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浑壮美‌贺兰山,塞外风光美如画

美骑

<p class="ql-block">贺兰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著名山脉,是昆仑山脉的余脉。</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为昆仑山脉余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其南北长约600千米,东西宽约300千米,面积达15万多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狭义上,山脉绵延250余千米,东西宽16—25千米,面积7100余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山地海拔在1600~3000米之间,主峰俄博疙瘩(或称敖包疙瘩、达郎浩绕)海拔3556.1米,是青藏高原以东为数不多超过3000米的山峰,也是宁夏与内蒙古的界峰。</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整体上北高南低,三关口以北峰峦叠嶂,以南山势平缓、起伏较小。</p> <p class="ql-block">山脉与其东西两侧平原和高原的最大高差分别为2400米和2000米,平均高差在1500—1700米之间,属于中山之列。</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位于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周边多为荒漠与半荒漠,而它自身却如同兀立干旱背景中的一个“湿岛”,是中国夏季风影响范围的西界,也是中国内外流区域及年降水量200毫米等降水量的重要分水岭、荒漠与非荒漠区的自然分界线。</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名称由来与古代民族紧密相关。</p> <p class="ql-block">“贺兰”一词最早见于《晋书·北匈奴传》,据考证是由匈奴的“贺赖”部音转而来,体现了此山与古代匈奴民族的紧密联系,属于少数民族语地名的范畴。</p> <p class="ql-block">地名“贺兰山”的产生时间可追溯至东晋末、北魏初,当时鲜卑贺兰部入居阿拉善地区,并将此山命名为贺兰山,这一名称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魏书·地形志》等古代史书中均有记载</p> <p class="ql-block">在贺兰口,我站在一块刻有“贺兰口”字样的巨石旁,阳光洒在石头上,温暖而明亮。</p> <p class="ql-block">在历史长河中,贺兰山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明代长城遗迹,体现了此地在古代军事防御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秦朝时,蒙恬北逐匈奴,收复贺兰山一带;秦末中原内乱,贺兰山地区又被匈奴占据;党项人雄踞西北后,贺兰山成为西夏王朝的重要军事屏障,李元昊曾将全国十分之一的兵力布置在这里;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进攻西夏,先后5次发动对西夏的战争,4次剑指贺兰之巅。</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岩画是贺兰山重要的人文景观,它是未使用或不使用文字的原始先民艺术创作的结晶,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岩画“石破天惊”。</p> <p class="ql-block">岁月失语,唯石能言。</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画中华魂宝。</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岩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画石无声胜有声。</p> <p class="ql-block">远古岩画。</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国际岩画永久会址。</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岩画的标志太阳神,被多数学术研究及官方资料明确称为贺兰山岩画的“镇山之作”“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和“经典代表之作”,是贺兰山岩画景区的重要标识。‌‌</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岩画中的太阳神岩画被公认为该区域最具代表性、最经典的岩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在一块刻有“太阳神”字样的石碑前,我停下脚步。石碑上附有详细的说明文字,让我对“太阳神”这一古老的信仰有了更深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岩石表面的太阳神图案仿佛在诉说着某种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已记录的近6000幅岩画中,太阳神岩画因独特性和文化价值成为公众认知度最高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太阳神岩画面部呈圆形,重环双眼并刻有放射性睫毛,头部环绕密集放射线条,整体造型兼具神性与威严感。</p> <p class="ql-block">太阳神岩画位于距地面20-40米的高处石壁,是贺兰山岩画中海拔最高的单体图像,凸显其神圣地位。‌‌</p> <p class="ql-block">太阳神集中体现了远古人类对太阳的崇拜,折射出先民将自然力人格化的原始信仰,被视为研究上古巫术文化和天体崇拜的重要载体。‌‌北魏《水经注》记载的贺兰山“画石山”特征与太阳神岩画高度吻合,印证其历史延续性。‌‌</p> <p class="ql-block">太阳神岩画为环太平洋地区人面像岩画的典型代表,其数量与精细程度在全球岩画体系中具有稀缺性。‌‌</p> <p class="ql-block">其放射纹人面图腾与《山海经》中“羲和浴日”等神话存在文化关联,为解读华夏文明早期宇宙观提供线索。‌‌</p> <p class="ql-block">观远古岩画 ,品雄浑贺兰。</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岩画是未使用或不使用文字的原始先民艺术创作的结晶,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这些岩画通过彩绘、线刻、凿刻、磨刻、浮雕等多种方式,在硬质岩面上留下了丰富的图像和符号。</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岩画记录了古代人类狩猎、放牧、祭祀、征战、交媾及农耕等生产生活场景,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和宗教的宝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岩画不仅是草原文化、中原文化及丝路文化的直观体现,更是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实证。</p> <p class="ql-block">走进银川世界岩画馆,迎面而来的是一面刻满岩画的墙。那些古老的图案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向我诉说着远古人类的生活与信仰。墙上“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标语格外醒目,它提醒着我,这些岩画不仅是艺术,更是历史的见证。我站在墙前,仿佛能听见那些无声的低语,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连接。</p> <p class="ql-block">背景中的岩石纹理与整体色调让我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古老与神秘,而那些刻字,则仿佛在静静地等待着有人能读懂它们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岩画的岩石前,我停下脚步。那些线条简洁而图案复杂,仿佛在诉说着某种神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那些图案仿佛在诉说着某种古老的故事,而岩石表面的风化痕迹则让我意识到,这些岩画已经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洗礼。</p> <p class="ql-block">在一块刻有“鸡鸡洞 ”的石碑旁,我看到了一条通往洞穴的小路。我站在石碑前,仿佛能听见洞穴深处的低语,那是自然与历史的双重回响。</p> <p class="ql-block">展馆中的一面墙上,展示了来自沙特阿拉伯与阿塞拜疆的岩画,我站在墙前,仿佛置身于一场跨越国界的对话,感受着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拜寺口双塔,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拜寺口内,距贺兰山岩画3公里,是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夏佛塔,已有近10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拜寺口,原名“百寺口”,因此处曾有多达100余座的庙宇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拜寺口双塔是中国佛塔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具有较高的西夏考古、建筑、佛教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拜寺口双塔,是一对砖砌佛塔。东侧的塔称为东塔是一座正八角形建筑,高13层,每层塔檐下,各面都有各种兽头的浮雕;西侧的塔称为西塔,西塔也是13层高,较东塔粗壮外形呈抛物线状,曾发现梵文、西夏文题记和元代银币等。</p> <p class="ql-block">两座佛塔的形制结构基本相同,都属八角形密檐式砖塔。塔身第一层较高,以上每层檐与檐之间距离较短,而且向上逐层收缩。塔顶筑有上仰莲花瓣形刹座,上托11层相轮。塔心室为圆形,面南辟有拱券门,室内采用厚壁空心木板楼层结构,原设有木梯,可以登临至顶层。</p> <p class="ql-block">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年兵荒马乱,山泉枯竭,民不聊生。有一天晚上,在紫石山前拜寺庙里的老僧依稀听到有人在半空中说话。“此地不可久留”。老和尚出庙观看,只见拜寺庙东西两侧各约50来步远的地方不知何处飞来了两座亭亭玉立的佛塔。老和消心想,天长日久难耐孤寂,只有钟声为伴,若有这两座塔相陪那该多好,决不能让它们再飞走。于是老和尚心生一计,点着一把火烧伤了东边一塔,西边一塔也就留下来了。因而得名“飞来的”拜寺双塔。此后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这片土地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在这里,每一块石头、每一处岩画,都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我漫步在这片土地上,仿佛能听见远古的低语,感受到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宁夏首府银川市近郊,是国内离省会城市最近的国家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中温带干旱气候区,植被按海拔从上到下依次有:高原灌木丛草甸带、山地针叶林带、山地疏林草原带和山地草原带。</p> <p class="ql-block">2000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5年,国家林业局审查决定准予苏峪口国家级森林公园将名称变更为贺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更名为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宁夏贺兰山兽类及鸟类重要栖息地入选。</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贺兰山)、天山山脉、唐古拉山脉、秦岭、大兴安岭、太行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都留下了我的足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