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桥》口岸,作者 胡汲鸿

古月

<p class="ql-block">《黑龙江大桥》口岸,作为中俄两国首座跨境公路大桥,不仅是中国北方高纬度寒冷地区的首座钢混叠合梁矮塔斜拉桥,更是连接中国黑河市长发屯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卡尼库尔干村的重要枢纽。大桥全长1284米,桥面宽14.5米,主航道跨径达147米,采用双车道矮塔斜拉桥设计,路线总长19.9公里,其中中方境内6.5公里,俄方境内13.4公里。项目总投资达24.7亿元人民币,是中俄基础设施合作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大桥的建设历程跨越数十年,见证了中俄两国深厚的合作意愿与坚定的推进决心。自1988年两国首次提出建桥动议,到1995年6月正式签署《建桥协定》,再到2015年9月签署修订议定书,直至2016年12月24日正式开工,历经数轮磋商与工程筹备。2019年10月主体工程完工,12月完成交工验收,最终于2022年6月10日正式通车,标志着中俄边境交通迈入全新阶段。</p> <p class="ql-block">为应对高寒气候的严峻挑战,黑龙江大桥在结构材料上进行了多项创新。桥体钢梁与钢塔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Q420qFNH级耐候钢,配套焊材同样具备优异的耐候性能,这是该类材料在国内的首次大规模应用。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桥梁的耐久性与安全性,也为高寒地区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p> <p class="ql-block">作为大桥的重要配套设施,《黑龙江大桥》口岸于202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国际常年开放公路客货运输口岸,并于2021年9月通过国家验收。2022年6月10日,口岸正式开通货物运输功能,至2024年12月10日,旅客运输功能也全面启用。口岸总占地面积达28.4万平方米,设有3栋主体建筑,总面积达4.35万平方米。货检通道设有出入境各4条,旅检通道出入境各13条,年设计过客能力达285万人次,过货能力为620万吨,成为中俄边境高效通关的重要节点。</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大桥》口岸的建成,实现了黑河市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之间的直接互联互通,打破了季节限制,实现了全年四季通关运营。运输工具可实现双向通关,外国火车司机亦可在口岸入境大厅便捷办理入境手续,极大提升了跨境物流与人员往来的效率,成为中俄边境贸易与人文交流的新通道。</p> <p class="ql-block">作为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的国家一类口岸,黑河口岸位于市区西侧海兰街1号,具备完善的水陆联运基础设施。口岸设有综合运输码头1处、明水期汽车轮渡运输码头1处,配备12个千吨级泊位,港口陆域面积达8万平方米,联合报关大厅面积1800平方米,年货物吞吐能力为120万吨。客运码头岸线长198米,设有专用客运码头1处,港口陆域面积8千平方米,旅检区域设有出境大厅(8489平方米)与入境大厅(4800平方米),配备16条人工查验通道与2条自助查验通道,年旅客吞吐能力达200万人次,为《黑龙江大桥》口岸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