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论道寻教策,夏日共读育师心——杨敏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暑期读书交流

七小崔桂红老师

<p class="ql-block">  夏日流金,书香致远。2025年8 月 8日,豫哈名师工作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发展共同体 2025 年暑期共读活动分享在云端热烈开展。来自河南、新疆两地 6 个工作室共77名教师齐聚线上,围绕《有效教学》第七章课堂管理行为展开深入交流。</p> <p class="ql-block">  本次线上读书交流活动,由杨敏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室主持人杨敏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参加读书分享的老师有:韩晓娜名师工作室:柳泽;杨敏名师工作室:崔桂红 ;苏豪珍名师工作室:孟嘉祥;刘宇骄名师工作室:孙晓英;刘宇骄名师工作室:杨欢;徐启静名师工作室:林晓再;杨亮亮名师工作室:阿尔阿依·库尔买提;苏豪珍名师工作室:崔培培。</p> <p class="ql-block">  八位老师深入阅读,针对《有效教学》第七章内容,结合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事例,分享了有效的课堂策略。</p> <p class="ql-block">  课堂是我们与学生共赴成长的舞台,而课堂管理就是让这场奔赴既充满活力又行稳致远。崔教授在第七章里从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剖析,到处理的策略,再到预防的智慧,为我们勾勒出课堂管理的清晰脉络。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践行者,课堂上那些“小插曲”既是挑战,更是育人的珍贵契机。今天我们开启的这场思维碰撞的旅程,这八位老师的分享都是点亮课堂管理新路径的星火。</p> <p class="ql-block">  柳泽老师说,与其疲于应对层出不穷的问题行为,不如将重心前移,致力于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与建立清晰共同认可的课堂常规,给了我们深深的启发。</p> <p class="ql-block">  崔桂红老师从书中汲取到“实战经验”。她从学生因素、教师因素、环境因素中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悟出处理问题的行为,然后提出良好的管理,其实是防患于未然,将书中的一些理论化成“招数”,运用于课堂当中。她的方法值得老师们借鉴。</p> <p class="ql-block">  孟嘉祥老师从课堂管理的“控制秩序”,到“培育生态”,课堂问题行为现象背后的成因解析,又到课堂管理的升华,从行为规范到成长引导的感悟,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守住课堂的“序”,也要激发学生的“趣”,让每一个学生在有序而活泼的课堂中,既能获得知识的滋养,也能实现品格的成长。既教书又育人,多么珍贵的启示,与老师们共勉。</p> <p class="ql-block">  孙晓英老师说,管理没有标准答案,但有核心原则,一切策略都应围绕促进学生发展着手。正如崔教授在书中的结尾写道,课堂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需管理,当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和自律意识时,管理就融入了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  杨欢老师的分享,为我们在课堂管理中带来了新的活力,学科的融合、思维碰撞让课堂管理有了更多可能。</p> <p class="ql-block">  林晓再老师在分享中谈到,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认知,原因之一在于可能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太枯燥,或学生没有跟上节奏,或想引起老师的关注,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对症下药,另外预防应优于应对。</p> <p class="ql-block">  阿尔阿依.库尔买提老师说,课堂问题行为要从源头减少问题的发生,找到根源,根据不同的问题去找到不同的解决办法,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应该达到润物细物的教育效果。</p> <p class="ql-block">  崔培培老师说,课堂管理要融入学科特色。书中告诉我们,好的课堂管理不是脱离教学的“额外工作”,而是能和学科内容结合,把管理融入教学的方式,应该是有趣又有效的。学生也觉得被“关注”,而不是被“管教”,教师的角色,是“搭建舞台的人”,不是维持秩序的“警察”。</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苏校长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她说,这场交流是思维的盛宴,更是成长的阶梯。大家从课堂行为的成因中要“读懂学生”,在处理策略中学会“化题为育人的契机”,这些智慧不止于第七章的文字,更要融入我们每一堂课的呼吸里。</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管理守护的不仅是教学秩序,更是价值引领的场域。希望老师们带着今天的思考,回到课堂,把这些“悟”化作具体的教学行为,让我们的课堂既有活泼的生命力,又有成长的方向感。苏校长真诚的感谢大家的分享,以及每一位教师的聆听,希望大家以书为帆,在教学的海洋里继续携手,探寻有效教课堂。</p> <p class="ql-block">  本次读书分享,让《有效教学》第七章“课堂问题行为”的智慧之光,在思想的碰撞中愈发明亮。八位老师带着实践的温度,从不同视角拆解困惑、分享妙招,苏校长的总结更是提纲挈领,为我们勾勒出化解课堂难题的清晰路径。</p><p class="ql-block"> 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教育初心的共鸣。课堂里的每一个“问题”,实则都是理解学生、精进教学的契机。愿我们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将思考转化为日日践行的智慧,用耐心拆解症结,用匠心设计对策,让每一间教室都成为包容成长、激发潜能的沃土。</p><p class="ql-block"> 前路漫漫,行者致远。让我们以此次分享为新起点,在有效教学的征途上步履不停,用专业与热爱,共育每一颗种子向上生长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