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晨光初现时,我们已驱车在登封的街道上。郭寿儿昨夜似乎没睡好,眼底泛着青黑,不住地打着哈欠。郭艳峰倒是精神,一边啃着旅店提供的硬馒头,一边翻看少林寺的简介小册子。</p> <p class="ql-block"> 2012年10月5日,郭艳峰、郭寿儿一行3人自驾河南少林寺,登封出发8点来到了少林寺,午饭后前往山西晋城“皇城相府”,途中路过洛阳龙门石窟转了一下,住宿皇城村。</p> <p class="ql-block"> 八点整,少林寺山门前已排起长龙。停车场里旅游大巴整齐排列,如同巨大的甲虫。穿统一服装的老年团正被导游集合,小红帽在晨光中连成一片晃动的火海。我们买了票,跟着人流涌向山门。</p> <p class="ql-block"> 山门前的银杏树倒是古意盎然,金黄的叶子落了一地,被无数双脚碾进泥土。几个穿着僧衣的年轻人站在一旁,面无表情地看着游客。他们的僧衣崭新得刺眼,脚下却踩着耐克运动鞋。</p> <p class="ql-block"> "要上香吗?"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妇人突然拉住我的衣袖,"寺里卖得贵。"</p><p class="ql-block"> 我摇摇头,她却不肯松手:"求个平安也好啊。"她的手掌粗糙如树皮,指甲缝里嵌着黑泥。</p> <p class="ql-block"> 塔林里的石碑大多被摸得发亮,尤其是那些刻着"少林"二字的。游客们排着队与石碑合影,摆出各种武术姿势。有个胖男人非要表演"金鸡独立",结果摔在石阶上,引起一阵哄笑。</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前的香炉冒着浓烟,熏得人睁不开眼。功德箱前排着长队,人们往里面塞钱,然后站在箱子旁拍照。一个穿西装的男人投了张百元大钞,特意让同伴连拍数张,嘴里还念叨着:"多拍几张,回去发朋友圈。"</p> <p class="ql-block"> 在藏经阁前,我们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少林武僧表演"。十几个年轻人穿着统一的黄色练功服,在水泥地上翻跟头、劈砖块。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机械感。领头的和尚用麦克风喊口号,声音经过劣质音响的放大,变得刺耳难听。</p> <p class="ql-block"> 表演结束后,小和尚们捧着功德箱绕场一周。有个孩子不过十二三岁,化缘时眼睛一直盯着地面,不敢与人对视。我往箱子里放了十元钱,他低声说了句"阿弥陀佛",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我们在景区外的快餐店吃饭。邻桌坐着几个刚从武术学校出来的孩子,约莫十五六岁,狼吞虎咽地吃着八块钱一份的盒饭。他们手上满是老茧,有个孩子右手小指明显变形了,弯曲成一个奇怪的角度。</p><p class="ql-block"> "下午去皇城相府?"郭寿儿问。郭艳峰点点头,眼睛却还盯着那些武校学生。其中一个最瘦小的孩子正把剩饭仔细地扒进塑料袋,想必是要带回去。</p> <p class="ql-block"> 离开少林寺时,我看到山门外的广场上,一个穿着破烂僧衣的老和尚坐在角落里。他面前摆着个缺口的陶钵,里面零星有几枚硬币。游客们匆匆从他身边走过,没人多看他一眼。老和尚闭着眼睛念经,声音淹没在导游喇叭的喧嚣中。</p> <p class="ql-block"> 车子驶离景区时,后视镜里的少林寺山门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一片商业招牌的海洋里。车窗外,路边的武术学校广告牌一个接一个闪过,上面印着肌肉发达的武僧形象,还有醒目的标语:"少林真功夫,包教包会"。</p> <p class="ql-block">洛阳龙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