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抚州之--纺织奠基人朱仙舫

墙角梅

<p class="ql-block">摄影/制作:墙角梅</p><p class="ql-block">器材:华为nova 8 Pro</p><p class="ql-block">地点:百源朱家</p><p class="ql-block">文案:墙角梅</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8.9</p> <p class="ql-block">  抚州,古称临川。这里文化鼎盛,人才辈出,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历史上孕育出名人贤士灿若繁星,遍布各个领域,彪炳史册。</p> <p class="ql-block">  此篇,我们走进百源朱家,去了解“抚州名人雕塑园”里的纺织工程学家朱仙舫……</p> <p class="ql-block">  朱仙舫,原名升芹,1887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抚州府原临川县长乐乡百源垄里朱村(今属进贤长山晏)。纺织工程学家,中国第一代纺织工业管理专家、实业家,江西民族纺织工业的奠基人,中国纺织学会的发起人。</p> <p class="ql-block">  他长期从事纺织科学技术研究并编著我国第一部中文纺织科技书籍《理论实用纺织学》,开创早期纺织工业教育。他主持创办民国时期江西第一棉纺企业“久兴纱厂”,成为江西省民族纺织工业的奠基人。他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前身——中国纺织学会的创始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  朱仙舫的父亲朱玉屏系秀才出身,长期教私塾兼务农。朱仙舫幼年在父亲的私塾读书,后进临川小学和抚州中学学习,应县试,曾获第三名。1907年,考取官费生,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现为东京工业大学),攻读纺织专业。</p><p class="ql-block"> 1911年学成归国,在上海恒丰纺织新局任技师、工程师、厂长等职。为了培养纺织技术人才,他利用工余时间,创办纺织技术养成所,亲自编写讲义、担任教员,其专著《理论实用纺织学》为我国首次出版中文纺织科技书籍,填补了国内空白。</p> <p class="ql-block">  1930年,朱仙舫意识到中国纺织界的人才力量分散,不利于纺织业的深入发展,便广邀同行倡议创办中国纺织学会;同年4月,中国纺织学会正式召开成立大会,选举朱仙舫为学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学会成立后,大力提倡“共为学术研求,各以所知贡献诸人人,而广启用”,以交流和传播纺织科技技术、改良和推广纺织技术、培养纺织科技人才为己任。学会还积极提出培养纺织科技人才的主张,并创办纺织学校,1933年1月8日,中国纺织学会沪西纺织夜校正式开学,朱仙舫担任校长,培养了一批当时急需的纺织科技人才。</p> <p class="ql-block">  朱仙舫注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不仅在纺织实业方面成就斐然,在纺织理论方面亦是贡献颇多,先后著有《理论实用纺织学》《纺织合理化工作法》《改良纺织工务方略》等书籍,并撰写相关论文10多篇,其学术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现实指导性,为解决纺织业危机和实现纺织业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朱仙舫被任命为纺织工业部计划司司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 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带头促进兴中纱厂公私合营,使兴中成为江西省最早的公私合营企业。1953年回到江西,任中南纺织管理局顾问、江西省轻化工业厅第一副厅长,江西省科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参事室参事,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p> <p class="ql-block">  在朱仙舫的老家——抚州,上世纪中叶前后,“抚纺”一度名噪天下,与其有着必然联系。</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期间,朱仙舫遭到不应有的待遇,于1968年7月在南昌逝世,终年81岁。</p> <p class="ql-block">  朱仙舫道德、文章素为人称道,连任14届中国纺织学会负责人之重任。</p><p class="ql-block"> 他为人正直,不善言辞,勤奋好学,处事严谨,一贯热心教育,扶掖后进,不仅著书立说,培育纺织人才,捐资创办了玉屏小学和兴建抚州一中图书馆。他家教极严,使子女学有专长。他一生俭朴,艰苦奋斗,治学立业,均有成就,足为后人景仰。</p> <p class="ql-block">  朱仙舫的清廉家风广为传颂,当地将其故居建为“清廉家风教育基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