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大地的指纹、三星堆、文殊院<br> 5月27日晨8:20出发,这一天原计划上午经康定机场,前往号称“天空之镜”的斯丁措,那是一个在风平浪静的晴朗日子,斯丁措湖面白天可以清晰倒映贡嘎雪山和云层,傍晚及夜间反射落霞和星空的绝美景观,午后途径的红海子,因夏季湖中红草生长,夕阳映照下湖水泛红而得名,然后入住雅安,欣赏“大地的指纹”,这是多么完美的计划,可是皆因途中阴雨绵绵而放弃,只好直奔雅安市名山区入住。 <br> 傍晚,雨稍有停息,便前往“大地的指纹”热身。雨后的乡村,碧空如洗,田野翠绿,一座白色的圆形金属观景台,矗立在满目葱茏中,站在观景台放眼望去,一座座茶山梯田,拔地而起,一排排茶垄紧致密实,沿等高线盘旋而上,恰似拇指上的涡纹,俗称“斗”,这就是“大地的指纹”的出处,也是雅安市名山区红星镇金鼓村的茶园。把茶田种成风景,这让我想起了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镇的“稻梦空间”,通过不同颜色的水稻,组合形成各种图案:国色山河、鱼跃龙门、哪吒闹海……,让人感觉,人类的农耕技术已经上升到景观艺术的高度,农产品的固有价值,在满足了人的基本需求以后,远不及它的艺术价值。<br> (“大地的指纹”简介)<br> (“大地的指纹”观景台) (大地的指纹) 5月28日,为了看“大地的指纹”日出气象,我们清晨6点就已出发,6:15登上观景台,已经有不少小青年等候在那里,三脚架、无人机、运动go摆了一地,飘渺的雾气把“大地的指纹”烘托得神姿仙态,远方的高架桥上,不时有白色的火车穿云驾雾,奔驰而过,朝霞从桔黄变成淡粉,高了又低,太阳却始终隐在云后,羞羞答答,迟迟不肯露面。“大地的指纹”舒展着清晰的纹理,承载着茶农的指温,刻画着岁月的年轮,安静的凝望着云雾,凝望着采风的人们,然而千呼万唤,太阳终是不出,我、先生和老闵没有耐性再等下去,提前退场,一路看茶农带着斗笠,系着皮围裙,顶着晨露在茶田采茶,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在“大地的指纹”间穿梭,我的好友喜欢说:世上的每一片茶香都是来寻找有缘人的,此刻,我更想说,世上的每一片茶叶,都是一份执着与坚守,吸天地之精华,聚日月之灵气。 (飘渺的雾气把“大地的指纹”烘托得神姿仙态) (飘渺的雾气把“大地的指纹”烘托得神姿仙态) (朝霞从桔黄变成淡粉,太阳就是不肯露面) (江宁无人机下的“大地的指纹”) (无人机给我们合影) (晨露中的茶农们) 上午十时许,我们再度从酒店出发,前往邛崃市夹关古镇,至此,我们彻底离开了川西高原地区,温度断崖式的升高,从羽绒服换成了短袖体恤。夹关古镇是一座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两街并立,一水中流,白沫江穿镇而过,三座古石桥连接两岸,混黄的水面颤动着房屋、树木、白云的倒影,游人不多,商业也不发达,趁江宁和老闵去找停车场停车,其他人在街头茶馆小憩,我走遍了江边的两条小街,想顺便花点小钱,买些小东什物愉悦自己,结果是绝望,遇上两份办丧事的人家,N个在门前清洗猪下水、褪鸡毛准备午餐食材的伙计和几家杂货店、餐馆。 (夹关古镇) (夹门关) (夹关古镇混黄的水面颤动着房屋、树木、白云的倒影) (办丧事的铺面) (古镇街景) (终于用上了夏装) (古石桥上) 在古镇用过我们此行最后的午餐,江宁拉邓敏夫妇和文兰去了成都天府机场,他们自此踏上归程,老闵拉我和先生回成都双流机场的维也纳酒店。待我们在酒店大洗大涮完毕,同江宁夫妇、老闵一道在华联商厦吃牛肉火锅时,文兰已回到上海温馨的家中。可是此时我们的家却并不温馨,出发到成都那一天,5月13日物业通知单元开始换电梯,因为是小高层住宅,一个单元只一部电梯,这意味着共计13层的居民,要凭腿力爬上爬下,原以为我们借川西行会基本躲过这些难捱的日子,可是承揽工程的电梯公司无故推迟了10多天才拆掉旧电梯,旅游的后几天,我每天都在口诛笔伐物业公司和电梯公司,认为他们要为自己的监管不力和不信守合同承担责任,我有理由投诉他们的失信于民。因为电梯刚拆不久,新电梯尚未安装完毕,我们只好继续留在成都,一面为等候新电梯而浪迹天涯,一面在千里之外享用浓纯的同学情、兄弟情。 5月29日,一大早,江宁就送来因限号只能动用的女儿的车,老闵开车,我们去游览闻名遐迩却一直无缘光顾的三星堆,午后,先生20多年前在企业工作时的成都合作伙伴,呼呼啦啦一群兄弟来到酒店,他们是看到先生发朋友圈的旅途美景得知信息而前来相聚的,先是到文殊院一游,之后便是饕餮大餐,推杯换盏好不热闹。让我心生感慨,先生这一辈子,从青年点点长到大学班长开始,到工作后的企业老总,政府官员,为官一任是否造福一方我不得而知,结交朋友一帮是我亲眼所见,因此我在职场时,无论到哪里出差,先生总会找到当地的朋友到机场接我去酒店。 (同先生的朋友欢聚在荣乐园) 三星堆位于成都北部的广汉市,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自然也是免票的,扫一下身份证就长驱直入了,可是年轻人不仅要花钱买票还要排队,这倒让我有些羞愧,难道老是啥光荣的事吗,要受到如此厚待?还是反正也嘚瑟不了多长时间,尽情吧!<br> 三星堆因遗址当地三个形似星辰的黄土堆地貌特征而得名,因此三星堆博物馆的建筑造型也酷似三个波浪形的土堆,意为堆列三星,由土黄和青蓝两种颜色构成,象征古蜀之眼,内部高大空间由大曲率螺旋坡道解决竖向交通,这就为残疾人和物流提供了更加宽阔便捷的通道。<br> (三星堆博物馆外立面,意为堆列三星) (外立面一角) (博物馆大厅) (博物馆内部的螺旋通道,缓缓上升,没有台阶) 三星堆遗址据考古考证已经有三~五千年的历史,但被挖掘出土却是近百年的事情,因此被称作“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目前共有1500多件(套)展品,其中有三项镇馆之宝:高3.96米的青铜神树、高2.62米重180公斤的青铜大立人像、宽1.38米凸出16厘米柱状眼球的青铜纵目面具。 (三星堆)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展品) (展品) (镇馆之宝:青铜神树) (镇馆之宝:青铜大力人像) (镇馆之宝:青铜纵目面具) (院子里的“神树”雕塑) (院子里的“青铜面具“雕塑) 迄今为止,关于三星堆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它的文明起源、异域元素、文字缺失、面具含义、神树功能等等,都有待于考古工作者去追溯,去探究,路漫漫其修远兮。 午后,同先生早年的合作伙伴兄弟们同往的文殊院,也引起我的极大兴趣,因为这个文殊院不仅有同其他寺院相同的钟、鼓楼和各种殿堂,长长的内廊墙壁上还挂满了丰子恺的漫画,不知是否真品?寥寥数笔,栩栩如生,幽默哲思,含义深远,江宁查百度,说丰子恺先生同文殊院确实有一段渊源,因为他1945年的时候在成都。(待续) (文殊院,中间是千手观音) (文殊院:丰子恺的漫画,寥寥数笔,幽默哲思,含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