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第一枝·桃花

注礼书屋

<p class="ql-block">东风第一枝·桃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柔带清香,羞含夜露,红红粉粉先吐。月摇晓梦犹移,春临春寒还驻。西窗南岭,风花缘、细言些语。怎禁得、冷面东风,吹落嫩腮无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梅花、淡泊几许。看牡丹、风流玉步。自怜轻薄无端,已觉闲愁太苦。任风吹去,青帝赐、命如飞絮。乘溪流、一缕芳魂,世外啸吟归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史达祖《草脚愁苏》填写。</p> <p class="ql-block">飞絮桃花情漫舞</p><p class="ql-block"> 带香玉步意吟归</p><p class="ql-block">注礼书屋《东风第一枝·桃花》赏析</p><p class="ql-block">王建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风第一枝·桃花》是注礼书屋于癸卯年春节后所填的一阕词。</p><p class="ql-block"> 情感的审美化,是注礼书屋诗词带有普遍意义的特色,而《东风第一枝·桃花》似乎又将此特色运用得更加炉火纯青。</p><p class="ql-block"> 注礼书屋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p><p class="ql-block"> 首先,她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词人本身暗喻为桃花,这样,就为全词的情感审美化,夯实了牢固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上片以形态为主的描写,还是下片以情态为主的描述,都笼罩在词人填词时的强烈情感氛围中。在审美过程中,审美情感常常充当感知和想象的动力,所以美感对情感的形成起着明显的综合推动作用。而情感又对美感的表现,起到了渲染和升华作用。</p><p class="ql-block"> 第二,以情感的审美化,做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让“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语)让情感的审美化具有物质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第三,写真景物,诉真情感,让情感的审美化一方面有现实主义的基础,一方面有浪漫主义的渲染。</p><p class="ql-block"> “柔带清香,羞含夜露,红红粉粉先吐。”上片起句,写出了生香真色。一个“柔”、一个“香”、一个“羞”、一个“露”、一个“红红粉粉”,加以“带”“含”“吐”的动态,桃花、人面难以分辨的相映红,就以她色、香、味、姿、韵俱美的娇羞姿态走进了读者的眼帘,也为后文凄婉、缠绵的情感的流露、表现进行了铺垫。</p><p class="ql-block"> “月摇晓梦犹移,春临春寒还驻。”词人接着又为情感的宣泄营造了一种朦朦胧胧的、婷婷婉约的氛围。这种感觉通过“月摇”“晓梦”“春寒”等词句,让读者有如亲临,置身其中。这是桃花之感,还是词人之觉?读者无须去分辨,就已身不由己,与之共情了。</p><p class="ql-block"> “西窗南岭,风花缘、细言些语。怎禁得、冷面东风,吹落嫩腮无数。”词人笔下的物景,又顺着词人的心情,慢慢地暗淡、凄冷了下去。与词人已经共情的读者,甚至能感觉到,桃花一时之境遇,何尝又不是词人一世之境遇!</p><p class="ql-block"> 上片,词人以情感的审美化,做到了“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王国维语)物我一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下片起句“想梅花、淡泊几许。看牡丹、风流玉步。”谁在想?谁在看?桃花在想在看、词人在想在看,与之共情了的读者也在想在看。并能感受到,想、看的结果不是妒,而是羡,是慕等等微妙的情愫。</p><p class="ql-block"> “自怜轻薄无端,已觉闲愁太苦。任风吹去,青帝赐、命如飞絮”,写到这儿,一个“自怜”,词人不由自主地将桃花与自己,全无分别地融合在一起,而直抒胸臆了。而“轻薄无端”“闲愁太苦”“命如飞絮”,则将那种莫名的失落,无端的惆怅,绵绵的凄苦,如泣如歌、似曲似歌的情绪倾泄出来。一种凄美的情感,涤荡着词人,也徘徊在读者的心田。</p><p class="ql-block"> “乘溪流、一缕芳魂,世外啸吟归处。”结句,词人为情感的凄婉找到了出路,让全词的情感在这儿得到了净化和升华。一缕芳魂,不向命运低头,不为污浊所染,质本洁来还洁去。“世外啸吟归处。”吟归、吟归!词人面对某种境遇,面对某种无法抗拒的情感,在一种无尽的思考后,让“著我之色彩”(王国维语)的桃花,倾吐着这伤感的告白,诉说着一种思念,并艰难地踏上了追求美好的征途。而情感的审美化,也在此时涂上了鲜靓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纵览全词,饱含情感的词人,以情感为艺术直觉之动力,以生香真色为抒情表意之基础,综合地合理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让情感的美得到了升华,让情感的魂得到了净化,为读者奉献了一阕实现了情感审美化的佳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