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八月之旅

张金玉

<p class="ql-block">穿过一道透明玻璃门,我走进了这座静谧的展馆。展台上的黄釉花瓶温润如玉,映着窗外斑驳的光影,仿佛在诉说着某个古老的故事。背景里,几位游客轻声交谈,偶尔举起相机,而我则被玻璃后那幅山水画吸引——山峦叠嶂,松柏苍翠,画中人物或泛舟或闲坐,仿佛能听见流水潺潺。画下几尊小人偶静静地摆放在地面上,像是从画中走出的精灵,让人忍不住驻足。</p> <p class="ql-block">离开展馆,我来到了一片开阔的广场。天空阴沉,远处的海面泛着微光,一座古塔巍然矗立,红砖斑驳,塔角飞翘,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沉浮。我站在广场中央,风吹过,带来一丝海的气息。我轻轻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一刻的宁静与辽远。</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座巨大的黄色乐器雕塑映入眼帘。阳光洒在它的表面,仿佛奏响了一曲无声的旋律。雕塑前的指示牌告诉我,这是当地艺术家的作品,象征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我绕着它走了一圈,感受它的线条与结构,仿佛能听见风穿过金属缝隙时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来到了中国最北的海岸线。一块巨大的标志矗立在海边,上面刻着“北纬40° 中国最北海岸线在此”,还有精确的经纬度。我走上前,手轻轻扶在标志上,海风扑面而来,带着咸咸的味道。我站在那里,仿佛触摸到了祖国的边界,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个以海浪为背景的艺术装置格外醒目,同样写着“你触摸的是中国最北的海浪”。我站在它面前,拍下了一张照片,身后是阴沉的天空和无垠的海面。脚下的泥土与砖块混杂,仿佛在提醒我,这片土地既古老又鲜活。</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走进了青岛海底世界。石墙瀑布与海洋生物模型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上方的“青岛海底世界”字样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我站在玻璃围栏前,看着周围的孩子们兴奋地指指点点,自己也仿佛回到了童年,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我在游乐场醒来。热气球造型的装置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梦幻,我站在它面前,拍下了一张自拍照。肩上的背包还带着昨日的疲惫,但此刻,我只想记录下这份轻盈与自由。</p> <p class="ql-block">城市的一角,我站在一座高塔前。塔身挺拔,周围绿意盎然,现代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我仰头望着它,阳光透过云层洒下,仿佛为这座城市的未来镀上一层金色。</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走进了一片雾气缭绕的花丛。绿意盎然,花香扑鼻,我蹲下身,感受这片刻的宁静。雾气中,仿佛能听见风的低语,树叶的轻响,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真实。</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来到一处石阶旁。一位女子背对着我,站在一棵覆盖着苔藓的树前,周围是盛开的花朵。我站在她身后,仿佛也被这片宁静包围,心中一片澄明。</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阶向上走,我仿佛走进了一幅画。雾气缭绕,绿意盎然,五彩的花朵点缀其间。我放慢脚步,不愿打破这份宁静,只想将它珍藏在记忆深处。</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走进了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木质的天花板螺旋上升,阳光透过天窗洒下,书架整齐排列,空气中弥漫着书香。我坐在角落的椅子上,翻阅一本旧书,仿佛与时间对话。</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来到了沈阳故宫。红色的大门上镶嵌着金色的圆点,庄严肃穆。游客们打着伞、戴帽子,等待进入这座历史的殿堂。我站在门前,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响,心中满是敬畏。</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天,我走在一条小路上,一面蓝色的墙吸引了我的注意。墙上写着“没错,我也很喜欢岚山”,还有各种安全提示和图标。我站在它面前,拍下了一张照片,心中默念:是的,我也很喜欢。</p>