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山上的小妖怪,不就是千千万万的我们吗?

一场旅程

今天,去影院看了《浪浪山小妖怪》。说实话,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一直到影片结束,我的心里也没有生出这部影片特别特别值得一看的念头。<br><br>回来后,想起影片四人组中一开始最i的猩猩,还有那个一开始特别能说,后来却沉默不语的黄鼠狼,突然对这部影片有了些感觉。<br><br>作为一名老师,我想起了我的学生,也许,他们中有一些也像一开始不被看好的沉默寡言的大猩猩一样。<br><br>影片中的大猩猩的身世,还是一开始童真无邪、被称为“话痨”的黄鼠狼告诉大家的——<br><br>这只猩猩,是浪浪山唯一的猩猩,它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家人被大王洞的妖怪们杀死,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br><br>从此,他的性格变得内向、怯懦、社恐,而且还口吃。他每天以泪洗面,不爱说话。当野猪和黄鼠狼找到他,准备让他扮演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时候,它是拒绝的。<br><br>后来,大家教他说“我是齐天大圣”这六个字,让小猪妖和黄鼠狼精都十分崩溃,就像“马什么梅”一样,猩猩怪一遍遍结结巴巴的“齐圣大天”“齐天圣大”“齐大天圣”......总之,无论如何,就是说不对。<br><br><br>随着剧情推进,他扮演的孙悟空却愈发神似。在他们接受了双狗洞的热情款待后,这个“草根取经团”终于有了像样的装备。特别是扮演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猩猩,他戴上凤翅紫金冠,扛着“金箍棒”。在小猪妖说出“直起腰来,抬头挺胸,好好走路”之后,曾经含胸驼背的大猩猩的身上,竟然真的有了大圣的仪态。<br><br>最让我意外,是在遇到强大的对手黄眉大王后,这个四人取经团在经受着“失去生命”和“得一杯唐僧肉羹”之间产生了动摇。蛤蟆精、小猪妖、黄鼠狼精纷纷接受了黄眉大王的条件——假扮四大金刚。唯独猩猩没有接受,他坚信自己是来取经的。甚至后来,在与雷音寺厉害的妖怪牛妖对峙时,他终于爆发出内心压抑已久的怒吼——我是齐天大圣。吼声如雷,震撼全场。<br><br>影片的最后,当然是皆大欢喜。浪浪山的这四个小妖怪,终于合四人之力,打败了黄眉大王,但他们也都被打回了原型。小猪妖躲在草丛后面,看到了真正的“取经四人组”。<br><br>当真正的孙悟空看到树上挂着的村民送给浪浪山四个小妖怪“降妖除魔”的锦旗后,从自己的身上拔下四根毫毛,吹出去,说“这四个小家伙,这四根救命毫毛,你们一人一根。”拥有强大力量的孙悟空,看似随意的举动,却挽救了四个小妖怪。这四根毫毛到底如何救助了这四个小妖怪,影片留了白,让我们自己想象。<br><br>影片中,还有一些关于亲情的细节,比如,“草根四人组”在战胜了老鼠精后的行进路上,路过了小猪妖的家。影片中,猪妈妈让小猪妖喝水的情节,就像是现实生活中妈妈提醒自己的孩子喝水一样;还有,她迫不及待向周围的邻居炫耀自己的孩子;以及那个看似不关心自己孩子的猪爸爸,虽然已经躺在了床上,但也因为他有意或者无意透露的咒语,让四个小妖怪最终合体成功,打败了黄眉大王。<br><br>影片中,不论是哪个小妖怪,似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一类人的影子。<br><br>有的像一开始爱唠叨后来却沉默了的黄鼠狼精,有的像能蛮干却因为能蛮干而错失机会的小猪妖,有的像看似懦弱,其实经过成长之后,蕴含着巨大精神能量的大猩猩,还有的像聪明伶俐在世俗中摇摆最终还是选择了正义的蛤蟆精。<br><br><br>最让我难过的,是曾经那么能说的黄鼠狼精,最后,却几乎不说话了。因为,它扮演的角色,是真正的四人组的中的沙僧。而沙僧,只有两句台词——<div><br></div><div>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div><div><br></div><div>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br><br>这个情节,似乎在昭告着我们什么,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由?<br><br>又或者说,成长路上,条条框框加到这样性格活泼、能说好动的黄鼠狼身上后,他是被规则打造成了这个样子?还是自我选择成为了后来寡言的样子呢?</div><div><br></div><div><br>或许,成长本身就是一种妥协与选择的交织。黄鼠狼精的沉默,像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声回应——那些曾经张扬的个性,是否总会在规则与压力下被迫收敛?也许他选择了适应,也许他只是学会了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这种转变让人唏嘘,却也引发了更深的思考:我们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那个曾经最不愿成为的自己?影片没有给出答案,只是用这样一个角色,映照出成长中的无奈与挣扎。<div><br></div><div>作为教师,想到这里,我也在反思教育,反思自己。<br><br>有时候,我们像强势的大王;有时候,我们像唠叨的妈妈;有时候,我们也要学习爸爸的无为而教;还有的时候,我们也要像那座破败寺庙里的老和尚一样,给与每个孩子一些相信和鼓励;我们也要像双狗洞的妖怪们和村里的村民们一样,给与孩子们看见,在看到他们的成绩后,给与及时的仪式感和价值感,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同行者、精神世界的补给站;还有的时候,我们也要像如来佛祖一样,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障碍者的同时,不忘给与他们一些惩戒和成长“法宝”,为孩子们的成长搭建梯子。</div><div><br></div><div>影片中,值得思索的内容还有很多。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也许,这部评分9.7分的电影,之所以被大家推赞的原因,在于它给我们启发,也给我们启迪。</div><div><br></div><div>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是浪浪山上的谁呢?</div><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