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8月8日(周五),立秋的第二天,北京的天空已经下了整整一天的雨了,给酷热的天气带来丝丝的凉爽。<div> 自8月7日晚上6点多收到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黎济明大哥发来消息:为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老兵记忆肖像作品展“在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举行了之后,我就很激动,因为,我又能近距离的看到我父亲及其新四军老战士的照片了,又能与他们面对面诉说我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回忆每次研究会开会时见到他们情景,缅怀他们亲切和蔼的笑容,走过的艰辛历程和铸就不朽的精神丰碑。</div><div> 8月8日上午从淅淅沥沥的小雨到中雨没有停歇的意思,路上行人稀少,我到达西城区第一图书馆一眼就看到大厅中展板,我快步走了进去。</div> 我在老战士们的肖像前慢慢的走着,认真的看,许多都是熟悉的面容,不看肖像下面的题字我就能叫出名字的叔叔阿姨们,他们朝我笑着,好像在问我,你还好吗?铁军精神的传承还在继续吗? 走着看着,慢慢的我的眼眶湿润了。 我在一百多张老战士的肖像中看到了我的父亲,像是又一次的重逢,似乎从来就没有分开过,大概是在昨天我们还在交流------,我的眼泪一下就滴落了, 展厅视屏 我为我的父亲是新四军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与父亲的肖像(左上图)合影。 在参观中巧遇肖像作品的作者,摄影师郭海鹏先生。我们又重新观看一遍老战士的肖像,因为每幅肖像都是海鹏亲自拍摄、每个展板都是亲自设计的,所以,他向我详细介绍了其中几位老战士的生平,感觉他的记忆力超好,挺佩服他的,也特别的感谢他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珍贵的照片。<div> 正像前言中所说:摄影师郭海鹏历时20余年,以充沛的热情和坚韧的毅力跟随拍摄抗战老兵,捕捉精彩瞬间,刻画出诸多独具风采的肖像。</div> 随着参观的脚步,我记忆的闸门快速打开,时光回到难忘的2015年8月9日,我陪爸爸、秦晓燕陪二伯一起参加了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在游泳池举办的重阳节老同志联谊会。<div> 清楚的记得那一天我因为要协助研究会做会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提前带老父亲到达会场,考虑老父亲的身体状况,所以,我在宾馆订了一间客房,让老父亲在里面歇息,就是这间房间,后来成为郭海鹏为到会的老战士拍摄照片的临时摄影室,也就是在那时郭海鹏为我的父亲与我二伯拍下了这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div> 我的父亲、新四军老战士秦速。 非常遗憾的是,郭海鹏自己没有留下我二伯秦宇奇的照片,所以,两次展览中都没有我二伯的影像。第一次是2021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之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展出,这次回家后我立刻将新四军老战士秦宇奇的照片发给了郭海鹏,海鹏表示下次一定制作并加上。 这是秦宇奇(左)、和弟弟秦速(右)的合影。我二伯是在1942年夏天参加新四军的,当时的二伯年仅17岁,一年后,我的父亲就投奔了我二伯参加了部队,先后开启了他们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革命生涯。 这是2015年8月9日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重阳联谊会的合影,左边坐轮椅的是我二伯,我父亲推着轮椅,两兄弟的感情非常好,既有兄弟情深,又有战友之谊。 两个多小时后我走出展厅,雨还在下着,且越下越大,像老天也在纪念这些抗战老兵们,听海鹏说,这个展览还要在不同的地方继续展出,我们期待着,抗战老兵的形象会永远刻在我们的心中,缅怀、纪念的脚步将永远不会停止,红色基因将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