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祖图绘制

吴德祥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笔者也算是民间画师。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笔者没有正式职业,无奈只好扛着画夹行走在连城北部的客家乡村以为人家绘制祖图和老人像(或遗像)为业,虽然无师自通,也成就了一门糊口的手艺。</p><p class="ql-block"> 祖图的制作是必须有一定的工笔国画功底的,还得了解人物的布局排列、人物地位的着装标志和习俗规矩等。祖图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画图,另一类是线图。画图就是绘制人物画像,而线图则以直线、直角、长方框、姓名、实圆点来构成。</p><p class="ql-block"> 先说画图。画图常见的有三类,即五代图,三代图,一代图。以五代图和三代图最为常见。五代图就是从某一代的祖宗始以下五代祖宗的绘像;三代图是从某一代的祖宗始以下的三代祖宗绘像;而一代图一般就是曾祖父、曾祖母或祖父、祖母的绘像。</p><p class="ql-block"> 布局排列:以上代为上下代为下,每代一个层次的顺序依次由上而下排列。同一代人中,如是单数以长为中,次为左,三为右,四再为左,五再为右……,如是双数则长为左,次为右,三再为左……以此类推的顺序排列。夫妻的布局排列是:第一代以夫为左,妻为右;如有二个以上妻或妾的,原配为左,继配为右,三配再为左,四配再为右……以此类推。第二代始如有两个以上兄弟的,长兄的妻排在其下胸前;如有两个以上妻妾的,也在其下胸前以以下排列:如妻妾为单数的,则原配居中中,继配以先后按左右排列;如妻妾双数的,则以原左继右三再左四再右的顺序排列……以此类推。</p><p class="ql-block"> 着装颜色和标志:着装以各朝代的祖宗而不同,明代的祖宗就要画明代的着装,清代的就要画上清代的着装,而民国的就画民国时期的,各朝代的服饰不能混淆;男性祖宗如没有功名的,画一般富贵人的着装即可。但如果有功名的,则要清楚所获功名的级别,当过什么级别的官,就要画上相应的官服官帽。画官服就得了解各级官服的特色。有两点要尤其注意,一是肩围(或说肩叠),一是胸前的“补子”(方形图块)的飞禽走兽图案。有功名者一定要画上这两件。而飞禽走兽也不能画千篇一律的,根据各级官服而不同。如明、清两代的官服“补子”图案大致相同,文官都是一品画仙鹤,二品画锦鸡,三品画孔雀,四品画云雁,五品画白鹇,六品画鹭鸶,七品画鸂鸂,八品画黄鹂,九品画鹌鹑,杂职画练鹊,风宪官画懈廌。而武官除一品外其余也一样,明代一、二品补子都是狮子,而清代武官一品是麒麟,二品以下和明代一样。二品是狮,三品、四品画虎豹,五品画熊罴,六品、七品画彪,八品画犀牛,九品画海马等。颜色方面则一至四品官用大红色,五至七品用青色,八品以下用绿色。相应的妻妾也要戴凤冠,穿霞披。</p><p class="ql-block"> 妻妾着装的颜色也有区别:原配一定要画大红色,而继配的就不能画红颜色,一般画蓝色或青色、绿色等。</p><p class="ql-block"> 画中的祖图人物一般都是画坐在精致古雅的木质太师椅上,表情肃穆,神彩奕奕之状。但大都人物面相都大同小异,这是因为古时没有摄影照片,又因我国古时没有素描的画法,因此古时画人物不重形像,只重神彩的缘故。衣摆底部画成折叠变化有序的形状,形成规则统一的立体效果。</p><p class="ql-block"> 客家祖图也有打破常规画生活场景的。这种方式的画法较常见于连城城区周边一带。笔者就看到隔川乡的一幅祖图。画的是自上而下各代的祖宗人物在各个屋子里活动的生活状态,男的或喝茶或看书,女的或缝衣或刺绣。而最底部的大门前,则画上三、五孩童正在玩鞭炮,一童举着竹杆上的鞭炮正在放,其余孩童或双手捂耳,或抽身欲跑,或正在屋柱后探头探脑……等。情态各异,栩栩如生,各间房屋、庭院错落有序,似断又连,柳、梅、桃、竹、兰等种于庭前院落。仿佛几代祖宗生活在同一座宏大的豪宅大院中。这种画法的确是有趣的创意。其实反映了客家先民的一种生活憧憬。</p><p class="ql-block"> 绘制祖图的材料是宣纸或白棉布、国画颜料、墨汁、毛笔、尺、铅笔等。先用铅笔打好草图,再用毛笔钩画线图,然后上色。画好后的祖图要装裱,因此画工还要一定的装裱技术。古代所用的颜料都是植物颜料,因此可保永不褪色。而现在的化工颜料,恐怕绘制的祖图就难保持久远了。</p><p class="ql-block"> 再说线图。线图也称“吊线图”。这种图不画人物图像,只以直线、直角、长方框、姓名、实圆点来表现历代祖宗的承续状况。但并不容易画,因为它不仅要求线图要美观,整幅画要呈塔形、正方或长方形,而且线条不能有曲线,不能交叉,这就给布局排列造成了极大的难度。因此非常不容易布局。方框内写上祖宗的姓名,而实圆点是点在分支点上的,以示显眼。笔者没有画过此类吊线图,但见过,感觉绘吊线图有较高的布局技巧性。此种吊线图一般绘在白色棉布上为多。</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