经走出大山学知识长本领的返乡游子。常言道,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要想留得住村里的人,还能让外面的人走进这大山里来路寻宝、旅游观光,那就得上下一条心的想办法,出奇迹啦。怎么样让大家伙有圆梦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具体践行的实业,依据天然的绿色屏障,的确是该做做大文章的时候啦。你想,乡村里窑洞老屋,有家乡父老,有童年难忘的记忆,亲情、爱情、友情,浓浓的乡情,以及这漫山遍野的松柏长青,再加上经济林里的瓜果飘香,那才是留住“才子”、“佳人”的关键所在。 </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就跟着书记匍匐前进,埋伏在村口草丛里的那个妇女实在是憋得忍不住了。“这都在这里趴了俩小时了,你要ze(做)甚嘞?”</p><p class="ql-block"> “嘘! 扶了扶望远镜的桑秋景神秘兮兮地凑近她的耳朵跟儿说到,栓柱家的孩子毕业回来了,咱们争取把他给拿下”</p><p class="ql-block"> “啊!?”同伴惊讶之余似乎有点明白了。待那小子走近,她俩一“扑”而上……接着就是一顶特制的小花轿子,把个回乡探亲的大学生,红红火火的抬回了村庄……桑秋景一阵爽朗的哈哈大笑,想必,大伙已知道,桑书记是又给村里“拿下”一个才子大学生。</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来,苦口婆心的“说教”,想方设法的“拿下”,投其所好的“留住”。这是桑书记为留村兴村富民,留住人才,拓展经济发展的特殊手段和基本策略。在大山里摸爬滚打多年,土生土长的桑秋景,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她,跑上跑下,跑来跑外,筹资金、上项目,她和村委一班人没少出力。待人热情、真诚,遇事亲历亲为的她,真正做到了与群众“打成一片、挛成一蛋”。不仅多才多艺,她还足智多谋。经常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和乡民一起,在她们精心打造的名副其实的“花果山”上,一边摘蟠桃,一边演节目,《西游记》、《西厢记》、《朝阳沟》、《包龙图》、就连白娘子和小青,她们都能演得惟妙惟肖,以假乱真。本着一个宣传留村,拓展农林。她“忙中闲”、“玩中乐”,一个村支书,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扶贫济困,乐于助人。凭着一腔热血,扑下身子甩开膀子来实干,她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信赖和认可。</p><p class="ql-block"> 活儿不离手,曲不离口。多年来,一边走路一边唱,一边干活一边乐的习惯,是桑秋景书记的独门绝技。在乡村,她工作如鱼得水,生活无忧无虑,她是留村的“义务宣传员”,更是村民们由衷爱戴的“快乐天使”。</p><p class="ql-block"> 老百姓喜欢她“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喜欢她说实话办实事的操守。大伙儿说她是一个有才的人,更是一个有趣的人,和她在一起,天天乐悠悠。桑书记爱唱歌,还自编自演快板书。黄瓜、茄子、豆角,苹果、桃子、玉米,所有的农作物在她的手里,都能随时随地的变成一支即兴演唱的“麦克风”。不乏幽默风趣的她,无论是在干活、巡山的路上,还是和群众茶余饭后的悠闲唠嗑,只要有她在,开心欢乐无处不在。</p><p class="ql-block"> 炎炎夏日好去处,平顺留村绿明珠。中考、高考结束了,放暑假的孩子们陆陆续续都回来了,家家户户屋顶上,袅袅的炊烟缠缠绵绵地缭绕着,向远方延伸……寂静的乡村,又添了几分温馨和热闹。</p><p class="ql-block"> 留村人的生活,充满阳光;留村人的日子,幸福甜蜜。 你听,美丽寂静的大山里,回荡着一首十分怀旧又好听的歌谣:“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穿花衣……”这,是孩子们的游戏,也是桑秋景和乡亲们的游戏。 </p><p class="ql-block"> 你拍一 我拍一,一群人有着一条心;</p><p class="ql-block"> 你拍二 我拍二,沟上沟下全是绿;</p><p class="ql-block"> 你拍三 我拍三,山里山外花果香;</p><p class="ql-block"> 你拍四 我拍四,全国文明村传佳誉;</p><p class="ql-block"> 你拍五 我拍五,幸福生活幸福舞;</p><p class="ql-block"> 你拍六 我拍六,劳模精神争上游;</p><p class="ql-block"> 你拍七 我拍七,阳坡绿化是传奇;</p><p class="ql-block"> 你拍八 我拍八,我为留村吹喇叭;</p><p class="ql-block"> 你拍九 我拍九,果甜香飘百姓口;</p><p class="ql-block"> 你拍十 我拍十,平顺留村欢迎你——</p><p class="ql-block"> 正如桑秋景所说,山绿水秀不是喊出来的,是一镐一锹干出来! 咱留村人用勤劳的双手把家园扮靓,这满眼的青绿,就是最美最美的景色。 </p><p class="ql-block"> 一身迷彩服,一个红袖章, 胆识过人,一身干练的农家女,正以自己强有力的肩膀,扛起一副具有双重责任的重担。农耕犁地的田野间,森林防火的第一线, 桑秋景书记率先垂范,步步领先, 凭着一腔热血,愣是把一个传统而古老、偏僻又贫瘠的村庄,搞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因为她身上有着纪兰的英姿,纪兰的精神。 那股子不服输的泼泼辣辣的闯劲,风风火火的干劲,昭示着留村人——积极向上,力争上游的顽强与刚毅。相信:留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更好,更辉煌……</p><p class="ql-block">2025-08-08</p> <p class="ql-block">◎ 那天,我从一棵树的崖下走过……</p><p class="ql-block">文/佳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谁见过 </p><p class="ql-block">一棵五尺高的小树上</p><p class="ql-block">筑有五个鸟巢</p><p class="ql-block">惊讶之余 我不禁脱口而出</p><p class="ql-block">“金、木、水、火、土——”</p><p class="ql-block">正好象征着留村的农林牧副渔</p><p class="ql-block">来留村采风的诗人作家不少</p><p class="ql-block">跟着带路的村人往前参观 </p><p class="ql-block">边走边拍 </p><p class="ql-block">生态园林村的老街、古庙、</p><p class="ql-block">农舍、剧院、小学校 </p><p class="ql-block">背靠大山的桃园和杏林</p><p class="ql-block">葱茏馥郁的一草一木跃入眼帘 </p><p class="ql-block">道道皆是——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棵树 </p><p class="ql-block">长在村头路旁的崖上 手搭凉棚 </p><p class="ql-block">眺望远方的游子归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棵树 </p><p class="ql-block">以其“安居乐业”的姿态</p><p class="ql-block">引体向上 迎来送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谁见过这样的树呢 </p><p class="ql-block">它对乡土不离不弃 坚定不移!</p><p class="ql-block">无论酷暑严寒 不管风吹雨打</p><p class="ql-block">把“根”深深地扎深扎牢 </p><p class="ql-block">他守在“桃花红杏花白”的</p><p class="ql-block">——家乡</p><p class="ql-block">守在桑氏爷爷奶奶的土窑洞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棵树 并不伟岸 </p><p class="ql-block">却叫人眼前一亮</p><p class="ql-block">它唤起乡愁 留住记忆</p><p class="ql-block">婀娜地舒展着 像撑开的五指 </p><p class="ql-block">花一样地绽放着 </p><p class="ql-block">树上那五个可爱的鸟巢 </p><p class="ql-block">昭示着留村人</p><p class="ql-block">家家户户和谐、美满</p><p class="ql-block">蒸蒸日上的好光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7-04-05采风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