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启示录

老虫

<p class="ql-block">松山,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镇境内。1944年,标志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松山战役就发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松山概貌</span></p> <p class="ql-block">松山属高黎贡山山脉。战役战场,沿滇缅公路两侧分布,由大小二十多个山峦组成,包括大松山、小松山、黄土坡、阴登山、滚龙坡和大垭口等地。松山最高峰名为子高地,海拨2019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滇缅公路示意图,图中显示“惠通桥”的江为“怒江”。</span></p> <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修建的一条国际战略通道,连接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与缅甸腊戍,全长1146.1公里,其中中国境内959.4公里(从畹町开始为中国境内),1938年建成,被誉为“抗战生命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滇缅公路(网络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将侵略战争直指缅甸。</p><p class="ql-block">1942年日本用于进攻缅甸的军队大约有6万人,超过了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p><p class="ql-block">1月30日,日本侵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缅北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保留至今的滇缅公路松山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保留至今的滇缅公路怒江西岸段</span></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云南是中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国联系并取得援助的陆、空国际通道,是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公路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1940年6月,日本趁英国在欧洲战场身处困境之机,胁迫英国关闭了中国唯一的对外口岸滇缅公路。英国以本国利益,企图牺牲中国为代价,与日本签订了封路协定,9月,日军从陆路和海上,完全切断了中越国际通道。</p><p class="ql-block">至此中越、中缅路陆国家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进一步增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松山战役遗址示意图</span></p> <p class="ql-block">日本侵略军一旦占领缅甸,英军在缅甸的防务难以为继,同时日本侵略军控制滇缅公路,援华物资就难以运往中国。为此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26日,中英订立军事同盟,决定中国组建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对日作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中国远征军雕塑群(网络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1942年2月16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令中国远征军第1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后由司令长官罗卓英和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率领第5、第6、第66军共10个师10万余人入缅援英作战。而中国远征军由时任英缅军总司令赫顿统一指挥。</p><p class="ql-block">3月1日,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到达缅甸腊戍,开始对日作战。先后进行同里、曼德勒、缅东等战役,取得了部分胜利,迟滞了日本侵略军占领缅甸从而进攻中国大西南的战略意图。</p><p class="ql-block">但是英军指挥不力,无意恋战,部分英军贪生怕死,中英两军协同作战混乱,后勤保障不力。再加上亚热带地域作战,中国远征军装备相对落后。最后在战略上全面失利,导致5、6月间的缅北大撤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怒江</span></p> <p class="ql-block">最为不利的是,日本侵略军乘中国远征军撤退之机,由缅甸腊戍向中国滇西进犯,滇缅公路沿线的中国远征军未能有效阻止日军进攻,5月初日军接连侵占中国畹町、芒市、龙陵等地,并推进至怒江惠通桥西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汇通桥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守桥部队随即炸桥,使日本侵略军主力未能过桥。在怒江惠通桥一带与日军激战3天,依托怒江形成隔江对峙。但是中国远征军主力的回国退路完全被切断。</p><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的战役失利和后路切断,才有了“野人山”悲怆的撒退。</p> <p class="ql-block">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分别撤退到国内和印度,滇缅公路完全被切断。撤退到怒江东岸的远征军余部与日本侵略军隔岸对峙。</p><p class="ql-block">同时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松山。松山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扼守着滇西怒江东西两岸的交通咽喉。紧靠怒江惠通桥,前临深谷,背连大坡,左右皆山,松山突兀于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桥头堡,扼守滇缅公路要冲和怒江40公里江面。而且掌握着怒江战场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还与腾冲、龙陵形成犄角之 势,互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松山战役遗址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松山步道,宽幅平缓,穿梭于各个山峦,蜿蜒直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松山步道三分之一处设立的观景台。这里西靠松山主峰,东临怒江大峡谷。站在台上向东远望,当年敌我双方隔江对峙的战场态势一目了然,山下左右两侧的尖山包和董别山是日军松山据点的前沿监视哨,远处江湾是怒江,江上滇缅公路的交通咽喉-惠通桥(现在)。江东施甸县境内被公路缠绕的上下两座山,前为1942年中国远征军阻击日军东侵的孩婆山江防阵地,后为反攻松山时的大山头重炮阵地。</span></p> <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怒江西岸后,将松山作为警备中心、进攻据点和防御支撑点三位一体的战略要地,开始阵地建设。</p><p class="ql-block">至1942年底完成第一期施工。后又以防御为主,对松山腹部阵地加固和扩建。至1944年完成松山地区的准要塞式堡垒防御阵地体系,在各山头和山涧要点建立和编成7个据点群,每个据点均以数个最坚固的母堡为核心,四周有数个子堡拱卫,共有子母堡40多座,堡垒互为侧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日本侵略軍防御工事内景(网络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步道旁设立了许多标板,介绍松山日本侵略军各类各式的防御工事。</span></p> <p class="ql-block">1942年中英两军退败至缅甸失守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决定反攻缅甸,发动代号为“安纳吉姆”收复缅甸作战。中国战场为了夺回滇缅公路的战略要通,解放怒江以西的龙陵、腾冲、畹町等中国城镇,为反攻缅甸打下战略基础。</p><p class="ql-block">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与援军再次整编为滇西远征军,共计16万人,开始收复滇西,又一次远征缅甸的战略反攻。</p><p class="ql-block">但松山不克,滇缅公路不通,交通运输困难,很难收复龙陵、腾冲等地。所以松山战役是解放滇西远征缅甸最为关键的战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沿着步道旁,矗立许多石碑,标示着松山战役中各个战斗的地点和名称。石碑古朴沉重,仿佛迷茫着当年的战火硝烟。</span></p> <p class="ql-block">1944年6月4日,激烈而又残酷的松山大战全面展开。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由东向西向松山正面发起猛攻。一直到7月,中国远征军一部向松山侧背发起进攻,相继攻克多个据点,完成了对松山的包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中国远征军横渡怒江,向松山发起攻击。</span></p> <p class="ql-block">从7日2日开始,中国远征军发动了九次攻势。在每一个山峦、每一个垭口、每一个据点,将士们不断冲锋,展开殊死的战斗,阵地反复争夺,部队伤亡很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中国远征军进攻(网络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中国远征军迫击炮阵地</span></p> <p class="ql-block">日本侵略军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而且居高临下,疯狂进行反抗。战事进行的异常坚难和缓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保留至今的各类工事遗址,松山战役仅战壕就有12600米,其中日本侵略军11000米,中国远征军1600米。</span></p> <p class="ql-block">战役持续到8月,中国远征军决定对松山最高峰子高地实施“坑道爆破”。摧毁松山主峰的日军地堡和指挥所。</p><p class="ql-block">经过艰难的坑道作业,以及为掩护坑道作业而进行的牵制性攻击。19日晨,将120箱、共3000公斤美制TNT烈性炸药,装入子高地敌堡下两个药室。</p><p class="ql-block">20日9点15分下令起爆。敌主峰碉堡被冲起数米,烟柱一两百米高。随即中国远征军夺取松山子高地,并击退敌人多次反扑,21日起巩固了主峰阵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坑道爆破的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松山主峰子高地坑道爆破的爆炸坑遗址,目测深度5米多、面积80多平方米。</span></p> <p class="ql-block">夺取松山主峰后,在各据点的日军负隅顽抗,战斗在犬牙交错中继续。中国远征军伤亡惨重,组织部队不断补充战斗,轮番进攻。</p><p class="ql-block">9月7日凌晨,中国远征军全力聚歼各高地及垭口的残余之敌,全歼最后一个据点马鹿塘之敌,至此松山日本侵略军全部消灭。松山战役取得完全胜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松山主峰标示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松山主峰—子高地平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平台上设立的方位圆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子高地海拨和经纬度标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六个路标,分别表示了中国远征军滇西缅北作战的进攻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松山战役从1944年6月4日到9月7日,历时95天。此役的胜利打破了日本侵略军在滇西的防御体系,为后续收复中国腾冲、龙陵等地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滇缅公路的重新开通创造了条件,为滇西和缅北战场的全面反攻开辟了胜利的道路。</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松山战役中日双方投入的兵力:中方先后投入10个团,共2万多人;日方常驻兵力3000多人,参加战斗约1340人。中日双方伤亡:中方伤亡7763人,其中阵亡4000人;日方伤亡1340人,全部阵亡,俘虏28人(慰安妇)。中日双方伤亡比1:5.8。</p> <p class="ql-block">松山战役的持续时间和较高伤亡比等的不利因素,行走在战役遗址上,我看到和想到的很多,但为了对抗日将士们的缅怀,以及不能以现代的思维去反观当年将士们的战场行为,从而违背唯物史现,在此无庸赘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中华民族14年的抗日战争中,81年前的松山战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松山战役纪念碑,高耸入云。</span></p> <p class="ql-block">纵观历史,1840年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贯穿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通过军事扩张、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p><p class="ql-block">1874年 ,日本入侵台湾(牡丹社事件)。 日本以琉球渔民被台湾原住民杀害为借口,派兵登陆台湾南部。 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北京专约》,并赔偿日本50万两白银,默认日本对琉球的控制(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改设冲绳县)。</p><p class="ql-block"> 1894年, 日本通过丰岛海战挑起战争,随后在黄海海战、平壤战役、旅顺大屠杀中击败清军<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span>《马关条约》, 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日本放弃辽东,但勒索3000万两白银);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获得在华设厂权,加剧中国经济殖民化。</p> <p class="ql-block">1900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日本派出2.2万军队(占联军总兵力60%),攻占天津、北京,参与镇压义和团。 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日本分得赔款3479万两白银,并获得在华北驻兵权(为日后侵华埋下伏笔)。</p><p class="ql-block"> 1904年,在中国东北爆破日俄战争,争夺辽东半岛和朝鲜控制权。 日本取代俄国占领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设立“关东都督府”,开始在东北驻军(关东军)。</p> <p class="ql-block">1915年, 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机,强迫中国政府接受灭亡中国的21条款,包括控制山东、东北、福建及中国内政。 从而引发中国大规模反日运动,从而爆发了著名的1919年五四运动。 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被迫归还山东主权,但保留在华特权。</p><p class="ql-block">1928年,日军阻挠北伐,制造济南惨案。日本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兵山东,屠杀中国军民6000余人,杀害外交官蔡公时。至使蒋介石政府绕道北伐,默认日本在山东的军事存在。</p> <p class="ql-block">1931年,日本关东军自炸南满铁路(柳条湖事件),诬陷中国军队,发生了著名的“九一八事变”,随后占领沈阳及整个东北。 1932年,成立扶植伪“满洲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 </p><p class="ql-block">1932年,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为转移国际对东北的关注,日本海军陆战队悍然袭击上海闸北。 随后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不得驻防上海,日本取得驻兵权。</p> <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杀害30万以上的平民;实行亡国灭种的三光政策,重庆大轰炸;惨绝人寰的731部队,日本犯下了滔天大罪。14年的抗日战争,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军民伤亡超3500万人,难民4200万。日本掠夺中国7亿方木材,8亿吨粮食,2亿吨金属矿,10亿吨煤炭,甲骨文片3万枚,珍贵文物360万件,以及大量的黄金。直接经济损失超5000亿美元。 </span></p> <p class="ql-block">一百多年来的日本侵华史,日本犯下的滔天大罪,罄竹难书。日本这个千年岛国,火山怒吼、地震撕裂、海啸吞噬;国土窄幅、资源匮乏,如绞索勒紧喉咙。如此穷山恶水产生的掠夺和杀性早就写在日本这个民族的基因里!</p><p class="ql-block">日本侵略中国,不仅是索取赔款、侵占土地,而是要灭国换种。“石过刀、草过火、人换种”,贯穿于日本几百年罪恶行径。类似于“南京大屠杀”的非人类的行为,在中国14年的抗日战争中,无时无地,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松山战役,日本侵略军为了建造防御工事,从中国、缅甸、印度等地强征民夫1670余名(其中印度人80余人,东南亚华侨138人),昼夜施工。工事完成后,为了保密,于1944年2月21日至25日,日军将抓来的民夫以打防疫针为名,全部秘密注射处死,并焚尸掩埋,战后在松山的大垭口曾发现“千人坑”。</p><p class="ql-block">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和日本与其说是地理维度的“一衣带水”,不如说是历史深度的“衣衣带血”。永远记住“山川异域,不共戴天”!</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从来都是善良的认为,日本侵华历史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所为,要与日本人民区分开来。然而历史真相却不是这样。</p><p class="ql-block">从1894年甲午战争开始,日本民众就疯狂的支持侵略。比如当时的大阪工人团体,集体卖血筹款,向陆军省捐献1.2万日元。日本妓女成立妇人爱国会,疯狂的出去卖,将收入全数捐军,共筹8.7万日元。男的买血、女的卖身,日本人献金总额约740万日元。又疯狂的认购日本的战争国债最终达到2.3亿日元,这在当时是一笔超级巨款,可以支撑整个甲午战争的日本军费。甲午战争胜利后,日本举国欢庆,在搞庆祝游行没控制住,居然导致231人由于拥挤而踩踏致死。</p><p class="ql-block">7.7卢沟桥事变枪声响起,日本国内快速爆发百万民众大游行,逼迫政府“全面征服支那”。而当年日本的一份月报,搞了一个你是否愿意为国参战的民意调查。其中高达93.5%的日本民众表示愿意参战。日本民众仅4小时就向陆军省捐赠2.3万日元恤兵金(当时日本人均月收入50日元)。</p><p class="ql-block">北平沦陷前,日本民众捐款达299万日元,涵盖学生、老人。东京小学生集体上街募捐,硬币装满230个竹筒,兑换2030日元纸币送至陆军省;京都女学生寄送写有“圣战已开始,凯歌皆属我”的慰问袋。</p><p class="ql-block">上海沦陷时,50万民众在上野公园集会,护送阵亡军官骨灰至靖国神社。</p><p class="ql-block">当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大屠杀,城内化为尸山血海,日本举国庆祝,百万游行。举国上下,人同此心:杀光、烧光、抢光,想让我们的土地灭种换族。</p><p class="ql-block">凡此罪劣,日本侵华战争,可以说是日本全民意志和国家决策,他们不是反对战争,只是反对“战败”。80年后的今天,日本还在叫嚚,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难以想象的厚颜无耻。这就是日本!一个将全民兽性锻造成国家意志的战争文明。对付这样的国家,不需要仇恨,更不需要道歉!唯有理性地铭记历史,紧叮现实,“丢掉幻想,准备斗争”!</p> <p class="ql-block">1840年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和侵略,中国都是巨额赔款、割让土地、出让主权,这就是“不平等条约”的全部内容。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读投降书(无论是投降还是终战,反正是日本战败滚出中国),这标致着中华民族第一次打败世界列强尤其是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千千万万抗日烈士们铸就了强大的中国,划出了壮丽山河,奠定了和平的盛世。</p><p class="ql-block">当8月15日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侯,当9月3日大阅兵军旗列列车轮滚滚的时侯,当9月18日抗日战争起始日公映电影《731》的时侯,长此以往,日本胆敢对中国的任何行经,腾冲国觞园的偻寇墓,就是下场!</p> <p class="ql-block">松山战役对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尊严就在利剑之上,真理就在大炮射程之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