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就听说宣城敬亭山上有个怀英亭,是为纪念和缅怀国民党108师644团三营抗日大战新河庄稻堆山而牺牲的英烈建造的。之前,我对这个怀英亭只停留在概念上,前几天,因为一位文化老人的岀现,才使我对怀英亭有深刻了解。</p> 怀英亭 耿旭东摄 2025.7. <p class="ql-block"> 奚本金,宣城市税务局退休干部,今年八十有八,民革优秀党员。他退休不褪色,多年来致力于保护宣城文化,著书立作,是宣城文化史料保存的重要记录人。</p><p class="ql-block"> 是日,他来到我办公室给我看一个视频资料,是他2017年7月在宣州新河庄稻堆山参加关爱老兵组织抗战纪念活动现圽接受宣城媒体记者采访拍摄的。他叫我帮他将视频中他的讲话编辑为文字,变成文档,留作备用。视频资料主要讲述抗战胜利60周年(2005年)前夕,他在宣城敬亭山发现记载抗日壮士与日寇浴血奋战史实的石碑、石幢,建议政府在敬亭山和稻堆山建造纪念设施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个视频资料,我知道了敬亭山建造怀英亭的来龙去脉,特别是奚本金老人怀着对抗日英烈无比崇敬的心情,不顾高龄,不辞辛劳,四处探访,发现记载宣城抗战悲壮史实的石碑石幢,为后人了解宣城地区抗战史,客观评价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深刻感受到一位民革党员炽热的爱国情怀。</p> 抗日碑记 奚本金摄 2005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重温80年前宣城军民与日军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悲壮史实,缅怀英烈抗日业绩,以此激励后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回顾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8至11月,三个月的“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从杭州湾登陆,由广德、宣城、芜湖攻打南京。自此,日寇的铁蹄踏入了宣城这座千年古城。在宣城沦陷的日子,抗日英雄们奋不顾身、几度交战、英勇杀敌。1940年2月下旬,日军由水阳、湾沚、九连山分三路进犯新河庄,国民党军队108师644团三营官兵,在营长邵玉璋的率领下奋起还击,与敌侵华日军114师团的一部和伪军激战八小时(凌晨两点至上午十点)击溃敌多次进攻,守住了阵地。史称“大战新河庄”。1940年2月27日上午10时许,鬼子撤走,至此,“稻堆山战斗”即告结束。在清理现场时,国民党军队108师644团三营包括营长邵玉璋在内官兵共阵亡300余名,遗体均被运至敬亭山麓双塔寺东安葬,并建造“</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阵亡将士墓园”,营长邵玉璋的墓居于群墓之前的中心位置,并立一块长一米多高的大墓碑,以供后人瞻仰。纪念塔建在敬亭山上。当时宣城举行盛大纪念会,有挽联数副:</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新河抗战,叱咤无前,岚岚英姿笃飒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水阳突围,指挥若定,菁菁玉树叹飘零。</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人撰联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b style="font-size:18px;">噫!成功成仁兮,诸君虽死精神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干!吾侪继志兮,杀尽倭寇慰忠魂!</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阵亡将士陵园记忆图” 奚本金绘 <p class="ql-block"> 1955年,当时为了某种之需(鉴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山上纪念塔和双塔寺东“阵亡将士墓园”区均被毁坏,夷为平地,所有记录和记念当年抗战历史的碑记石刻等实物消失殆尽。国民党108师644团三营抗日大战新河庄那段悲壮史实也逐渐淡出宣城人民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发现抗日石碑、石幢。</b></p><p class="ql-block"> 岁月荏苒,时代更迭。历史年轮从十九世纪飞越进入二十世纪。日历翻到了20世纪初,2005年,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前夕,一天,宣城国税局退休干部奚本金在敬亭山庙外发现一块残碑,高108cm,宽77cm,有碑记,撰写人为国民党陆军第108师政治部主任孙麦秋,由此,奚本金马上联想起宣城史书上记载的国民党108师宣城抗日保卫战。这是一块悼念当年抗日阵亡将士的墓碑。针对这块失而复得的墓碑,奚本金便问庙里住持是从哪发现的,住持说是当地一个村民在山上发现的,因为不识字,捡回家做粪窑用,结果,家里老出事,他就把碑送给了寺庙。奚本金深感此碑重要,并用像机将碑文照下来留存,整整一个胶卷。开始由于碑文是黑颜色,照岀来效果不好。奚本金后来又重新用白颜色将每个字仔细描过(计600余字),再重新拍照,效果非常好。随后,奚本金在云盘山村民毕永贵处又发现一幢长约2米的六面体白矾石柱,上刻300余名阵亡壮士名字。这个圆柱形石幢,原先被村民拣回去作石碾子碾稻场用,后被毕永贵弄家中藏起来。藏方法特别:挖一长沟槽,将石幢放进去,上面盖上水泥预制桁条,再推放一些碎砖,真刹费苦心。隔日,奚本金又在林场二队村民刁俊甫处再发现残碑一块,恰好是上块碑的前部。前后合二为一,前部记录战斗经过和烈士名字,后部记录的是烈士名字。这样算起来,奚本金总共发现三件宣城抗战实物。为了让英烈安息,奚本金起初想通过寺庙住持找个地方将碑竖起,搭一简易亭,被住持推诿。鉴于这是一块悼念国民党在抗战中死亡将士的墓碑,况且,108师当年参加过皖南事变围剿过新四军,由此,此事就搁置起来。</p> 抗日碑记 耿旭东摄 2025.7.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在敬亭山建造怀英亭</b>。</p><p class="ql-block"> 时间向前推进。到了2005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日。电视台每天晚上都安排专题节目“抗日英雄谱”的故事。2005年7月的一天晚上,奚本金在这档节目看到介绍一位国民党将军英勇抗战事迹,他眼前一亮,敏锐感到机会来了,便连夜写稿子,将在敬亭山发现国民党108师644团三营抗日大战新河庄纪念死难烈士墓碑及相关抗战实物陈述一遍,交給当时任敬亭山诗会会长王鸿树看。王会长看后,予以认可,并推荐给宣城日报社在宣城日报社上发表。紧接着,《安徽日报》《安徽民革》《文汇报》等给予转载和刋登相关报道,反响热烈。奚本金趁火打铁,赶紧给政府打了一份报告,建议根据现有记载宣城抗战实物,在敬亭山选址建造抗日碑记亭,不到一周就得到有关部门的同意。以下是奚本金建议报告全文。</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建议在宣城敬亭山建造抗日碑记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宣城市委、市政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本人在宣城敬亭山虎窥泉井旁发现抗日碑记刻石一块,其高108cm,宽77cm。为了拍摄效果,将全文600余字用白颜色通描一遍(见图),并撰文先在宣城市国税局网站发布,从而引起了《安徽日报》驻宣记者和《宣城电视台》的重视,并主动采访本人。后在2005年7月26日《宣城日报》第三版“文史天地”刊出(见图)反映强烈,一致好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撰文核实过程中,相继在云盘山村民毕永贵处发现一幢长约2米的六面体白矾石柱上刻300余名阵亡壮士名字的实物。隔日又在林场二队村民刁俊甫处再现残碑一块,恰好是上块碑的前部。另据市区爱民茶庄施老板反映:去年确有四川人来宣凭吊抗日亡灵,可是没有找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为了明史知耻,明史知理,明史知责的民族自觉的原则,使抗日壮土地下安息,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老年人对此事的怀念。特建议在宣城敬亭山选址建造抗日碑记亭一座,使其既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为敬亭山增添景点一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礼</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宣城市国税局奚本金</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05.8.4</b></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办事处书记杨祚林看了报纸和电视台刊登和播放的相关消息后,感到责任重大,义不容辞。说干就干。他一面打报告给上级要求修建怀英亭并申请专项资金,一面便动手在敬亭山选址施工,仅半个月就完工,至此,记念宣城军民抗战历史的一座双层六角的“怀英亭”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日之际坐落在太白楼东侧的常青翠柏中。藉以彰显抗日的英灵,以志哀忱!</p><p class="ql-block"> 2005年9月2日,宣城市人民政府在敬亭山举行怀英亭揭碑仪式。受邀参加揭碑仪式有副市长夏月星,政协主席胡传玲;宣城老干部朱景本、王鸿树、黄埔6期102岁的抗战老兵黄汉臣也到场参加揭碑仪式。</p> 揭碑现场(一) 奚本金摄 揭碑现场(二) 奚本金摄 揭碑现场(三) 奚本金摄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在宣城引起轰动,据奚本金回忆,当时到现场的小车就有二十多辆,场面热烈,影响深远。后据宣城市委宣传部消息,引来了全国各地有关的国民党旧军官及家属前来参观和祭奠。</p><p class="ql-block"> 奚本金在敬亭山发现抗日碑记并撰文在宣城市国税局网站发布。国家税务总局领导李尙斋得此消息专程从北京来到宣城,在省财政厅、省国税局和市国税局等领导陪同下,登上敬亭山到怀英亭拜祭抗日英烈。并为奚本金老人题词《掘金昭世》予以赠送。</p> 国家税务总局领导李尚斋为奚本金题词予以褒奖 <p class="ql-block"> 记载宣城抗战史实的石碑、石幢失而复得,为建造宣城敬亭山怀英亭及后来建设的新河庄稻堆山抗日纪念碑和亭提供了史实物件。这两处凸现宣城抗战历史的纪念基地,为当年抗日浴血奋战壮士的英灵得以安息,为密切台海两岸关係绵上添花,更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8月8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抗日胜利六十周年敬亭山上建怀英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奚本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敬亭山上怀英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纪念抗倭诸忠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唤起国民湔血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英雄壮志共衷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编辑按:本美篇史料由宣城文化老人奚本金提供。读者如有疑议,<span style="font-size:18px;">或涉及法律层面请在评论区留言,或与</span>本人联系,以便及时处理。</p><p class="ql-block">电话 13731927774 耿旭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