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老年人最理想、最快乐的养老生活究竟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不仅直接关乎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更折射出整个社会对养老的态度与认知。许多人认为,养老生活就是安度晚年,过上“无忧无虑”的日子。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对幸福感的深层需求远不止于物质保障——持续的情感联结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构筑晚年快乐生活的基石。</h3></br><h3>当燕达在住长辈张晓光将视角从“生存保障”转向“生活质量”,她逐渐勾勒出理想养老生活的多维图景:科学的健康管理,为晚年生活筑牢安全屏障;积极的社交互动,滋养情感、温暖心灵;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点亮精神世界;而自我价值的实现,则赋予生命璀璨光芒……这也正如燕达养护中心所践行的,为在住长辈提供健康管理、生活照料、康复理疗、文化娱乐等多元化、全链条服务,让每位长辈都能在这里开启享老新生活,实现“高配晚年”的诗意栖居。</h3></br> <h3><strong>本期人物:燕达在住长辈张晓光</strong></h3></br> <h3><strong>从“养老”迈向“享老”,是一场需要两代人共同完成的观念革新</strong></h3></br><h3>“养老不是被动等待时光流逝,而是主动创造幸福生活。”77岁的燕达在住长辈张晓光阿姨,用这样一句话点破了传统养老观念的局限。她发现,真正需要转变的不仅是老年人对晚年生活的认知,更是整个社会对"孝道"的重新定义。</h3></br>“孩子们总觉得送父母去养老机构就是不孝,可他们能天天陪在身边吗?”张阿姨笑着摇头,指着窗外穿梭的摆渡车,“在燕达,我们从园区到燕达三甲医院只需三分钟车程。我认识的有几个人,就是突然不舒服、按了紧急呼叫器后,医生、护士马上就到家里,然后很快就给送到了燕达医院。这种‘身边有医护、急病速救治’的保障,是子女再贴心也难以做到的。”<h3>张阿姨的老伴补充:“一般的养老机构通常都会有自己的社区门诊,但没有像燕达这样在每栋楼内设有护士站的。这个护士站跟老年人的联系非常密切,除了对我们的身体情况十分了解外,还特别了解我们的需求。平时无论有什么事,像是需要开一些常备药、家里需要维修等,找她们都能帮忙解决。上回,我跟她们说,想找个专家看牙,她们就直接帮我在燕达医院挂号预约了。我拿着优先就诊卡直接到牙科找专家就看了,完全不需要排队和操心。”</h3></br><h3>张阿姨语气中满是感慨:“那天,我拿东西,不小心掉落砸到头,医护人员知道后立马赶过来,给我量血压、询问我的情况,比亲生儿女还周到。住在这儿,我心里特别踏实,每天都开开心心的,一点儿后顾之忧都没有,剩下的就全是享受啦。现在我们都不怎么让孩子们常过来了,还经常跟他们说,‘我们在这儿有人照顾着,生活过得挺好的,你们放心,安心过好你们自己的生活’。”</h3></br> <h3>张阿姨的这种转变,其实是两代人对“孝”有了新的理解。当长辈从“被照顾者”的角色转变为“养老生活设计师”,当子女从“责任承担者”转变为“支持协作者”,养老才能真正升级为享老。</h3></br> <h3><strong>拥抱多彩生活,乐享“高配晚年”</strong></h3></br><h3>“一些老年人存在一种心理障碍,受过去的老观念影响,认为只有老了、不能动了才去养老机构,这种观念让他们无法享受到这里的优越资源。现在我们的想法是提前来养老机构,尽情享受这里的美好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找乐趣,让生活充满希望。”张阿姨便是主动提前入住燕达养护中心的一员。这里医疗资源丰富、适老化设施完备,还开设了40余门老年大学课程,各类兴趣社团也应有尽有,为她开启了“高配晚年”的精彩篇章!</h3></br><h3>燕达养护中心园区内,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音乐室里,合唱团的歌声悠扬婉转,宛如天籁;舞蹈室中,银发舞者们身姿轻盈,正专注地排练新编舞蹈;书画室里,一幅幅长辈们创作的水墨作品悬挂其中,笔墨间尽显岁月沉淀的韵味;游泳馆内,几位长辈在水中自在舒展筋骨,享受着畅游的乐趣……</h3></br> <h3>“这里的硬件设施非常好,音乐室、舞蹈室、书画室、游泳馆、卡拉OK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各类活动场所一应俱全,场地宽敞又舒适,为我们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要是在外面,我去打乒乓球、打台球等都得花钱。以前我们参加外面的舞蹈队、合唱团,虽然说活动本身免费,但请老师和钢琴伴奏可都是要额外费用的。在燕达,活动场地和老师都有保障,而且全都不另外收费。”来到燕达养护中心后,张阿姨和老伴充分利用这里的优越资源,尽情享受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br></br></h3></br><h3>在燕达,张阿姨明显感觉生活负担也减轻了许多。“保洁每周六天上门帮忙打扫卫生,要是懒得做饭,我们就去餐厅用餐,连碗都不用洗。如今,园区里的餐厅越来越多,菜品丰富多样,选择空间很大。就算偶尔我们想自己包个包子、饺子,改善一下口味,园区里的超市也能采购到新鲜食材。而且,这里真心实意地希望老人们开心快乐。每栋楼前都挂着‘做爷爷奶奶的贴心小棉袄’这样朴实又温暖的标语,工作人员也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承诺,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关怀与呵护。”</h3></br> <h3>“原来那样生活我就满足了,没想到这里还能做得更好,心里就更知足了。”张阿姨感慨道。养护中心还经常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包粽子、包饺子、做月饼、制作漆扇等,让大家参与其中,体验传统手作的乐趣。金色大厅内,经常有各种演出活动供大家欣赏;每天早上会组织大家集体晨练;还定期播放优秀影片,让人仿佛置身于电影院……“这些贴心的安排常常让我们意想不到,倍感惊喜。现在,我们就相当于把家平移到了这里,生活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h3></br> <h3><strong>用热爱对抗衰老,让灵魂永远年轻</strong></h3></br><h3>张阿姨不禁感慨:“人上了年纪,说话有时会犯糊涂、颠三倒四,这都是常有的事。像我们老年人,经常戴着眼镜找眼镜,拿着手机打电话却到处找手机。不过,我觉得这些都是正常的衰老现象,得正确对待、坦然正视。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锻炼锻炼自己,就能尽量减少这类情况发生的次数和频率。”</h3></br><h3>在燕达养护中心,张阿姨不仅开启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大家一起参与各种活动,让晚年时光熠熠生辉。“我们的交谊舞活动可热闹了,大家都踊跃参加。另外,我和老伴还自己买了卡拉OK机,专门建了个小群,把一群八九十岁的老同志拉进来,大家相约一起尽情欢唱。”张阿姨兴致勃勃地说道,“还有扑克牌活动,像那个‘八仙过海’,12个人打两副牌,玩得那叫一个开心!”</h3></br> <h3>“除了这些,养护中心还有老师自愿教新疆舞,我们也跟着学。老伴也不闲着,他和球友相约打乒乓球,一周能打上两次,每次都能打上一个多小时甚至更久。对于80多岁的他来说,这运动状态相当不错了。”张阿姨认为,老年人要自己做自己的主,为自己寻觅一个能安享晚年的好地方。“不能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待在家里,要主动走出来。享受快乐这件事,全靠自己。别人或许能给你一些帮助,但解决不了你的心理问题。只有自己心里开心了,从快乐出发,还能给别人带来快乐。”</h3></br> <h3>为了鼓励长辈们走出家门、积极参与活动,养护中心还推出了参加活动兑换燕达币的举措。“这个燕达币在园区里吃饭、购物等消费都能用,大家参与活动时更有积极性了,就像玩游戏一样充满乐趣。”张阿姨笑着说,“工作人员还会组织好多游戏活动,比如套圈、趣味保龄球等,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让人充满活力,心情格外舒畅。”</h3></br><h3>张阿姨自己就是活动的积极分子,“我特别爱参加这些活动。可不是为了得到那些东西,就算得到了,我也常常会送给别人。参与的过程让我觉得特别快乐,还有一种成就感。你看我这么大岁数了,套圈还能套住东西,保龄球能打倒好几个。虽然有时候没全中会有点小遗憾,但我还是愿意接着玩,好多老同志都和我一样,玩得特别开心。”在燕达养护中心,张阿姨和老伴用热爱拥抱生活,用积极的心态对抗衰老,让灵魂永远保持年轻,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精彩晚年篇章。</h3></br> <h3>张晓光阿姨的故事让我们明白,真正的“高配晚年”,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拥有一颗永远年轻、永远热爱生活的心。燕达养护中心衷心期盼每一位长辈都能找到心中理想的养老乐园,悠然自得地享受“高配晚年”,乐享时光静好、岁月安然!</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