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印象浅说

柳荫

<p class="ql-block">因为特别的机缘,有幸来到石屏县,列席《意象石屏~2025采风写生暨文化艺术周》系列活动,饱览了文献名邦水墨石屏的美丽风光和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未到石屏之时,只知道石屏豆腐甲天下。第一次来到石屏,走马观花三日,便知道石屏除了小小的烧豆腐,更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众多的历史名人,以及独特的遗产~米轨铁路和寸轨铁路。</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石屏老城的古街,参差的老式房屋建筑,宽窄不匀弯直不等的街道,以及店铺里随意摆放着等待顾客前来问津的农副产品和土杂用品,不禁给人予穿越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感觉,坐在铺子里淡定地做着各种小事情的人们,是这座古城的主人,他们世代居住于此,古街凝集着他们的乡愁,不论外面的世界怎样繁华,他们都不为所动,依然快乐无怨地守护着传统的每一个日子。看到他们,便会联想到,在全中国,有许许多多古城古镇、古街古村,那里都有像石屏老城里的住户一样舍不得离开的、坚守着固有的生活模式的居民。也正是因为有这个群体的坚守和维护,我们的国家才能拥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大力量。</p> <p class="ql-block">指示牌上注着“明清原态老街~诸天寺街”,表明这些老街的房子已经几百岁了。</p> <p class="ql-block">挂在老式店铺门口的日用土杂商品。</p><p class="ql-block">看着这些非常熟悉却已久违的物品,我忽然明白,其实我就是一个守旧的人,对古老的传统文化和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古物,都怀有一种爱惜之情,或者说怀有一种好奇之心。只是,我没有像这些居民一样,实质性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而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匆匆过客而已。</p> <p class="ql-block">当然,石屏首先是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占尽了地利和人和。而今,乘着国家经济发展宏观决策的顺风车,石屏人又很好地把握了这个发展机遇,实现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头占,让初次到访者满眼看到的都是石屏的美丽和繁荣。</p> <p class="ql-block">除了传统的古城古街,石屏城里的古建筑群多得看不过来。最著名的,当属石屏文庙、玉屏书院、李恒升旧居纪念馆、袁嘉谷旧居纪念馆等一众古建筑群。置身这些古建筑群中,感觉更穿越回明清时代,那些生活在封建王朝时代的有识之士的奋斗历程,和他们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里所具有的家国情怀,无不令人赞叹。穿行于这些历史遗迹,我的思绪在这离我们并不算遥远的历史天空中搜寻着,思索着。</p> <p class="ql-block">珍藏于石屏老城喻氏私宅的、形成于一万多年前的泉生石“石屏风”,是石屏的镇县之宝。据介绍,石屏曾有石坪、石平等县名,因最初建设县城之地为多石之坪而得名,最终定名石屏,就是因为这块珍贵的天然石屏风。</p> <p class="ql-block">玉屏书院的玉屏一名,也取自石屏风。玉屏书院也是县博物馆,院内展示的内容很丰富,尤其是历史文化部分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玉屏书院的古建筑群保存完好,虽然看得出是经过了“修旧如旧”原则的修葺,但从那些古老的精雕细琢的装饰性部件的图案上,看不出有被人为破坏过的痕迹,连大厅前廊庑下露天的石狮子,也只看得到长年累月日晒雨淋所形成的风化性包浆。细心的游客应该会注意到,那些复杂的木雕图案中,都穿插雕刻着当地山上能采到的野生可食用大型真菌图。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在其他房屋雕刻上看到过青头菌 、鸡枞菌等。这一栋过厅房照面枋上雕刻的是灵芝菌。从这些雕刻的精美构图和细节安排,可以知道石屏历史上的文化人士水平之高。</p> <p class="ql-block">石屏的历史名人,袁嘉谷当数第一。科举取士制度自隋代创立一千多年以来,年年有人中状元。早在唐朝时代,新科状元要骑马游街夸官,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之类中状元后骑马夸官的诗词,都已家喻户晓一千多年。而我们云南,在袁嘉谷之前,从未出过状元。直到公元1903年(光绪癸卯年),31岁的袁嘉谷考取经济特科第一等第一名,才结束了云南没有状元的历史,云南这个在外省人心目中全体骑大象全体吃孔雀肉、以偏僻边疆著称的省,终于因袁嘉谷高中状元而扬了名。袁嘉谷是云南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和惟一一个状元,他不仅仅是石屏的荣耀,也是全云南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座落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城正南街的袁嘉谷故居纪念馆,游客如织。一块蓝色底板、刻有“圭璋特达”四字的匾额,系丽江</span>名人周善甫手书,落款为“后学周善甫敬补书”。</p> <p class="ql-block">袁嘉谷故居纪念馆大门上高悬的《经济特科》匾额。</p><p class="ql-block">状元为全国第一名,是国家的人才,朝廷对状元不仅嘉奖,还允许骑马游街夸官,也允许在宅第悬挂匾额,以起到给青年人做表率的作用。这是封建王朝对优秀学子的鼓励措施,在那种读书人少得可怜的社会环境下,这种做法是很好的,不属于个人崇拜。</p> <p class="ql-block">袁嘉谷简介石刻碑文。</p> <p class="ql-block">在石屏城里,随处可见状元故里文献名邦的宣传语录。建造于石屏新县城主要街道湖滨路大转盘上的石刻标语,也是“状元故里 文献名邦”八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石屏新城的文化公园,又称袁嘉谷公园,青年袁嘉谷高中状元时的石雕塑像,吸引着众多本地人士和外来游客的参观、瞻仰。</p><p class="ql-block">公园也是老年人和休闲人士钟爱的场所,广场舞,太极拳,溜画眉鸟,音乐交响,诗词书画,等等,每天都在公园内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除了状元袁嘉谷,石屏的进士和举人也很多。明清季,石屏共有进士77人,文举人488人,武举人150名,堪称云南之最!</p><p class="ql-block">有一个人,考取进士后被朝廷统一分配到丽江府任训导,相当于现在的市教育局长。这个人在丽江二十多年,参与了少数民族地区兴办学校、推广教育的过程,使汉文化在丽江各民族人群中得到迅速推广。后来他又奉命编纂丽江府志,徒步奔波于金沙江畔的深山古寨,收集第一手资料,写出丽江志书稿,为后人编纂丽江县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p><p class="ql-block">这个人名叫万咸燕,石屏县人,清雍正癸卯科进士。我在石屏县玉屏书院科举介绍的展版上的进士名录中找到了他的名字。清朝雍正元年,丽江改土归流,规治由土司自治改为流官与土官共治。也是这样的政治环境,加上遇到一个清明的流官~江西人管学瑄知府的全力支持,让石屏人万咸燕进士得以充分发挥才干,干出一番利国利民、官民共赞的事业。也为石屏与丽江开创了一份缘分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一个初来之人,不可能用三四天时间就完全了解石屏的概况,上述历史名人的事迹,不过是了解到一点点皮毛而已。但要说石屏的历史,米轨和寸轨的故事,是绝对不可以绕开的。</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米轨?米轨就是轨道只有一米宽的铁路。中国云南境内的米轨,是中国第一条铁轨,也是世界上最早建设和使用,并通往国外且至今仍在使用的铁轨。</p><p class="ql-block"> 米轨火车以及米轨铁路,轨距宽度只有100厘米的铁轨和火车的窄轨铁路,又称"米轨铁路”。目前世用上还在使用米轨铁路的地区,有法国、中国云南、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 </p><p class="ql-block">中国云南一些他区之间仍然有米轨相互连结, 其中最主要的是法国人100多年前建造的滇越铁路,是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通车的国际铁路。</p> <p class="ql-block">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贫穷落后,也没有改革开放,法国人为什么来修铁路呢?难道是无偿援助?否也!其实八国联军联手进攻中国,在中国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的历史,离我们真的并不遥远。那时按照划分,云南被划为法国的势力范围。法国人看到云南丰富的资源,特别是闻名世界的个旧锡矿,令他们日思夜想。他们想用快捷的方式把重量很大的矿产先运到越南,再通过水路运回本国。于是多次派出勘测队来云南反复勘测,最终建成轨道一米宽、通往越南的的滇越铁路。</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绝大多数中国人不识字。外国人来自己的国家搞勘测修铁路,将矿产运到国外,人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却想不出个究理。还好,以石屏人陈鹤亭为代表的一批能站在国家层面看时事的矿商和知识分子,提出了自筹资金,建设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铁路的设想,上报中央政府。获准建设后,历时21年建成。这条自主建设的铁路,便是轨道只有60厘米宽的小火车铁路,称为寸轨。</p> <p class="ql-block">​寸轨铁路,从清末光绪皇帝时开始上报,直到民国初年蔡𨯫主政云南时获准建设,1913年开始勘测,1915年5月开工建设,1936年10月10日全线贯通,整个工期历时21年。21年哪,新出生的孩子都结婚生子了!可是铁路还是修好了!而且全部是民间集资、还不允许将铁路股票出售给非中国人的、完全拥有自主权的铁路。可见当时主管这项建设的人们,意志有多坚定,爱国情怀有多高尚!</p><p class="ql-block">这就是现在的个碧石铁路(原称个碧临石铁路)。这是一条世界上最窄的轨距,最小的火车,最长的建设时间,最慢的行驶速度的火车路,通车后的运营收益,在当时也是最好的。</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云南的寸轨铁路。</p> <p class="ql-block">更大的意义在于,寸轨小火车运行起来,外国人的米轨火车就进不来了。这种爱国主义的智慧和行动,永远是石屏人的骄傲,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纪念寸轨铁路竣工的标志,立于石屏火车站前的铁轨旁边,上写:1936,石屏。</p><p class="ql-block">上方悬浮的蓝色羽毛,代表书写。</p> <p class="ql-block">不论米轨寸轨,都在石屏县城设有车站,因而石屏火车站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历经一百多年,目睹了整个滇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承载了几代红河人难以忘却的历史影像和难忘的乡愁。 </p> <p class="ql-block">而今,石屏火车站作为个碧石铁路的终点站,依旧保留着百年前的法式楼房建筑,黄墙、绿门、圆门窗,小清新的黄色彰显出优雅的法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绿树,红花,与黄色调的车站一同组成清雅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来自法兰西的高中学生伊丽云娜~库克,更喜欢这样清新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曾经耗时21年、全凭国人集资建设的寸轨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1971年,寸轨铁路扩建为米轨,与原有米轨连接继续使用,火车站也没有废弃。</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歇班的火车,每天都在站内停靠着。</p> <p class="ql-block">但是现在,米轨的客货运输功能已退为次等,石屏火车站除了车站功能,还被开发改造成兼具休闲参观、采风写生、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打卡地。火车博物馆、火车皮餐厅、米轨平行步道、历史文化宣传墙、车站茶室车站酒吧,以及各类艺术工作室等等,能接待各类参观访问的人群,这次《意向石屏~采风写生暨文化艺术周》活动,第一活动站点就选择在石屏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成功的企业家们,经营着火车客货运输之外的车站经济,为石屏县创立了一个成功的商业品牌,为外来访客提供了一个特别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站前每天都有许多参观访问的人。</p> <p class="ql-block">独创的火车皮餐厅和历史文化宣传墙。</p> <p class="ql-block">游客到此,总要留下几张照片作为纪念,因为每一个今天,都会变成明天值得怀念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古朴与现代合理融合。</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石屏城和独特的石屏火车站,为前来采风的艺术家带来无限的创作灵感,这里将留下客人们的足迹,有关石屏的各种记忆,也将被他们带回各自的处所。</p> <p class="ql-block">文尾,以题吟石屏异龙湖诗一首作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一首~题异龙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是人间绝美时</p><p class="ql-block">​青山涵翠水涵丝</p><p class="ql-block">平湖远眺渔舟小</p><p class="ql-block">玉镜身临鸥影迟</p><p class="ql-block">​大雨滂沱天地混</p><p class="ql-block">晴光滟瀲晚风滋</p><p class="ql-block">人生难得参商会</p><p class="ql-block">一种奇缘万缕思</p><p class="ql-block">​2025.08.0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